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与“真实”论文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与“真实”论文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与“真实”

刘凤仪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 叶朗说:“美在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寄托了中国人审美情操的美好意象。中国历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处于自然,便理所应当的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托物以言志,画物即是画自己,所见之景便是自身心境真实的写照。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我看到艺术的表达应是在人解读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又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创造。所以,我觉得完美的表达一定是人为效果和自然呈现的有机结合。最后对于对中国古代绘及哲学思想的了解中,我也希望自己借苏轼的赤壁赋沉浸在这个“真,善,美”的世界中。在无我皆无尽中体会人生,升华人格。

关键词: 中国;绘画;意象;自然;真实

叶朗说:“美在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寄托了中国人审美情操的美好意象。这些意象引导我们进行深刻的哲思,进而使我们可以沉浸在“真,善,美”的世界之中。

中国的绘画,构建了一个让人充满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世界融化在意境的诗意之中。观看中国的绘画作品时,我总是会想到唐代画家所提出的“外师造化,终得心源”。中国人都是在对世界的感悟中追求与宇宙的神交。在庄严,神秘和神圣的自然面前追求人生的价值,超越自身的局限以获得崇高的精神意义。

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中“真实”是一种打破主客二分的体验与精神世界的构建。面对一幅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或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我们总能感受到画面中所表达的清幽旷远的意境,耳得之而为风,目遇之而成色的山水情怀。那种船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意趣也总会使我们心静神怡。画面中的山水不会在现实中真实的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草木也与眼见之实在的景物大相径庭,但是对于中国的绘画,画的是否是所见之景,所绘是否更接近现实似乎并不重要。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说“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湛蓝的天空真的是天原本的颜色吗?那只是因为宇宙深邃无垠望不到边罢了,所以也就无所谓何为正色。这也难怪中国古代的文人更青睐于只使用不同深浅的墨色来绘制图画了。墨分五色,用以表现世间万物,不求如何接近于物,而求更符合于自己的内心。画中所呈现的正是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中国历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处于自然,便理所应当的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托物以言志,画物即是画自己,所见之景便是自身心境的写照。故而若自身所感是真实的情感,所画之物也一定是这种思想的影射,所以画中的一草一木自然是真实的。这种真实体现在水墨点画之间,或豪放,或婉约,笔墨斑驳纵横,以此来寄托书画者的情思。

在欣赏中国古典美学作品时,我读到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一个故事。我对这个故事印象颇深,由此体会到一个道理:为了某种形式或是主题的去刻意回避自然的呈现就是违背了艺术表达的规律。艺术的表达应是在人解读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又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创造。所以,我觉得完美的表达一定是人为效果和自然呈现的有机结合。

我们绘制的过程,是在人类必然的局限性中实践的,比如我们不可能写的出两个相同的字,所以我们描绘的过程就是人为状态下不能完全控制的自然呈现,是质朴无修饰的表达。正是因为在这种可控与不可控的过程中,在这种貌似博弈的人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里才显示出了人的存在,人的局限性的客观存在和画面所呈现的不断尝试突破这种局限性的印记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气。绘制者的思想,情感也融入在了充满生气的画面中。我们通过阅读这些印记了解到创作者对所描绘对象的解读。

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是艺术见关心的话题,人既要突破自我,又要与自然相协调。某种程度上讲,突破人的局限性正是为了与自然的融合,以达到人格的升华,这是中国文人终极的人生关怀。在这里我想到了苏轼写的《赤壁赋》,

同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泛海已质押所持34.71亿股公司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56%,占公司总股本的66.82%。此外据媒体报道,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和投资的3家A股上市公司,所持股权也几乎已经全部质押。

4.1 自动检视检验指标功能 我院是一所肿瘤专科医院,输液患者中化疗患者占95%。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患者每次化疗前护士都要检核血常规。预防差错的发生要比弥补错误更好,系统的自动检视,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预约时点击注射单,系统会自动检视一周内的血常规结果并且显示在注射单的右上方。检验指标正常用绿色显示,如果检验指标不正常或者未检则用红色显示异常或未检查。

接下来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出现了两个审美对象:“清风”与“明月”,因为人的“而得之”和“目遇之”使壬戌之秋的夜月情景相融,我们在这里的感悟也突破了人与物的界限,仿佛回到了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在这个家园中感悟人生,体验宇宙秩序的神圣,追寻道德的崇高。

提及审美活动,就涉及到了美感。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魏晋时文人以观游的方式修身可能想追寻的正是这种体验。身至所历,目之所见,心目之所极,这是体验最原始的含义,就是当下直接的感性,将“现在”换一个更合适说法我想应该是“瞬间”。“瞬间”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人是生活于历史中,也就是生活于瞬间,瞬间既是背向过去,也是面相未来。正是由于时间总是超出自身的,人才能超出自身而融于世界。也正因为这样,人生才有了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致成为过眼云烟。”再来看苏轼赤壁赋中所写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文中所提到的“曾不能以一瞬”与“物与我皆无尽”的正是在瞬间和永恒之中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感悟到超越了自身的时候,作者才发出了“而又何羡乎!”的感叹。

我认为《赤壁赋》中所表现的就是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态度也是中国人突破自我,归复自然的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文中讲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我们什么都不索取,只是在耳得之和目遇之的过程中欣赏,感悟,领略造物者的无尽宝藏。是对一段审美过程的描写,也是对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是“我”与“自然”的统一。

最后“苏子与客相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我想作者在此刻是通过深刻的哲思,沉浸在“真,善,美”的世界中了。

通过对于中国古代绘及哲学思想的了解,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沉浸在这个“真,善,美”的世界中。在无我皆无尽中体会人生,升华人格。

本报讯 根据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修计划节点,11月18日上午9:00尿素厂正式进入大修模式,1#系统停车,12:30置换完成,净化车间1#系统置换较以往不同的是将罗茨机开着置换,这样做旨在节约时间。19日凌晨3:002#系统停车,管理人员全体就位,到现场协调指挥,8:30完成置换,顺利停车,各项检修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简介: 刘凤仪(1993-),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油画表现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02( 2019) 14-0123-01

标签:;  ;  ;  ;  ;  ;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与“真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