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在阐述当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原则,并且重点阐述了当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注重基础与能力培养、突出模块化与方向性、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改革
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更深层次来说,其主要原因还是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1]。当前,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当有别于本科高等教育理念与原则,突显高职特色,彰显就业导向。基于此,本文着重阐述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与策略。
一、当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目前通常都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但总体而言,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操作能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对于当前市场中紧缺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开发型人才等培养力度不足,因而呈现出一方面市场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情况。高职院校中,生源对比本科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水平较低,自觉性也不够强,但更重要的是在高职教育中,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实际上有兴趣,但这一方面的课程较少,偏重理论教学的课程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二)认证考核种类繁多,就业帮助不大
目前,高职教育仍然表现为应试教育,学校考核方式单一,而社会中认证考试繁多,大部分更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普及考试,对于专业能力检验力度不足,也难以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提供较高的反馈。另外,在某些地区,认证考试内容陈旧,市场上对于此类认证的认可程度也不足,而学校又难以推荐更合适的认证考试给学生,因而学生面对种类繁多的认证考试难以做出有效的选择,效果较差。
二、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改革原则
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基于职业原则。社会需求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更是改革的主导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市场中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是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因而需要基于职业原则进行课程改革,让课程体系能够适应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2]。其次,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职教育是面对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活动,其主体是人,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性的实现,还需要注重教育本身对人的本位目标,即不仅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观、责任观的培养。再次,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还需要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面向社会的,因而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现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应用为目的的针对性能力培训。
(一)注重基础与能力培养
首先,需要注重基础与技能培养,在舍弃不必要的宽度前提下,保持纵深方向课程设置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的培养。有一些学校,在过度注重技能的情况下忽视了专业基础与素质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涵盖的基础课程比较少,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存在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必要的基础课程设置,尤其是与岗位相关的基础课程,夯实基础。例如《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计算机导论》等基础性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某些院校因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就将其课程取消是不可取的,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因学生不懂而取消,《计算机导论》因太简单而取消等情况,都是不可取的。缺乏足够的基础,会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为空中楼阁,高不成低不就[3]。《C语言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入门课程,有些学生学不懂,问题不全在学生身上,而是在课程方法上,很多教材与教师都是简单灌输编程语法以及常用算法,因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例如学生学会了1到100的求和程序编写,便不会去探索1到10000的求和程序。笔者建议,可以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些比较实用的小程序进行教学,例如开机程序、锁键盘程序等,并且将相应的语法融入其中,从而强化学生的基础[4]。
(二)课程突出模块化与方向性
其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需要明确方向性,突出模块化,进行可持续培养。对于计算机课程,可以将其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两大类,而公共基础模块又可以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模块,专业模块则可以分为核心、技能、支撑、考证、拓展等模块。在公共基础模块中,计算机数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等都属于基础课程,而专业模块中,核心模块是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与技能模块共同构成对于平台开发设计的能力,支撑模块则是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而考证模块则是帮助学生甄选认证考试,强化就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拓展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专业的一些选修课程,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进行更深程度的拓展与融合,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
(三)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要结合市场经济需求,尤其是当地地方经济特色。因而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深入了解地域经济特色,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了解地域市场经济中缺乏的人才方向,课程设置则朝着此方向进行靠拢[5]。例如珠三角地区调查中,对于C#与JAVA程序设计能力相关的软件人才比较欠缺,因而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便将原本的Delphi与VB平台课程转变为C#与JAVA程序设计,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从而一方面促进了区域性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刘娜.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6,07:83-84.
[2]周志华,张平艳.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通讯世界,2015,11:255.
[3]盛魁,马健. 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80-83.
[4]陈俞强,郭剑岚,胡选子.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0,24:393-394.
[5]解正梅. 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9,24:146.
论文作者:程少军、刘建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计算机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计算机论文; 基础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