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定位与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图书馆论文,功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公共信息与知识的集散地,从广义上讲,所有与公共信息、知识加工传播有关的工作包括政府信息管理工作都属图书馆工作职责范围,但由于传统政府信息管理工作的封闭以及图书馆文献收藏的被动借阅,使得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未真正纳入图书馆工作的视野。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公众信息意识、民主意识的提升,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全面拓展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
1 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内涵与定位
在以文本印刷为主体的时代,从出版角度判断,抛开政府机构自身的信息管理职能,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自然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即图书馆将政府出版物作为信息收集、加工、传播、利用的重要内容,如政府文件汇编、法律规范单行本、行业标准手册的收藏、借阅等,而档案馆则对大批非正式出版的政府文件进行收集、整理,以备存和查考。站在用户角度,二者提供的服务均属被动型服务,相比较而言,图书馆的用户对象范围因载体形式的公开性相对广泛,而档案馆的服务则以收藏和永久保存为重要出发点,相关文件的查询借阅也以方便政府内部工作为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目前产生的政府信息几乎超过90%以数字形式表现,与此同时,大部分用户都希望将电子形式的信息获取作为传播与组织信息的首要选择。特别在公众权利意识、信息意识普遍增强,各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环境下,政府机构单方面的信息服务显然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图书馆专业化的信息加工与传播能力、良好的公益形象与庞大的用户群体势必会成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参与者乃至组织者、执行者。
单纯从服务形式来看,图书馆提供的政府信息服务主要以文献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为主,但从功能拓展与实际功效来看,“图书馆对于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是政府信息存取的门户,而且在于对政府信息进行组织和分类,提供为社区服务所必要的专业工具和专业知识。图书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告知公众如何获取、评估实体和虚拟的政府信息资源,同时对公众进行如何使用电子资源的培训”[1]。简要地讲,当前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1 政府信息资源的存储加工
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组织、加工、传播、存储等专业技术优势是其介入政府信息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图书馆界认为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政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和长期保存方面。早在1813年,美国政府就提出了联邦托管图书馆项目(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y Program),即为了保证政府信息能够永远为公众获取,政府出版署(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应根据国会通过的法案或其他形式的合同向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专业协会和公共图书馆免费派发政府出版物,并委托它们和政府各部门的图书馆一起为公众存储、提供免费检索和使用这些政府信息的服务。目前,FDLP Desktop还提供自2005年4月以来的美国政府信息存档报告。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尽管政府网站面向社会的信息发布和提供功能已空前增强,但调查表明,“不少机构都无法在自己的政府网站提供所有已出版的文献信息”[2]。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存储加工优势有了新的用武之地,2008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北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等五家单位宣布了一项保存政府网站内容的合作计划。早在1997年,北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政府网页存档项目”,专门保存已撤销的政府机构网站发布的信息以及失效的政府出版物,并提供永久检索和利用[3]。
1.2 政府网站的公共接入
在电子政务发达的国家,公众对图书馆有良好的利用习惯和较高的信赖度,加之图书馆不仅提供了纸质政府出版物的收藏、组织和查询服务,而且免费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和政府在线信息接入等服务,这使其成为公众进入政府网站的重要渠道,是政府信息公开和社区信息利用的重要平台。美国许多联邦、州、地方政府部门建议公众到最近的公共图书馆填写并办理网上报税、福利申请等行政事务。有四分之三的社区和居民将公共图书馆视为保证免费获取联邦、州和地方电子政府信息和服务的地方[4]。对于那些无法进入政府网站以及不能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用户而言,公共图书馆是解决电子政务利用问题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首要选择。在有些地区,公共图书馆甚至开发和维护了地方政府网站,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图书馆来保证政府网站的访问。如佛罗里达州的Palm Beach县图书馆通过提供专门的“政府研究服务”信息网站,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辑和维护下,对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的在线服务项目及文件进行电子指南,基本承担了电子政府服务职责。自1996年网站开通以来,每年都有超过45000名需要电子政府服务的老用户利用这一网站获取政府信息及服务[5]。各项实践结果表明,电子政务越是发展,公民越需要通过图书馆的计算机终端访问政府网站。
