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双驱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纯粹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计算机教学,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用中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的任务是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他学科的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优化,而现实的情况是,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普及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有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是“零起点”。在这样的一种过渡期内,我们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双驱动”是笔者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体会。
一、有“教材”有“生活”——心动的教学内容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示精神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最初教材1996年编写,2000年出版)。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稳定和教学内容的高淘汰性,使得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进步,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尽早形成在最新技术基础上的信息社会所必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满足当前学生个体对信息技术的不同兴趣和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采取开放的态度,结合总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定多层次、多取向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情发现信息技术,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如在介绍存储器时,就可把“USB移动存储器”引入到课堂,展示给他们。又如教材在教学文字处理时使用的是Word软件,教者完全可以摒弃Word,教学国产软件WPS,WPS里面有很多数学、物理、化学公式符号等,特别适合教育行业采用,而这些Word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在选用教材内容时要敏感,做到“合时”“合势”。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若为举例而举例,毫无实际意义,学生自然感到厌烦。如果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自己的作文或统一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既完成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又突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有“同步”有“异步”——灵动的教学目标
传统学科教学已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方面具有高度的“同步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就不同了,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稳定下来,很难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这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的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自学性,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影响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对象群体中,应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出发,因材施教,实行比较彻底的“异步教学”。如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要求他们能熟练进入自己的免费邮箱,熟悉邮箱用户界面,了解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垃圾箱的含义,明白新邮件的标识,会熟练收发邮件。而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却要因人而异,对于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收发邮件的技能就行,而对已经达到技能目标的同学,则要他们再进一步摸索收发邮件的其它奥秘。这样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是基本的可迁移的,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它的发展性。
三、有“常规讲解”有“多元任务”——律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起始阶段,对一些基本知识必须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明白,避免出现拿起软盘叫磁卡,提起病毒就恐惧,而有一些内容则要在学生操作中产生困难时,他们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再顺理成章地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组织知识,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如在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要求: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然而在布置好任务后,如何设置成名片大小的页面,教师则必须做好讲解演示,打掉“拦路虎”后,学生们得心应手,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很有创意。下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张经理”“王董事长”地叫着笑着离开教室。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就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法。
四、有“独立”有“协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四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每个学生在独立操作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操作上的顺序不正确或错误,此时常常需要其他同学对其进行“一点通”式的及时帮助。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帮助可以在临近座位的同学之间展开,也可以在网络上的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同学之间,没有固定的孰强孰弱,帮助是互相的,指导学生搞好协作式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生活”,更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然而,“一人主刀几人看”的现象在课堂上成为一种风景,会操作的同学技能更强,而操作能力较弱的,则更没机会上机操作,因此,“协作”后的“独立”更为重要。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后,必须每人发一封电子邮件给老师,为后续的网络教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五、有“单一”有“整合”——联动的操作练习
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应用,如摄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和照相机的使用;学生作文评选,需要送交电子文稿;学校组织的教室布置、橱窗布置、板报制作中要用到美术字或电脑画作品。所以信息技术的练习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联系实际的任务驱动下,更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更有攻克技术难关的毅力。如学习插入艺术字后,布置练习选择教室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练习后,让学生讨论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交流艺术感觉和操作的高招。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练习内容,特别是要掌握学生爱玩的特点,穿插一些游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比如在让学生掌握智能ABC输入汉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登录到自己学校的网站的聊天室中,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结合,一起进行聊天对话,学生在轻松的文字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文字的输入速度。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活动要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内容,活的设计,活的教学过程,活的组织形式,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在教学改革的征途上,让我们以高昂的热情进入教学创造境界,“双向驱动”,不断地探索、比较、重组、运用并发展,让信息技术综合课的教学充满魅力,使学生实现技能与发展的“双赢”。
标签: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