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博物馆
马 琦
(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 400700)
摘 要: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公众的文化需求也随之逐渐增多。如何充分地释放大众不停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政府亟待攻克的“课题”。基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支持和保障其发展的文件和法律法规,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保障了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完整度和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程度,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公众的整体素质,展现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博物馆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元素。因此,本文在当今文化强国建设大时代背景下,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总结比较,希望可以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需求;博物馆
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含义
在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性机遇下,文化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容之一。从宏观层面讲,它是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从现实层面看,它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出了有益促进。由此可见,当前,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密度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1-2]。而谈到我国的文化建设,公共文化自然是我们不能绕过的“主要元素”。实际上,公共文化就是一种满足社会全体大众共同需要的一种文化形态,而公共文化服务本质上就是保障全体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一种方式。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由于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所以,近年来,尤其是在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3-5]。但是,与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相比,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极大。以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为例,由于物质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两地区博物馆数量以及质量存在极大落差。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二是公共服务理念不强。虽然博物馆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是其主要特征,但从多数博物馆的现状来看,大多还是停留在藏品的保护性展览的传统思维之中,工作重心还未转移到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来。现有的活动展陈属于单向的给予,即未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接受度充分融合在服务之中。三是公共教育未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博物馆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解说员来进行科普解说。但在解说中,解说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公众的参与度几乎为零,也就是公众无法将自身的感受、意愿等反馈给博物馆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改善。单一的解说教育意义有限。同时,展品质量以及展览水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公共教育的有效性。四是文化产品的开发还有待提高和创新。博物馆的文化产品服务也是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之一,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博物馆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有同质化、单一化的趋势,没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且与市场接轨度不高。
三、创新发展方式及对策
经过梳理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改进上述薄弱环节。一是改变传统观念。从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来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已然成为主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因此,在面向受众时,文化服务职能的转变理应成为工作重心之一。二是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博物馆的立身之本还是在于藏品本身。博物馆应高效充分地发挥藏品功能,针对不同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挖掘特色资源,制定贴近人们需求的高质量展览。三是强化馆校合作。公共教育属性是博物馆的职能之一。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而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应仅是一场展览或一次校外活动,而应将博物馆纳入学生的基础教育场所,如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研习活动、知识竞赛,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校、博物馆、家庭有机配合,形成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加强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各个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馆藏资源,通过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积极开发和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文创产品,不但能满足公众多层次的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借此提高博物馆的发展水平。
总而言之,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站在了新时代的高起点上。博物馆应当抓住这个新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思维,开展既符合自身特点,又符合时代潮流的策划。同时,综合运用现代媒体资源,打造一个真正符合现代公共文化发展需求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韩凯英.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完善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9).
[2]韩军.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党政干部论坛,2008(1).
[3]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J].四川文物,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