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科技企业成长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技术风险论文

国外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技术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企业活动日趋活跃,高技术企业已被世界公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器和主要动力,选择一种良好的成长模式是高技术企业得以健康成长的基石[1]。应该如何选择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模式,如何在不断的成长中增强竞争力、减少失败是高技术企业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与传统企业一样,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系统功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企业素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组织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弱到强,不断强化提升的过程[2]。 企业成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量”的扩大,如资产的增值、销售额的增加、盈利的提高、人员的增加等;二是“质”的变革与创新,如经营资源性质的变化、结构的调整、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等。其中,量的扩张只是企业成长的结果,质的变化才是企业成长的核心内容[3]。

随着研究的深入,企业成长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扩展。企业成长理论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论,其观点是用规模经济来解释企业的成长问题。代表人物斯密(Adam Smith,1776)认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的数量与分工程度正相关[4];蒂格勒(Degoule,1975)以企业的功能划分为基础,根据产业寿命周期分析了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认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企业成长,产业分工扩大可导致企业数量的增加[5]。新古典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也就是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代表人物马歇尔(A.Marshall,1890)将稳定时竞争均衡条件与古典企业成长理论结合,认为企业规模扩大会导致灵活性下降,最终成长的负面效应超过正面效应[6]。 新制度经济学的成长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代表人物科斯(R.H.Coase,1937)认为企业成长是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功能的扩展,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7]; 而我国学者杨小凯和黄有光(1993)认为市场发达程度的提高既增加了交易费用,又提高了交易效率,不应只考虑降低交易费用,应主要考虑交易效率[8]。 企业资源能力理论代表彭罗斯(Edith Penrose,1959)认为资源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基础, 并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9]; 巴顿(D.B.Bardon)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包括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实物系统、价值观四方面的内容。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的综合体,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升的过程,企业的成长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2]。企业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Prigogine)、“突变理论”(托姆R.Tom,1972)、“协同理论”(哈肯H.Haken,1976)、“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钱学森,1990)等,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内部冲突是企业成长的原始动力和直接动力,没有冲突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7]。

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主要包括与企业产生、发展、内部监督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10]。高技术产业理论(纳尔逊Narxun)认为高技术产业是能够导致经济普遍增长的“先导产业”;企业能力理论(尼古莱Nigoola)认为人力资源、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这三种重要资源既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内在源泉,又是企业潜在成长性的内生推动力量[11]。

国内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宏观层面从高技术产业的角度研究高技术企业,可归结为高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问题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条件、模式及战略研究三方面的内容。蔡兵(2002)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机理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阐述了高技术产业化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作用[12];范柏乃(2002)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现行的投资法规和政策的关系[13]。中观层面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孵化作用和风险投资的催化作用如何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卢伟航(2004)以硅谷的高技术企业为例,认为大学和研究机构、风险资本、高度流动的人才库等八大资源形成的生态系统促进了高技术企业的成长[14];盛世豪、王立军(2004)通过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来促进高技术企业的成长[15];梁文(2003)认为传统的区位因素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正在减弱,而智力资源密集区、风险资金密集区、企业集群和优惠政策等因素是高技术企业的重要区位因素[16]。微观层面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渗透如何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周星闾、周晖(2001)从企业的创新力与控制力的角度建立了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创新力[17];陈士俊、柳洲(2004)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的复杂性,从高新技术企业系统构成与特点、成长动力、成长过程与方式三方面给出了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的研究路线和内容[18];孙玉明(2001)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及其支持结构[19];王西麟(2002)研究了高技术企业的管理规律,提出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方式为技术创新成长、多样化成长和规模经济成长[20]。

综上所述,企业成长理论包括了复杂多样分析角度的概念体系[21]。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研究,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微观层面的问题或个别案例进行经验性的描述[22],对国外高技术企业成长进行整体和系统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

从整体看,国外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从高技术企业的产生期到成熟期,企业的技术活动、资金来源、管理者和成长轨迹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一,科技活动重心转移。由最初单纯性科技开发转向产品批量生产,迅速占领市场后再进行深度研发,最终形成技术垄断,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第二,资金来源渠道转移。企业成立初期由政府和资本市场获得,政府只在企业成立初期起保护和宏观引导作用,企业开始成长后就必须依靠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生存,从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是国外高技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第三,管理者角色定位发生重大变化。在产生期,专业研发人员承担管理任务;在发展期,管理者兼顾研发;到成熟期后,由专业的管理人员,甚至是企业家来专职管理企业。第四,企业成长从科技型小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或再生,最终成为上市公司、联合并购关联企业成为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或者衍生出新的科技型小公司。

