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策略探究
陶 荣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从有效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政策潜能和优化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等四方面来探究培养民族地区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认为教师历史教学既要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教育规律,又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情、人文和历史文化传统融入课堂,从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学科素养;民族地区;培养策略;探究
我国国内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历史教学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进行讨论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类似于笔者所在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理论本身的研究,很少与特定地区和学情有机结合。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所在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有效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大胆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和充分挖掘政策潜能等三方面来探索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这样的研究既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导向作用,也会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意义
伴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界定更趋向于精细化,将其叙述为“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其中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多渠道、多领域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
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
(一)有效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对这些历史文化客观的考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并依据这些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推理和论证。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对临夏当地的“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以上教学成果得益于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是对这些历史文化客观的考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并依据这些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推理和论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也可借助优良的民族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不是一时养成的,需要老师、家长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慢慢养成。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体现,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重大的历史工程。但总体来看,民族地区在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微通道热沉参考材料为硅,冷却流体为去离子水。流体物性为常物性,不可压缩、连续流体,无内热源,流体流动为稳态层流流动,忽略热辐射、浮升力及重力的影响。通道壁面处为标准无滑移边界条件,入口为质量流率入口条件,出口为压力出口条件。
伴随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很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使更多学生乐于通过高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例如,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在院校录取时可以享受某些照顾政策,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优势来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学习精神,并逐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实现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其次,民族自治制度本身就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可以参照民族自治地区现实来理解这一制度。
母亲病好了没有?母亲自己拾柴烧吗?下雨房子流水吗?渐渐想得恶化起来:她若死了不就是自己死在炕上无人知道吗?
(四)优化课堂教学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要从微课制作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来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2.优化了教与学的育人环境,拓宽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渠道;
1.技术化手段的使用有效激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提升历史教学素养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关怀;
(三)充分挖掘政策潜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有效性地创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手段,其中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笔者所在学校A层次班级中,首先进行了“希沃”电子智能白板的安装和使用,突出信息化浪潮下历史教学的智能化,体现出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关注。从目前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很难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过程中,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不够娴熟;在安装新技术产品辅助教学过程中学校也会遇到财政问题的限制,很难大规模地普及新技术成果;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历史,培养他们有效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时又会遇到学生和家长的抵触,认为历史学科是边缘化的学科,其价值不大。
10年前的一次车祸,母亲摔断了右腿,在医院住了40多天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冯新云辞了工作专心照顾母亲,每天为母亲做可口的饭菜,专门给母亲买了高压锅,炖肉骨头汤喝,每次煮好后亲自端到母亲跟前,问肉煮得烂不烂、汤咸不咸,合不合口味,一天三顿不重样,变着花样做母亲喜欢吃的饭;将热腾腾的饭菜做好用小勺亲手喂母亲,她细心地为母亲清理大小便,换上干净的衣服,保持身体的清洁,每隔两小时给母亲翻一次身,经常给母亲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母亲躺得久了,累了,她就想办法,做了一条10公分结一个疙瘩的绳子绑在床头,方便老人拉着绳子坐起来,在冯新云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没有生褥疮,身体有所好转。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稿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期刊整体水平的高低,而稿件质量的差异是客观的,因此开发基于结构思考的出版前稿件质量评定工具(见图5a))和出版后稿件质量评估工具(见图5b)),是高效甄别稿件质量的必然需要。
三、民族地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需注意的问题
当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是有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途径。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引入“6+1”课堂教学模式效果乐观,即“课前预习,依标预习,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例如,在《民族大融合》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不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情境创设或角色扮演,以此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情感体验以及构建多元评价等策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另外作为教师实现了既要用活教材又要注重过程培养的能力要求,在多个层面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成为有效借助当地资源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
3.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其次,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不是一时养成的,需要老师、家长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慢慢养成。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身为学生教育的引领者——家长的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所以在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家长和社会的参与热情,循序渐进。另外,既要尊重地区民族习惯,又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政策优势,从而实现教育构建正确历史认知,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再次,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的大形势,教师的思想需要时时更新,努力创设各种条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规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同时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生能力和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
如前所属,本次改造工程只有厂区西侧的细长地块和东侧厂前区少量预留用地可作为深度处理设施用地,综合比较,我们选择占地面积最小、工艺流程最简单、运行费用较低、运行管理简单的滤布滤池方案作为本工程过滤方案。
最后,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训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灵活应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历史素养。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允许新思想,新观念进入学生的视野。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通过教师严格完整的学科知识的引导,介绍、说明,让学生从中吸取知识,增强能力。
四、结论
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在有效挖掘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大胆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和充分利用政策潜能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实现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认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8(33):101-107.
[2]江桥.熟知未必深解——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标版)解读之一[J].历史教学,2015(17):3-7.
作者简介:
陶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