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论文_韩娜

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论文_韩娜

六安市中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近年来,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研究难点以及研究理论,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研究方法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理论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对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的研究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研究难点

中药复方在中国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临床应用形式主要是中药复方用药,而其药效物质基础迄今完全明确者几乎为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是长期以来制约中药现代研究的颈瓶,其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一个复杂的多成分组合,即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②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既有可能是中药原药材中根本就不存在的物质,而在复方煎煮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产生,也有可能是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经过体内的代谢产生的新成分;③某些有效成分可能是通过间接途径发挥作用,而在脱离机体整体后单独成分可能不能表现出应有的作用;④有些成分的作用可能是迄今尚未认识的,而在研究中可能被忽视;⑤缺乏合理的药效筛选平台与动物模型来进行物质基础的药理活性筛选;⑥基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无法完全满足其化学成分研究,特别是很多功效较强而含量较低的成分很难全面检测。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通常有数十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而且药材来源、药味加减、加工工艺、剂量与配比变化等因素也都会使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组成在质和量上发生复杂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中药复方的疗效。因此,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其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上。

3研究理论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如药物能量理论、疾病缩减效应假说、霰弹理论、证治药动学假说、“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的理论研究体系、中药体内直接物质基础研究思路等。有学者基于整体综合调节的方剂配伍理论提出研究思路。姜氏]提出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所选择研究的中药(复方)应能体现中药的基本作用;另一方面,要创建和完善适宜于中医药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贾氏等提出了“功能组分”新观点,认为中药复方成分可以划分为有效组分、功能组分和无用成分,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由“有效组分+功能组分”共同构成的有序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理论的提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4研究方法

4.1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

对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如全成分论、多成分论和有限成分论等。根据现有研究条件、研究手段及中药复方的复杂性、模糊性与整体性,目前尚未能完全了解中药复方的全部成分,但结合药理学研究,找出其起药效作用的有效化学部位和有效化学成分,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因此,对复方中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可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复方的有效部位是指整个复方中具有相近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药效成分群),而多个有效部位的集合就成为有效部位群,它较之原药材富集了有效成分。目前,中药复方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3种:①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②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③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尹氏等以降尿酸、抗炎、镇痛为活性指标,对加味四妙丸的6类化学成分(挥发油、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有机酸及部分水液)进行了系统的筛选和组合研究,确定了与全方药效一致的组合部位为该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即有效部位群。

4.2拆方研究

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目的之一是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的来源。一种方式是在全方药效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方中撤出一味药或一组药后进行实验,评价撤出的药味对原方功效影响的大小。此方法适用于研究某单味药对全方药效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在全方药效评价的基础上对方中每一味药用同一剂量或不同剂量进行平行实验,或按照“君、臣、佐、使”或“药对”等原则分为几组药物进行平行实验。如聂氏等运用化学与药理学紧密结合的方法,以免疫活性为导向评价指标,对六味地黄汤中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获得了CA4-3、马钱素(LGN)等多个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对几种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几种活性成分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单味药,进一步研究发现,CA4是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李氏等在进行中药复方四逆散拆方煎煮化学成分研究后发现,在配伍煎煮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成分,并且成分溶出量研究表明各成分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增溶作用。许氏]采用“助孕3号方”全方、拆方结合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研究,阐明补肾健脾组方对全方防治流产的主次贡献度,并结合化学部位的分离及药效追踪,初步确定“助孕3号方”物质基础峰群,从而初步揭示助孕3号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另外,有研究者对甘草附子汤、蒙药森登-4汤、滋肾丸进行拆方研究,结合药效评价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成分分析,获得其药效物质基础。

5结束语

总之,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理想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对既有优势条件与资源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分析当前技术条件,研究分析出最为优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彭苗苗,方芸.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11):60-62.

[2]张亚刚,吾满江·艾力.药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J].中草药.2017(01):115-116.

[3]吴水生.疾病缩减效应假说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阐述上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1):88-89.

论文作者:韩娜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论文_韩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