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人民医院 415000
【摘 要】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行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多因间接性的外力撞击胸腰椎骨质所致,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会出现截瘫或死亡,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上,传统方法常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但因为存在螺钉断裂、椎体高度丢失等现象,治疗效果不佳[2]。经伤椎固定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效果良好,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我院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应用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在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X线、CT、MR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19~53岁,平均年龄(35.6±4.8)岁;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伤18例,坠落伤11例,跌伤8例,砸伤3例;损伤椎体中,L1 19例,L2 13例,T1 8例;脊柱损伤分级中,A级3例,B级7例,C级12例,D级18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0~53岁,平均年龄(35.5±4.8)岁;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伤18例,坠落伤10例,跌伤8例,砸伤4例;损伤椎体中,L1 20例,L2 13例,T1 7例;脊柱损伤分级中,A级3例,B级6例,C级12例,D级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损伤椎体、脊柱损伤分级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正中纵向入路,以伤椎为中心,剥离椎旁肌暴露结构,于微创透视下应用GSS-II型椎弓根螺钉给予固定。
对照组应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取4枚椎弓根螺钉分2组置入伤椎上下各一邻椎的两侧椎弓根中,放置已预弯的钛棒,旋紧一侧螺帽,纵向连杆后撑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凸畸形,拧紧对侧螺帽,检查固定。
观察组应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取2枚较短的椎弓根螺钉植入伤椎内部,放置已预弯的钛棒,旋紧一侧螺帽,选择椎体终板受伤较重的一侧纵向撑开,恢复伤椎高度后旋紧该侧螺帽,另一侧适度撑开后旋紧螺帽,检查固定。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Cobb角度=伤椎上下终板连线间夹角)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正常椎体高度-伤椎椎体高度)/正常椎体高度x100%)[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剂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bb角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度,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
3 讨论
脊柱骨折分成胸腰段脊柱骨折与颈椎段脊柱骨折,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为多见,占比约为60.0%。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临床少年宫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可以有效促进伤椎高度的恢复,具有立即稳定的治疗效果,且能预防后凸畸形等后并发症,预后效果极佳[4]。跨伤椎固定是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传统固定法,具有固定节段短、操作简便、减压效果佳等优势,但常会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等情况,且后期椎体前后缘高度会出现较大变化,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5]。经伤椎固定在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增加了2枚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分担轴向压力,强化固定段的稳固性,进而降低 Cobb角度与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率,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度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提示,相比于跨伤椎固定术,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 Cobb角度与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率。分析原因,多为经伤椎固定术增加了2枚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于伤椎,分担了其他螺钉的负担,且纵向撑开时选择椎体终板受伤较重的一侧,可有效预防正常椎间盘被过度牵拉,因此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相比于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行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骞,李保健,尚博,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9):811-813.
[2]李承果,凌钦杰,傅万军,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14):55-56.
[3]黎昭华,汤勇智,杨立群,等.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6):528-529.
[4]宋善新.对比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131-132.
[5]阿布都艾尼·米吉提.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46-147.
论文作者:刘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脊柱论文; 患者论文; 椎体论文; 螺钉论文; 高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角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