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_科技论文

我国县域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创新论文,县域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734(2007)05-0031-05

无工不富,工业是我国许多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部门,也是县域产业发展扩张最快的关键部门。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是县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落脚点,也是科技创新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县域工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1.县域工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与产业基础有利于科技创新

从制度基础上看,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联产承包责任所表达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在农业领域取得成功。这种成功,对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只要政策许可,在资本从农业流向工业领域时,资本背后所代表的所有权一定会要求工业的组织管理形态更多地具有联产承包所表达的独立意识,并且在市场经营中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率。在我国,从所有制结构上看,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基本上都是属于农民个人或者集体兴办的企业,与国家投资无关;县域一级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以后,大多属于民间所有,或者民间持有较多股份,企业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与城市的工业企业形态相比较,县域工业制度基础更合理,也更依赖于市场。实际上,改革前后尤其是改革以来,县域一级的工业基本上处于垄断经营性较小的领域,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小,企业的管理要么游离于计划管理的范围以外,要么处于计划管理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企业需要更多地依赖市场实现其价值增值。从分工角度看,农村初级产品与城市工业品之间的贸易也存在着强烈的不对等,改变这种贸易形态,让县域工业参与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工,符合县域一级政府与民众的意愿,也有助于改变以往城乡之间贸易地位乃至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这样的制度基础是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的。因为竞争性市场、独立自主及产权相对完整的企业制度和政府较少的干预,会使企业面对市场上的竞争压力,顺应市场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生产模式,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基础上看,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重工业优先的政策,使得市场上的轻纺工业产品供应极度匮乏,城乡居民购买轻纺产品甚至需要凭票供应。一方面市场上轻纺工业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农产品产量又因为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得以大幅度增加,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轻纺工业的发展。由于轻纺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始投资不多,极适合在县域一级发展。与此同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寻求新的产业渠道。以上诸多原因,促使县域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此后,在市场需求变化过程中,许多县域工业企业紧紧把握市场的变化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可见,目前县域工业的产业基础,也是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属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加大投入开发新工艺以降低成本,或者开发新产品以提高竞争力;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说,其本身就包含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加快科技创新可以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应该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

2.工业的性质决定其必须依赖于技术进步

现代工业的兴起是与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而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迄今为止,人类在工业上取得的成就,都与科技创新有关。欠发达地区之所以工业发展落后,也往往因为科技创新相对缓慢。罗斯托在研究主导产业增长的作用时指出:“传统社会或者过渡社会与现代增长中的经济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在于工业创新是否或多或少有规律地涌现。……现代化和现代经济增长归根到底可以被看做依赖于全面地、逐步地在经济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罗斯托认为中国农村中小型企业的涌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健康的现象”,而“成功地吸收和扩散技术,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体会罗斯托对于主导产业与科技创新关系的经典认识,有助于深化对县域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解。

从微观上看,工业企业的建立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对科技创新有很强的依赖性。Lall(1999)将现代工业的竞争能力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的能力包括企业家个人活动能力、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在其他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狭义的能力即技术能力。根据企业的生产功能与复杂性,Lall将企业的技术能力分为投资能力、生产能力与经济联系能力三个部分(见表1)。所谓投资能力是确定、准备、获得技术、设计、建造、安装、管理并使新设施运行的能力,与资本成本、规模适用性、产品组合、技术与设备选择等有关;生产能力的范围从质量控制、运营和维护这类基本技能到设备安装、成本节约再到相对复杂的研究、设计与创新技能;联系能力是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技能以及从零部件或者供应商、承包商、服务企业和技术机构得到这些能力的技能。

Lall的研究从投资、生产和与外部联系(包括营销、采购、招募)等方面说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扩张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工业企业的工艺、设备越复杂,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愈高。对于广大县域工业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需要更多地采用标准化、复杂化的设备与工艺,也因而更多地依赖科技创新。在同等条件下,把科技创新融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决策中,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3.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县域工业发展的效率

在中国的两千多个县中,工业发展中的不平衡性也很突出,一些起步较早的地区实现了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科技创新又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成功者大多数位于沿海地区。这些县域工业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基于一些共同的产业基础之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即工业专业化。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市场需求变化,以企业家为主体,根据县域的比较优势,确定有前景的主导产业群。一般县域的主导产业群相对集中于少数几种类型上,便于实现资本、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企业的有效管理,使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将主导产业做深做透。

