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种探讨大多是从新时期的特点出发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能否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出发来研究它在新时期的特点呢?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以思想工作形式出现的政治工作
什么叫思想政治工作,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说是思想性的政治工作;有的说是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有的说是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总称;有的说就是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界定,人们很难统一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征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发生看法分歧,在实践中也常常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偏方向。
要弄清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涵义,必须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说起。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使用的是“政治工作”的提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改为“思想政治工作”或“政治思想工作”。其所以这么改变,是因为“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政治的基本内容。但是,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这个政权同人民的关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关系了,采用的方法不是压服而是说服。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新的政治关系要求有一种新的政治工作。于是便诞生了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仍然是政治工作,即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实施的政治工作。
是一项政治工作,只适应人民内部,通过思想工作而进行的政治工作,可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特征。在新时期,这些本质特征并没有变化。但从形式上看,却越来越体现出以思想工作形式出现的特点。在此之前,人们或由于理论上分辨不清,或由于“左”的干扰,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了政治斗争工作。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错误路线和思想观念,对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宣布“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今后不再提路线斗争”,并努力加强法制建设,在人民群众中实行广泛的民主,提出“涉及政治领域、思想领域的问题,只要不触犯刑律,就不受刑事惩处”,从而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不论政治问题还是思想问题,首先都从思想工作入手,宁可将政治问题通过思想工作解决,而决不将思想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处理。甚至在一些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中,不提思想政治工作,而只提思想工作或思想宣传工作。可见,以思想工作形式出现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服务与建设相结合的职能
思想政治工作由政治工作转变而来,其职能同样与政治工作密切相关。政治工作的职能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毛泽东的一段精辟论述来进行分析:“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务是为团结我军,团结友军,团结人民,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而斗争。”(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40页。)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工作的职能首先是“服务”,通过“服务”对战斗的胜利起保证作用,只不过当时没有“服务”的提法。直到进入新时期以后,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其服务的职能才明确和突出起来。
对此,笔者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服务”的职能,还有“建设”的职能。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起着引导、建设的作用,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和政治建设,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思想觉悟,保证政治方向,构筑人们的精神世界,铸造人的灵魂,这一点在传统的政治工作中是体现得十分突出的。毛泽东曾多次谈到这种职能的作用。他说:“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斗争中不出怨言”(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66页。),这种通过政治工作而出现的效果不是单纯的、盲目的积极性的发挥,而首先是一种觉悟,一种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是一种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作用。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特别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后,许多问题的解决不再象过去一样通过政府的计划或行政手段来实现,而是由市场所决定,而市场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趋利性,很容易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负面影响,从而造成诸如腐败、犯罪、社会风气败坏以及政治观念淡薄、政治方向模糊等社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种建设又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建设职能是历史赋予它的重要任务。这种职能和服务的职能是紧密结合的,“服务”通过“建设”而发挥作用,“建设”最终落实在“服务”上。因此,服务与建设相结合的职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又一鲜明特点。
三、向纵深发展的自我教育方法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并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公式,重申了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从此以后,我们党一直运用自我教育的形式在人民内部开展工作,因而自我教育也就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而且进一步完善。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拨乱反正,纠正了那种以群众自我教育为名而实行的群众斗群众、群众专政等极“左”的作法,加强了法制建设,保证了自我教育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维护了它的人民内部性质。二是进一步认识到个体自身的作用,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变“要我受教育”为“我要受教育”,使个体自我教育得到了充分的承认和有效的发挥。三是自我教育的形式、方法、途径有了更新的发展。毛泽东当年规定其基本方法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强调正面教育,提倡寓教于乐,积极贯彻疏导方针,对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尊重对象的人格和自尊心,并与心理学、管理学等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多方位、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四是邓小平创造了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搞争论、大胆闯、大胆试、允许看的“拿事实说话”的方法。他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人民群众内部思想不统一矛盾,从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胜利,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使自我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能在一般问题上进行,而且能在党内有关路线、方针、政治等重大原则问题上进行;不仅适应于普通群众,也适应于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说,小平同志“拿事实说话”的方法是人民内部进行自我教育的最新方法,是新时期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最成功的经验,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创举。
这些事实说明,进入新时期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在运用人民内部自我教育的形式时,法制性增强了,随意性减少了;示范性强了,说教式少了;不仅实践上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这种提高促使自我教育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新的特点。
四、有待深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方面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该如何处理?这虽然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但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重大,可以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958年,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在这里,毛泽东肯定了政治与经济如下三方面的关系:1.政治与经济的统一;2.政治为经济基础服务;3.政治统帅经济。照理,政治应当统帅经济,从而体现相互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理论界却有不少人对“政治是统帅”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将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违背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是极“左”的表现等等。于是,“政治是统帅”几乎没人敢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变得十分模糊,从而给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地位下降。按照邓小平的理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4页。),其本意是将经济建设提高到政治上来认识,既体现经济建设的重要,也体现出政治比经济具有更高的地位。因为,在这里,经济问题其所以压倒一切是因为它成了政治问题。但邓小平的这一观点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贯彻执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歪曲。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这么一种看法,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之后,经济比政治的地位更高,政治的地位骤然下降,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遭遇着地位下降的命运。虽然党中央再三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明确,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不少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并没有真正的地位;有的单位虽然也想把这项工作搞好,但往往由于怕走“政治挂帅”的老路,犯极左错误,因而不敢放手抓,不敢把它摆在真正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二是政治建设削弱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果断地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实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是“最大的政治”,理当加强政治建设。然而,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明确,许多部门、单位并没有把它作为一场政治仗在打,而是作为单纯的经济工作在抓,甚至误认为抓了经济工作就抓了政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或放松了政治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党的建设没有得到根本加强,许多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担当不了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一些私营企业中根本没有党的组织或共产党员,更谈不上怎样领导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二方面,一些干部、党员不讲政治原则、政治纪律,甚至做出一些违法、违纪、有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来,不能以身作则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有的领导者一事当前,先考虑或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讲政治或淡化政治,无疑也就不讲或者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四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优良优统,特别是与政治有关的传统逐渐丢失了,如政治学习、政治活动、整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在许多基层单位已很久没这么做了。
三是工作难度加大。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明确,一方面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时候,对于前进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严重影响群众积极性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大、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干群矛盾加剧以及国企效益滑坡等等,不能从政治上看到它的严重性,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二方面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再不象过去那样关心政治、追求政治目标,更多地是关心物质利益。发财致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某些人心中,什么祖国前途、人类理想、他人利益,什么法律法规、道德良心,都很少考虑,唯有金钱至上。甚至认为与其讲政治、做思想工作去调动人的积极性还不如用金钱去达到目的来得更快更有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由此可见,理论上的含混不清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带来了重重困难。这些年来,我们虽然根据小平同志关于“在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之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8页。)的指示做了许多工作,但客观地说,“加强”喊得很多,“研究”做得很不够,以致在理论上没有新的突破,甚至存在着滞后现象,从而造成工作实践的被动。工作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常常困扰理论研究的深入。因此,为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困境,必须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理解小平同志的指示,继续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