表1 国外高技术企业成长过程

产生期 发展期成熟老化期

科技活动 科技开发、产品试制 批量生产 技术垄断

资金来源 政府、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企业、政府 企业和资本市场

管理者研发者 研发者+管理者企业家

成长轨迹 小企业 大企业上市公司、企业联合并购、

跨国公司、衍生小公司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模式是多种生存手段和发展要素的组合。基于企业成长的三阶段,对高技术企业各个阶段的成长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高技术企业各阶段成长模式

所处阶段

产生期发展期 成熟期

内生型产生模式组织变革激励型发展模式 分叉变异模式

成长模式

导入型产生模式技术创新推动型发展模式 再生性增长模式

混合型产生模式资本运作扩张型发展模式 同态消亡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陈士俊,柳洲.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研究论纲.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118

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美国、日本和印度的高技术企业为代表,归纳国外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模式,不仅给我们提供一种新视角,同时在探求我国促进高技术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方面也将给予更多启示。

一、自成长模式

自成长模式是从企业个体发展这个角度来说的,指高技术企业利用风险资本起步,依靠自主开发或从外部引进专利技术形成的自有核心技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并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的成长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全球最大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基地——硅谷的高技术企业为典型代表[23]。自成长模式各环节间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政府、大学和企业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政府承担宏观引导调控作用,不仅制定法律和支持政策,还向大学提供科研基金进行专项研发,向企业提供基金扶持创业。大学不仅是高技术企业和政府所需知识和人才的发源地,还要承担重要科研开发任务。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即解决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问题。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利用优越环境吸引来的全世界一流人才和本土大学培养出来的高科技人才;资本运作包括创业资本与风险投资,创业资本由政府机构及其支持政策组织提供;风险资本从国内金融市场上获得。

图1 高技术企业自成长型模式

企业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创业精神的形成。科技知识和技能形成了企业核心能力,创新系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和高效实施,最终形成以提倡自主创业为核心的价值观。在硅谷,大量的专家从研究所或公司跳槽出来,借助风险投资,将创业精神作为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创立自己的公司,将一些新的设计思想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逐步发展为高科技大公司[24]。

自成长模式的特点十分显著。首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生命。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开发出附加值高的产品,通过技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其次,技术来源形式多样。除了自创技术,通常委托大学、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研究,还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等自由开放的形式引进国外技术或购买国外技术专利。最后,自成长模式下高技术企业形成的价值核心是创业精神,崇尚市场效率,强调市场力量对企业成长的作用,认为政府对企业成长只能起次要作用。

自成长模式是一种自由开放的、适合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模式。由于采用风险企业的创业组织形式,自成长模式的高技术企业能够将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投资者的风险基金进行有机结合,符合高技术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自成长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政府的保护,不仅要经历产生期技术不够完善阶段的考验,还要承担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的市场风险。因此,这类高技术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拥有很好的成长性。国外许多知名的高技术企业,如惠普、英特尔、苹果等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目前,自成长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最典型的成长模式。

二、政府主导型成长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指政府作为主要力量参与组建或直接组建高技术企业并促使高技术企业扩张的成长模式。

政府主导型成长模式以日本的高技术企业为典型代表,其成长模式如图2 所示。第一,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外汇金融政策激励对西方尖端技术的引进、学习和消化;另一部分是企业将尖端技术与生产工程和产品开发项目结合进行技术再创新。第二,企业技术活动以“引进—消化—改进—赶超”为主要形式。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二次技术创新,超过对手从而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第三,企业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团队精神的形成。团队精神来源于激烈的外部竞争,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应对外部竞争,企业员工间的合作精神可促进企业目标快速实现,最终形成以“忠诚”为核心价值的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第四,坚持不懈的二次技术创新,使高技术企业迅速向国际市场扩张以形成这类高技术企业的特殊阶段——扩张期[25]。

