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故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运用
小学生是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展开有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实践化的概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入。但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现状来看,上课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提问式的方法,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教学也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课堂组织形式不太完善,讨论的问题比较清闲,时间段不好组织深入的讨论,课堂纪律散乱,最后就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程的活动性难以实现,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性都很低,课堂没有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合理利用教材的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故事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教学,既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目标意识,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道德法制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图片,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进行延伸,比如,学习《路上的温暖》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下雨天姥姥接我放学的图片开展深入的探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的学生会说下雨天主人公没有带伞,姥姥只带了一把伞怕主人公被淋湿,所以将伞倾斜到一边,我们可以让姥姥和主人公一起打伞,都别淋到雨,之后老师可以向关心家人的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完成感恩教育。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通过图片进行组类编故事,看图说话,在学习《我是小学生了》这一课时,学生可以根据书中描绘的图片,进行编故事,延续课本中的内容,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小学生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就要从实际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晦涩的抽象的知识生动的表达出来。比如向学生讲述几十年来家乡的变化,可以利用家乡变化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家乡多方面的变化,有经济的变化,文化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对家乡深厚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热爱家乡,好好学习,以后为家乡多做贡献,回馈家乡。利用教材中的故事丰富教材内容,也要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亲近感。
(3)用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利用故事教学法时一定要慎重的选择,故事的情节要能够体现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快乐的学习,又能够构建高效的课堂,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贯穿到课堂之中。比如在学习中秋节时,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为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这个神话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谈中秋节都要准备什么?又怎么过的?有什么意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各地中秋节举办的一些活动和美食,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秋节的意义。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官刺激,从而加深印象,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可以培养老师讲故事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故事和情节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道德和法治的意识。在讲故事的时候,老师要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加强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故事的意义和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了不起的中国人》时,讲述袁隆平的故事,突出袁隆平爷爷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袁隆平的高尚品格和美好的品质,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结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极高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华兵.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交际,2019(21):206-207.
[2]张京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58+60.
[3]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论文作者:刘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法治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故事论文; 道德论文; 教学法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