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威化9号_小花生论文

早熟高产小花生新品种潍花9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高产论文,花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潍花9号(原代号潍45)系潍坊市农科院以鲁花13号作母本,潍156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多抗小花生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均表现早熟、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2006年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2008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34号。

1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疏枝早熟小花生,春播生育期120d,夏播95d。株型直立,主茎高34.3cm,侧枝长37.9cm,总分枝6.3条,分枝偏粗,叶片倒卵形、深绿色,出苗整齐,生长稳健,高抗倒伏。结果集中,整齐饱满,果柄短、易收刨。茧型果,子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184.2g,百仁重76.6g,每kg果数750.4个、仁数1718.8个,出米率75%左右。蛋白质23.74%,脂肪52.9%, 油酸41.0%,亚油酸36.8%,油酸/亚油酸比值1.13。抗旱、耐涝性强,较抗叶斑病,耐缺铁症,种子休眠性强。

2 产量表现及适应地区

2003~2004年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试,两年平均667产荚果243.8kg、子仁178.36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5.96%和17.23%,均居珍珠豆型品种第1位。2005年全国生产试验,平均产荚果302.61kg、子仁223.8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20.56%和20.98%,均居第1位。2007年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产荚果273.0kg、子仁196.5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9.7%和19.9%。

潍花9号适合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辽宁、吉林等北方小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春、夏播及鲜食花生栽培均可。一般每667产300kg左右,高产可达500kg以上。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改土施肥 选择丘陵及沙质中低产田种植,于冬前深耕25cm以上。如采用旋耕方法,应及早进行,使其有足够的沉实时间,防止土壤过松,达到上虚下实、提高播种质量的目的。一般每667施有机肥3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60kg、硫酸钾15kg,或同等养分含量的复混肥。有机肥和2/3的化肥于冬耕(或旋耕)前铺施作底肥,其余1/3化肥播种时集中条施于垄内,并注意种肥分离,防止烧种。对于麦田套种和夏直播花生,要注意适当增加前茬作物的施肥量,特别是增施有机肥,以利提高肥效,做到“一肥两用”。

3.2 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春、夏直播和大垄麦套种,宜采用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方式,大垄距80cm、垄面宽50cm、垄上小行距25cm、垄高8cm,覆盖85cm宽的微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花生联合播种机作业;一般麦田套种,应留出套种行,以利培育壮苗。适宜种植密度春播每667为1.1万墩,夏播1.3万墩,每墩2粒。

3.3 精选种子,适期播种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带壳晒种1~2d,以杀死病菌和提高发芽能力。剥壳后,剔除病、残、劣等无发芽能力的子粒,并根据子仁大小和饱满程度分成一、二级分别播种。潍花9号播种适期:春花生为“五一”前后,不宜播种过早,使开花、下针盛期与雨季吻合,收获期错过雨季,以减少各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麦套花生于小麦收获前15d左右下种;夏直播花生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播期越早越好。

3.4 防病、治虫 花生播种时要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苗期用阿维菌素等乳剂防治蚜虫和蓟马等,兼防病毒病;盛花后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叶面,间隔10d,共喷2~3次,防治花生叶斑病。结荚初期若发现蛴螬、金针虫等为害,可用杀虫剂灌墩。

3.5 适期收获 潍花9号生育期较短。生育后期,当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主茎顶部仍剩3~4片复叶、80%以上荚果成熟时,即可开始收刨。特别是生育后期久旱遇雨和降水偏多、土壤湿度过大时更应注意,以防发芽和烂果,实现高产和优质。

联系电话:010-62180279

标签:;  ;  ;  ;  ;  

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威化9号_小花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