图2 政府主导型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

政府主导型高技术企业成长

模式的特点表现为:第一,政府的高度干预。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外贸、外汇、外资政策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干预,例如日本政府为给高技术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巨额发展资金,统一实施金融政策。第二,技术活动的核心是二次创新。将引进技术作为追赶对手的主要手段,采用低廉的费用购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通过改良和完善超过对手,最后取得“后发效益”。如日本仅向美国无线电公司一家,就反复引进电视技术36次之多。第三,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高。这类企业通常与国家利益直接挂钩,直接享受国家的资源,因而容易忽视市场因素的作用。第四,重视人力资源。主张融洽劳资关系,认为劳工和公司的关系是合作性质[26]。第五,资本市场发展欠缺,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例如,日本企业资金约有60%以上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只有10%~12%来自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政府主导型成长模式下的高技术企业能集中国家资源,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高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如三菱公司产值就占到全国的7%,可见其规模。但由于受政府管制和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下,企业缺乏灵活性和抵抗风险能力,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低,成长性普遍不强。

三、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兼有自成长和政府主导型成长模式的特征,企业既依靠政府全方位政策支持和宏观指导,又需要企业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寻求生存机会的成长模式。

混合型成长模式如图3所示,闻名世界的印度软件企业采取了这种模式。 首先,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支持和国内资本市场。在产生期,资金依靠政府制定的支持政策获得;在发展期,资金主要由国内运作规范、秩序良好的资本市场上获得,依靠国外投资比较少。其次,企业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技术开发方式。在产生期,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在发展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开发、模仿等手段并驾齐驱;在成熟期,企业技术基础形成后,即拓宽研发领域,但对高端技术还需要模仿开发,以便满足占据国外市场的需求。最后,企业业务活动走先积累后扩张的路线。这是由企业技术开发程度和企业所处阶段决定,前期的技术积累为后期的业务领域扩张打下坚实基础,形成产业优势后,企业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国际市场。混合型成长模式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第一,企业发展资金对外界依赖程度较低。即使在企业成立初期,由政府提供的资金也是有限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由国内资本市场获得。第二,企业成长通常由产业发展带动。如印度的软件企业主要在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上成长,然后以点带面,以面推广,形成产业优势后进军国际市场。第三,市场开拓形式灵活多样。印度软件企业为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从事其他国家的软件外包工程,还大规模组织本国人员去国外高技术企业从事软件金领、白领,甚至蓝领的工作。据业界预测,2006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 全球软件外包生产中心的印度软件出口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0%[27]。著名软件公司TaTa和Infosys就是依赖这种外包形式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快速成长[28]。第四, 同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相比,混合型成长模式的企业更注重对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育。

图3 混合型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

混合型成长模式下的高技术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进入高技术领域。因此,降低了高技术企业成长中的诸多风险,使企业成长步伐更加稳健,资源利用也达到了最佳效果。但是,混合型成长模式却没有将技术创新作为其核心任务,没有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只有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产品,企业才会走向可持续成长之路[29]。

四、启示

经济全球化已使各国的经济卷入激烈竞争之中,学习他国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先进模式和方法,将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1.将技术创新作为高技术企业成长的首要任务

技术创新是保证高技术企业长久不衰的关键。创新不仅需要务实的创新思想,还需要适合的体制保证创新行动的实施。

首先,应学习日本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思想。日本根据本国资源紧张、工人技能和素质较高等特点,既积极引进尖端技术,又大力进行二次技术创新,积极开发节能、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开发、生产,使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

其次,学习美国科技创新体制。一方面,政府对创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如在硅谷创办一家高技术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政府将给予5 万美元的投资补贴;另一方面,政府为高技术企业制定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最后,采用政府订单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美国将军事采购订单给某些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配套的资金补贴。如仙童公司在1959年从美国国防部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订单[30]。

最后,应拓宽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美国大学为参加工作的工程师培训课程,不仅加强了继续教育,大学还获得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硅谷形成的尊重创新的市场价值这种文化理念也促进了人们的创新活动。

2.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培育和职业教育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创造了高技术企业的价值,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育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宝贵的智力资源。目前我国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实践、沟通协作、系统分析、项目管理的能力。借鉴印度软件人才培养的理念,变革对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重视交叉学科的人才的培养。印度培养的理工科的工程师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深谙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另外,从事科研开发的工程师也需要懂管理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技术全面。