1.3 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加工
尽管政府信息资源的产生与政府职责关联紧密,但政府部门自身并不能完全发现其所有信息内在的多方面价值。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保存与提供的电子化不仅成为现实,而且也为政府信息内容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特别是“电子政府信息与通过纸张印刷形式所表现的同样的信息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整合电子政府信息会比传统的和静止的政府文件收集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用户。这为数字政府信息提供者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更多信息再包装以及信息营销机会”[6]。在这一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责已不仅仅是到政府机构收集信息,保证政府网站信息内容的获取以及永久保存并开发基于政府信息资源的知识信息等责无旁贷地成为图书馆新的工作内容。如基于统一标准对政府信息的科学组织;对政府信息进行深度标引,设计多途径、多角度的索引方式,形成方便用户的政府信息检索平台或数据库;就某些重要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整合或编纂专题性政府信息汇编,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或形成累积性的专题资料数据库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服务最能体现公共图书馆专业优势和核心业务能力。
1.4 用户政府信息利用的个性化服务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图书馆员对用户一对一的政府网站利用以及信息查询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为公众创造了值得信赖的信息环境,而且也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以用户为中心”主动型服务模式的集中体现。从政府信息利用的角度出发,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开发与政府信息有关的虚拟信息服务,如抓取相关政府网站的内容和链接加以集成并附加注释;二是为用户在线提供自身所收集的各类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三是根据用户需求偏好评价政府信息内容与信息质量,予以公开以引导用户利用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馈;四是依据某些著名搜索引擎的原理对服务页面进行优化,以让习惯于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更方便地享受到图书馆服务[7];五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对政府信息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深加工;六是对用户政府信息利用行为的个案指导,如佛罗里达州儿童与家庭局(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y,DCF)要求用户到公共图书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计算机并在富有经验的图书馆员指导帮助下完成数字化申请表的填写提交[5]。在美国,图书馆已经成为解答用户各种问题的主要场所,将近69%的美国人利用图书馆时接受了图书馆员的帮助,其中39%接受了参考咨询服务,31%接受了一对一的网络技能指导[8]。可见,公众不仅因为可以进入和应用网络而到公共图书馆寻求电子政务服务,而且因为他们知道可以在那里得到应用的帮助。当人们对电子政府服务产生困惑、排斥等情况时,他们会到公共图书馆寻求帮助[4]。
1.5 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
国际图联执委会1999年通过了《关于图书馆与知识自由的声明》指出:“图书馆应该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支持”。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当政府把越来越多的政府信息放置在政府网站上,难以接近和不能阅读政府网站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应用,事实表明,那些不能上网的人往往是最需要上网利用公共信息寻找工作、申请资助以及其他服务的人。“如果用户不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有用信息及服务的能力,则这样的电子政务必然会失败”[9]。为此,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承担公众利用电子政务的培训就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美国有超过76%的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以鼓励和指导用户使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5],见表1。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缺少合格的图书馆员以及训练项目等成功电子政务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已经成为特别棘手的问题”[10]。
表1 美国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与普及情况
数据来源:Denise M Davis,et al.Libraries Connect Communities:Public Library Funding & Technology Access Study 2008-2009[EB/OL].[2010-6-08].http://www.ala.org/ala/research/initiatives/plftas/previousstudies/0809/librariesconnectcommunities3.pdf
2 拓展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意义
从整体上讲,现代信息环境的变迁赋予了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新内涵,同时,也促进了用户信息能力的提升,为改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与推进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等创造了新的机遇。
2.1 促进政府信息共享的需要
