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彭瑶

湖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共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和FEV1/ 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和FEV1/ FVC均较治疗前出现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发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治疗指南中指出患者可使用高剂量吸入激素及联合使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但有学者认为由于患者在吸入激素时具有相对平坦的剂量-反应曲线,加大剂量对部分患者的疗效改善并不明确[1]。COPD作为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不可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3]。噻托溴铵为抗胆碱能药物,近年来后成为COPD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次研究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COPD患者,观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纳入标准:(1)无精神功能障碍;(2)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标准[4]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5];(3)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低;(2)临床资料不完善;(3)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8.01±10.21)岁;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7.84±11.0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在入院后进行抗感染、化痰止咳及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100ug)治疗,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在使用前用1粒胶囊吸入专用吸入器的槽内,细针刺破胶囊,将口吸入器放入患者的口腔深部,用力吸气,成人1粒/次,1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后的FEV1、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 FVC)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进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显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对比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和FEV1/ FVC均较治疗前出现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升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安全性对比对照组出现口干5例、恶心4例、口咽部刺激感3例、头晕1例,发生不良反应共13例(21.67%);观察组出现头痛3例、轻度手抖1例、恶心3例,发生不良反应共7例(11.67%);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对比无差异(X2=2.160,P=0.142)。

3.讨论肺功能降低为COPD的重要标志,药物治疗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Scott等[6]学者针对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作用,从而能有效地达到抑制呼吸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本次研究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较观察组恢复较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表明沙美特罗选择性的和β2受体相结合,增加了COPD患者的细胞内环磷腺苷浓度,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增加了患者的FEV1;且该药物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气道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氟替卡松作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生成多种炎性因子,从而提高β2受体的敏感性。因此两者合用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作用,在治疗后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有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及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性,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能有效的达到协同和互补作用,因此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并不会增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较单纯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更为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Weish EJ,Cates CJ,Pooie P.Combination inhaied steroid and long-act-ing beta2-agonist versus tiotropium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imonary disease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a,2010,(5):CD007891.

[2] Gologanu D,Stanescu C,Ursica T,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PD-a pilot study in Patients referred to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linic[J].Maedica,2013,8:243-248.

[3] Ryeroft CE,Heyes A,Lanza L,et al.Epidemiolo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literature review[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Dis,2012,7:457-494.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6] Scott LJ. Budesonide/Formoteroi turbuhaier(R)Za review of its u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imonary disease [J]. Drugsa2012a72(3)Z395-414.

论文作者:彭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彭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