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彭甜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突聋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突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人文关怀;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20-0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特点是起病急,听力在短期内急剧下降或丧失,机体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改变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1-2]。由于发病迅速,听力下降明显,患者难以忍受,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病程转归。本研究通过人文关怀缓解了患者不良情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3],以2015年5月—2016年4月就诊于本院并接受入院规范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24~83岁,平均(57.3±8.2)岁,左耳17例,右耳15例,双耳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6~81岁,平均(58.2±7.9)岁,左耳15例,右耳16例,双耳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耳聋程度及单双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内容包括:(1)情绪调护: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教会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鼓励患者毫不保留的进行倾诉,充分宣泄内心深处的心理矛盾和痛苦,以排除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情志活动。(2)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护关系;消除患者孤独感,介绍治疗成功患者现身说法。根据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聋的相关知识。(3)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解释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治疗护理计划,并详细宣教、饮食、休息、情感与本病的关系,及各项专科检查的必要性。(4)生活护理:微笑服务,关爱患者,指导突发性耳聋患者卧床休息,科学安排病房。床铺舒适,夜间使用地灯,避免灯光刺激。减少探视,探视时避免大声喧哗,向同病房的患者宣教,保持病房安静。护士夜间巡房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减少医源性噪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3 评价指标

1.3.1焦虑抑郁情绪: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调查,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有无或者出现的频率。

1.3.2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以问卷不记名打分方式,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100分为满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4]。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人文关怀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43±2.0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50.73±2.89),且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人文关怀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39.68±3.1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9.88±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人文关怀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文关怀亦称关怀照护、人性化服务,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力。人文关怀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目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时,既要注重对其健康方面的护理,也要注重对其心理方面的护理[5]。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病,并且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献报道患者听力损害的不同程度与焦虑抑郁的程度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听力损害的程度越重,焦虑抑郁的程度可能也越重[6]。我们针对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后开始人文关怀,主动关心、体贴和照顾患者的生活,及时发现患者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用情感疏导支持、语言沟通交流等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重新调整好患者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实验结果显示,经人文关怀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可以得出,通过进行人文关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英华,刘大新,刘巧平,等.108例突发性耳聋临床资料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64-65.

[2]王爱民.耳穴注射联合微波心理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59-260.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

[4]刘娟,马晓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22):120-121.

[5]贾小莉,张子婧.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8):1640-1641.

[6]莫福琴,刘桂梅,黄晓琳,等.焦虑情绪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73-2875.

论文作者:彭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人文关怀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彭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