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孩子有人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说话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学了,你的孩子会跟老师说话吗?会和班里的同学友好相处吗?
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因而不免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独立地交往、生存的能力。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与家长的比例是1∶2,或1∶4,还有的甚至是1∶6。而在幼儿园中孩子与班级老师的比例一般是35∶3,被照顾的几率约为1/10。到了小学这个比例又进一步降为45∶1。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那么多孩子, 孩子只好自己照顾自己,因此孩子们入学后在人际交往上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应。这是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如何适应新环境?首先要了解学校环境对儿童独特的要求。他们要习惯从个体接触方式向集体转化。要习惯听从老师对集体的指示,并且明白在这些指示下自己应该干什么。比如,孩子想说话要学会先举手,得到允许后才能说,不然课堂就没有了秩序。这会使得孩子感到行动不自由、受约束多。另外,生活上的事也都得自理,比如喝水、入厕之类的事不再有人提醒了,全得靠自己记着。孩子得到的照顾少了,会一时不知所措。因此,孩子们要尽快学会自主、自立、自理、自律。当然,这个转化是逐步实现的。
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主动性,他们要主动地适应学校特殊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学会一些交往的技能。
据调查,孩子们在集体中人际交往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具体表现 比例
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经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55.5%
缺乏宽容、接纳同伴的交往态度.不喜欢集体中的小朋友. 47.8%
胆小,不能主动与小朋友交往. 46.2%
回家后,不愿意找小朋友玩.
不敢在集体面前发表意见. 44.4%
不能主动地与老师交往.有不懂的43.2%
问题或身体不适不敢找老师.
不敢在老师面前发表意见. 51.6%
这组数字说明刚入学儿童的交往状态是被动的、不自信的,他们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因此培养孩子对同伴和集体的积极情感,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发展语言表达的交往技能,成为孩子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的首要问题。
孩子的交往态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但家庭在孩子入学前后为交往做充分的准备和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练习甚至还要持续到入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要说“会说话的孩子有人疼”。怎么帮助孩子学会交往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有了难处,要主动找老师说,即使老师表现出不悦,也要说。让孩子懂得给他们解决问题是老师的职责。其次,要让孩子懂得做事不得鲁莽,光靠勇敢说话还不行,还要学会一些谈话交际的策略,让老师乐于倾听他说的话,乐于帮助他。比如,试着让孩子学会说这些话:
1.“老师,我可以进来吗?”——必要的进门礼仪,让人感到这孩子懂礼貌。
2.“老师,我有点事想请您帮助。”——老师会认真倾听,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谢谢老师。”——及时的感谢在获得帮助后是十分必要的。
4.“老师,我今天闹肚子了。我要是在课堂上举手,让我上厕所好吗?”——事先的约定,让老师有了心理准备,到时候,一定会让你赶快去,还会提醒你吃药。
5.“老师,我用心听讲了,可还是有道题不会做,您能再给我讲讲吗?”——肯定自己的专心,提出自己的困难,会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6.“你们玩什么呢?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这个游戏我会。”——主动加入伙伴的游戏,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
7.“这是我的橡皮,先借给你用吧。”——向同伴发出友好的信号。
8.“你弄疼我的手了,不过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用劲小点。”——宽容同伴,原谅其过失,提出友好交往的方法。
语言交际态度和技能往往反应了一个孩子主动交往的水平。建议您不但每天和孩子聊聊学校里学习的事儿,也聊聊他们和老师、同学的事儿。这不仅对他入学适应环境有好处,对他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