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沟通是保证供需双方合作效率的关键能力。学习印度对科研人员英语能力的培训,不仅培育“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要培育英语化的思维。根据测算,印度的软件工程师的外语能力比中国同行高5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印度软件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培养的。目前,印度每年约有50万新生软件人才,其中大学毕业的只有7.4万, 剩下的几乎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应用性强和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以满足高技术企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3.大力发展和完善风险资本市场

资金是高技术企业研发、中试、批量生产、开拓市场的保证,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所需资金也越多。风险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能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首先,应加强风险投资的制度建设,鼓励和促进风险基金形成和壮大。高技术企业大都耗资巨大,单纯由政府或银行承担,风险太大。借鉴硅谷疏通融资渠道,发展风险基金的经验,形成一套外部能吸引投资,内部能缩小和化解风险,增强激励和约束作用的风险投资机制。但须注意,风险资金主要是通过转让股权来实现增值,所以应设计好风险基金的退出机制,否则无人愿意投资。

其次,保证金融部门良好的运行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水平。印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较高,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自由地进出本国资本市场,虽然允许私人商业银行经营,但银行部门的坏账率低于10%,反映了金融部门良好的运行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水平。《远东经济评论》有文章指出,印度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在亚洲的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而且这个高回报是在负债率非常低的基础上实现的,说明印度企业的效率之高[33]。

最后,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吸取日本财政政策的教训,一方面要灵活调整国债规模和使用方向,提高国债使用效率,防止出现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国债投入的局面;另一方面要用好用活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重点逐步从发行国债转向结构性减税、增值税转型等方面,以此刺激民间投资,增强企业自主增长能力。

4.建立健全制度建设

制度具有整合功能,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科技要素的互动和集成。健全、合理、灵活的制度能为高技术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要保持制度的灵活性。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高技术企业的失败说明政府部门的调控方式和调控力度,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和企业成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灵活和及时的微调。另外,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配套性,否则会影响经济政策的效果。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这实质上是制度问题。首先,科研单位应培育自己的经济实体,把科研、生产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其次,企业要培植自己的科研力量。可将企业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市场;最后,建立多种形式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组织,例如企业主动型、大学与科研单位主动型,或政府出面牵线搭桥等。

建立和培育创新企业的成长机制。首先,社会要对创新型企业的萌芽阶段实施保护、鼓励和扶持;其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鼓励各种“想法”的产生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最后,政府应降低创新式企业的进入壁垒,不能借“规范”之名,用各种“证书”、“许可证”压制企业和企业家。

5.为高技术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硅谷诞生了大量成功的高技术企业,印度的软件企业也都集中在班加罗尔,说明良好创业环境能为高技术企业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

首先,应建立开放型和专业化的生产结构。开放型的生产结构使信息共享,专业化的生产结构使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共享和竞争并存使企业既面临着被取代的危险,又使各企业倾向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设计出不断演进的行业产品体系。竞争是创新的动力,共享又有利于节约成本[31]。

其次,要培养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创业精神推崇以创业为乐,同时又容许失败。在硅谷,人们崇尚自己创业,发行原始股,使硅谷成为企业家的诞生地。据统计,平均约九成的创业者或创新者是不成功的[31],因此人们对创业中的失败通常很宽容。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忠诚”,其代表是日本。这种团队精神与市场竞争相结合,使日本的“企业系列制度”、“终身制”等制度将企业内部的摩擦内耗降低到最小,充分发挥了企业的团队作用[32]。

五、结语

企业对成长模式的选择因具体影响因素而异。因此,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成长模式。在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历程中,这三种模式都在发挥作用。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风险投资还在初步阶段,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主要是依赖于企业自筹资金的自成长模式[3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面向高速成长性企业的创业板股票市场的陆续设立,各国正在探索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新模式——五要素模式,即以科技成果为核心、以创业孵化为依托、以虚拟制造为形式、以风险投资为动力、以资本市场为源泉的成长模式[35]。

基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规律和机制,应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从企业自身角度,不仅要制定与实施企业战略计划和规章制度,还需从企业组织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寻求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与相关对策;从环境角度,围绕高技术企业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经济运行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等方面,探求促进企业与外部环境在物资、资金、能量和信息等方面有效交流的途径。不论选择哪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模式,都必须从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为高技术企业成长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3AJY006)

标签:;  ;  ;  ;  ;  

国外高科技企业成长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技术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