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课堂逐渐生动化。但许多老师的随堂课仍然令人担忧,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想使阅读课堂妙趣横生,就需要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听说读写,读活、说活、写活。让学生感悟语言,倾吐真情,从而延伸文本,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阅读教学 感悟文本 流露真情 写作延伸
如今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法使人目不暇接,这些课堂教学比赛几乎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光芒的绽放,在知识的把握、训练的落实、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等诸方面,无不超出了平常课。尽管这些赛课富有教学策略,教师富有教学机智,值得学习,但很多听课老师却只是一时激动,做不到“移花接木”,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唱着老调,演绎出毫无生趣的课堂。笔者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扎实“三活”(即读活、说活、写活)训练,才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思维更加敏捷,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深入阅读,感悟文本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话劝导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是悟的基础,在读中形成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表现中感悟语言魅力、感悟人生哲理。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囚歌》时,针对学生对革命战争年代不太了解、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距离太远等具体问题,做了如下处理:
对诗歌的第一节,引导理解“人”和“狗”。先让多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再齐读。过渡到“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声音会是谁的声音,这声音里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师生共识为引诱声、威胁声。老师再引导学生用引诱的语气读,用威胁的语气读,读出了味道。
对诗的第二节,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叶挺渴望自由,理解“渴望”,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渴望自由”,表达出心中强烈的渴望。再情锋一转,读出“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钻出”。再换词读句,把“怎能”换成“坚决不能”、“打死我也不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读,一次比一次更加铿锵有力,态度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决,学生完全感悟到了叶挺那种“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高尚的革命气节和强烈的人格尊严。
对诗歌的第三节,老师带领学生顺着第二节营造的强烈氛围,理解了“地下的烈火”、“活棺材”两个词,让学生感悟叶挺对“活棺材”强烈的憎恨,体会叶挺那种为革命、为尊严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让学生读出“烧掉”、“一定要烧掉”、“必须要烧掉”、“坚决要烧掉”等词的语气,配上高昂强劲的音乐,学生的朗读把愤恨推向了极致,将情绪推向了高潮。你说,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能不与作者产生共鸣吗?思想能不交锋吗?感悟能不敏锐吗?课堂能不美妙吗?
二、主动去“说”, 流露真情实感
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语文课堂上,不就是让学生感悟语言、感悟思想,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做人的道理,再通过说表达出来吗?这样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的过程,情感得到释放的过程。
我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在最后环节出现的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整个教学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尾声,这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示意举手的小男孩说话,他脱口而出:“老师,妈妈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离家出走。丑小鸭离家出走是对的吗?”他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奋点,虽然问题偏离了课文的思想主旨,可是,却牵涉到孩子们做人的另一个焦点。我给了他们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发言让我非常感动,他们的话语充满了富有哲理的思考,让我觉得他们似乎在这一刻的学习中又长大了,结果让我感慨。
生1:不该离家出走,因为妈妈会担心的。
生2:可是不离家出走,他天天被欺负又该怎么办?
生3:就是不该离家出走,要是每个人遇到困难就离家出走,那家里就乱套了。
生4:我认为不该离家出走,遇到困难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师:你有办法吗?
生4:他可以和妈妈谈谈,妈妈可以教育哥哥姐姐。
生5:他也可以不把别人的嘲笑放在心上,时间长了,别人也就不说了。
生6:我也被人嘲笑过。妈妈告诉我:“只要你没有做错,就没有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看看同学们说得多好,他们字字句句都流露出真情实感,学生能如此正确地面对生活,这不正是这节课想要的结果吗?
三、拓展去“写”,让文本、思维延伸
故事性的课文可以续写,如《一枚金币》以“父亲相信了儿子,儿子后来又会怎样生活”为话题;诗歌可以仿写,如《我有一盒彩笔》以“如果你有一盒彩笔,你会画出什么”为话题;童话可以改写,如《丑小鸭》以“假如丑小鸭生下来,妈妈和哥哥姐姐都很疼爱它,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为话题;长文可以缩写;短文可以扩写。如此的训练,如此的扩展,不仅丰富了阅读教学,延伸了文本,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论文作者:毕洪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离家出走论文; 让我论文; 思想论文; 课堂论文; 丑小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