二是确定核心发展区域,即生产集中化。向园区集中工业企业,是工业发展的趋势。实现企业园区化布局,可以使众多企业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便于企业之间加强联系与沟通,传达市场信息;也便于政府加强协调和管理,不至于出现一对一的管理现象,有助于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三是实现精细的产业分工,即产业集群化。在市场化分工过程中,具有纵向与横向关联关系的企业群体,或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群体,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扎堆”,可以带来较高的集中效率与分工效率,加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四是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即管理规范化。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管理规则、管理秩序的约束关系,注重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要求企业遵守合同约束,强化信誉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企业与政府、企业家与企业员工、出资人与管理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功效:一是科技创新围绕着主导产业进行,在产业专业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也会实现专业化,进一步使县域主导产业取得技术突破;二是因为工业的集中,提高了科技的传播与扩散效率;三是当一种发明出现后,上下游企业、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也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促使各个企业追求科技创新;四是由于科技创新,使科技发明者与使用科技成果的企业双方获益。这就是在一些块状经济模式流行的区域,科技管理相对规范,科技创新速度较快,效率也较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县域新型工业化推进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围绕信息化、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科技创新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增益作用。没有科技创新的推动,实现上述诸多方面的目标就相对困难。或者即便实现,也会花费较高的成本。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是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从县域经济结构来看,在全国各县域中,以工业强县为内容的政策导向比比皆是。即使在农村范围,投资取向还是以制造业为主。2000~2004年,制造业投资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不到30%上升到43%,可以预见,随着投资规模转化为生产规模,工业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的相应跟进和政府管制政策的规范化执行,难免不会出现采用旧设备、掠夺性开发、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环境严重污染的趋势。县域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虽能有所体现,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从全国来说,工业化无疑是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中国经济的成长高度。随着大城市特大城市工业的向外转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工业将逐步转向规模巨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而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开采类工业将更多地集中于县域。这对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从地域空间范围寻求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更多地关注县域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推进新型工业化,难点在县域、弱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

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工业发展的起步基础是县域资源,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资源甚至市场都对本地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县域企业的素质弱于大中城市的企业,科技创新的水平也低于大中城市。只有那些起步较早、机制灵活、规模庞大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才会走得更远。通常来说,县域科技创新不足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这里,我们分别引用青岛崂山、湖南郴州、四川内江三个涵盖沿海、中部、西部且经济条件相对不错的区域,来说明科技创新不足是县域工业发展中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

首先,县域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按照国际标准,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时企业在市场才有竞争力。2005年崂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虽然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但R&D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3.3%。在内江市所辖各县(区)中,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营业收入的0.6%。

其次,缺乏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海尔、朗讯、汉缆、南车等重要企业的青岛市崂山区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区中型企业23家,其中有科技活动的9家,仅占全部中型企业的39%,小型企业143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小型企业仅26个。2005年崂山区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28个科研机构,但8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科技机构。在湖南郴州的282户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10个。在内江,96.7%的工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第三,设备水平相对落后。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湖南省郴州市的工业企业中,工业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与落后水平需要淘汰的高达38.8%。在内江,设备属于国内一般和落后水平的企业也较多。

第四,科技人员较少。在青岛崂山的人才结构中,中型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 120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4%。在科研机构参加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仅30人,硕士学历468人,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0.6%和10%。在郴州,从事研发的专业人员达1 562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28%;在内江,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3 569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

最后,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相对来说,中西部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于沿海地区。在四川内江所辖的五个县(区)中,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分别为0.5%、3.4%、4.1%、0.8%和1.2%。

另据青岛崂山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7%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54%的单位表示缺少专门的研发人员,有48%的单位科研条件不足。科研的环境不好与基础较薄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县域工业是全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县域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全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切实重视县域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把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领导责任制。在有关科技工作的会议上,应该有专门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容;在县域科技经费的使用方向上,要提高在工业方面的投入比重。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并鼓励工业企业增加投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进行融资担保及股权投入;鼓励企业根据所在的行业特点与竞争态势,筛选出一批适用性技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的行为,政府应该予以必要的配合与支持,应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比重超过一般的工业企业。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县域科技创新。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与水平差距很大,难以用一种模式来指导各地的科技创新。对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应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甚至原创的突破性技术,使一批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站在国际产业竞争的前沿位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国内的中心城市甚至国外设立服务于企业的研发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而广大内地的县域工业,应该立足于采用先进设备,淘汰相对陈旧的设备,重视企业工艺的改进,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四是健全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要充分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引进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技术进步的效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协会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咨询、参谋和沟通联系的作用。

五是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可以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兼职,或者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到大学兼职,进行双向交流;鼓励科研机构与技术人员了解并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解决技术瓶颈后,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或者合同兑现奖励政策;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究室,在服务于国家科研计划与项目的同时,接受企业的科研项目委托;在企业内部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吸引科技人员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建立科技人员与企业联系的技术平台,由企业招标进行研究攻关;采用专利转让、参股等形式,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资本与科技资本的结合。

六是构筑人才高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使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类科技人员大幅度增加,需要企业积极选择和引进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要重奖为企业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的用人环境;同时,要努力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使科技人才以厂为家,尽心竭力地推进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

七是重视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对于县域工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规划与设计的水平,影响工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在县域政府层面上,要重视工业区的规划与设计,确定工业企业群的方向,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园区的发展定位,规划好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的结构与布局;在企业内部,要重视产品外形、配方、包装、生产流程等方面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采购、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加以合理规划,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标签:;  ;  ;  

我国县域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