有学者指出“如果各级公共图书馆变成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平台,就可以杜绝相当数量的今天常见的以‘信息不存在’为由的信息不公开,这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制度建设、制度保障,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引入公共图书馆这一新元素的重要意义之一”[11]。美国图书馆在提供当地政府和市民信息方面最活跃。加拿大联邦、省、地方政府通过为3000个图书馆、14000所学校提供与相关政府网站链接的网络进入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公众对网上政府信息及服务的公共获取。2005年4月,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AuA)等得出结论:“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能够增加电子政府的访问率和利用率”[12]。国内外各类调查结果以事实表明,图书馆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中心,在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保证政府信息为全社会普遍平等地获取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2 适应现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印刷出版的提高以及图书生产品种数量的大幅提升,完全改变了中央集权型政府控制社会信息流向的方式”[13]。同时,互联网的扩张已经给图书馆和政府机构创造了大量新机会来重新审视他们在公共信息服务上的彼此利益[14]。与文本印刷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受时间、空间以及服务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不同的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很多政府机构并不明了应该如何以及怎样收集保存从电子邮件记录到政府网站发布的各种公告等数字信息,以减少大量网上政府信息资源的流失,上述问题的出现为图书馆与政府机构的分工合作创造了空间。当然,各种信息工具的应用也为图书馆等社会信息机构潜在的提供了参与政府信息流程进而改变政府信息流转路径、提高政府信息获取的新方法、新手段。
2.3 拓展图书馆社会信息功能的需要
尽管图书馆社会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但长期以来图书馆业务范围主要以文化知识信息的加工传播为主,政府文献与政府出版物所占比重较小。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政府信息提供与政府服务提供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2006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信息学院在“公共图书馆与网络”项目研究调查中发现,有21.4%的被调查图书馆将“进入与获得当地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服务”列为州公共图书馆需求最大的网上服务提供项目[5]。2007年1月,美国图书馆协会冬季年会主题就是“图书馆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与危机服务中强化职责的革命”。作为政府信息,特别是数字信息收集、加工、传递与存储的重要参与者,图书馆的工作内涵、社会辐射力、服务覆盖面以及服务深度形式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延伸,也要求“图书馆实现从传统服务提供到促进社会信息权利实现的转变”[15]。一方面,“图书馆员应把握住政府信息数字化这一关键点并将其作为职业实践和未来远景的变革范式”[14]。在电子政务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一批“电子表格专家”、“政府事务顾问”等新型图书馆员;另一方面,既要面对资金、人员、设备、空间等资源快速变化的压力,也要应对技术能力所带来的服务压力,催生政府信息咨询等图书馆业务工作新的生长点。
另外,从用户到公共图书馆获取政府信息的原因分析中发现,没有计算机或者负担不起上网费用固然是重要原因,同时,缺乏网络信息利用技能以及对政府机构与服务提供情况不清楚也是不可忽视的理由。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不仅担任了提供政府网络资源公共获取的职责,而且也承担起了电子政务公众应用培训等维护用户信息权利、促进公民参与的保证人角色。
3 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200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通过的《确立图书馆提供电子政务和应急服务任务的议案》中指出:“图书馆应积极地与政府机构密切合作,为所在社区提供有效的电子政务服务”。二者的合作既体现在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政府信息管理任务的各有侧重与相互补充,也表现在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直接的经费、设备以及人员支持等各个方面。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当前图书馆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困难有:
(1)政府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完整、全面地进入公共图书馆,是否有健全的政府信息呈缴制度。
(2)图书馆政府文本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策略与加工处理技能和方法能否满足需要,如何准确甄别和界定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范围。
(3)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成本计算问题,如因时间成本、设备购买以及人员投入等带来的经费追加与筹集问题需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4)在明确传统图书馆员职业内涵的前提下,如何围绕政府信息导航等服务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员的知识面,特别是增强对政府行政管理基本流程与业务特点的把握?图书馆员信息服务职责与公共服务责任之间如何界定和区分。
(5)如何有效处理好用户电子政务信息需求不断增长与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网速过慢等矛盾。
(6)如何主动开展用户信息技能等提高政府信息资源获取利用能力的普及性培训,不断稳定和扩充用户群体,提高用户准备度。
(7)在图书馆与政府部门之间如何建立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关系,实现电子政务全面普及与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共赢。
收稿日期: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