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论文_向成燕,梁志鹏(通讯作者),杨亚芳,胡家海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论文_向成燕,梁志鹏(通讯作者),杨亚芳,胡家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32例肝脏正常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及正常肝脏组织的ADC值。结果:在b=10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85±0.25)×10-3mm2/s、肝转移瘤ADC平均值(2.01±0.27)×10-3mm2/s,相比正常肝脏组织ADC平均值 (1.33±0.11)×10-3mm2/s及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ADC平均值(2.45±0.28)×10-3mm2/s、肝囊肿ADC平均值(2.52±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b=15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51±0.15)×10-3mm2/s,相比肝转移瘤ADC平均值(1.18±0.22)×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43-03

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多见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良性病变多见于肝血管瘤以及肝囊肿等[1]。临床上对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包括腹部CT及腹部MRI[2-4]。由于肝脏良恶性病变在影像学表现上不易区分,常可导致误诊,因此选择一种更为准确的检查手段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MRI技术进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组织水分子弥散性的检测进一步提高检出率[5]。近年来我院对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腹部DWI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32例肝脏正常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0.7±1.6)岁。1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与肝转移瘤患者各32例,多发病灶41例、单发87例。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ACHIEVA1.5T超导型MRI扫描仪机型进行检查。检查前12小时嘱患者禁食水,以免消化道内容物造成伪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剑突至右肾上极范围,嘱患者屏气。T1加权采用FSPGR序列扫描,TE设为4.7ms,TR设为190ms。T2加权采用FSE-XL序列扫描,TE设为670ms,TR设为100ms,共采集20层[6]。DWI检查采用SE-EPI序列扫描,扩散系数值(b值)分别取1000s/mm及1500s/mm。视野FOV370mm×370mm,矩阵128×128,层厚取5mm,层间距取2mm,层数随b值改变采集16至20层,DWI扫描均在1次屏气中完成[7]。扫描后使用MRI固有工作站对DWI图像进行处理并测量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选取覆盖病灶的3个感兴趣图像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测量正常肝脏组织时避开胆管、血管和伪影。

1.3 观察指标

比较b=1000s/mm2及1500s/mm2时肝脏正常组织、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与肝转移瘤的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将检验标准设为0.05,当P<0.05时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1000s/mm2时肝脏正常组织、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ADC值比较

在b=1000s/mm2时肝脏恶性病变ADC平均值,相比正常肝脏组织ADC平均值及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2.45,P<0.05)。见表1。

2.2 b=1500s/mm2时肝脏正常组织、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ADC值比较

在b=1500s/mm2时肝脏良恶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相比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1,P<0.05),恶性肿瘤与正常肝脏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缺乏特临床异性,尤其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难度大[8]。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通过反映活体水分子弥散功能来成像的技术,能够在细胞水平反映组织结构改变及细胞膜完整性的信息[9],并通过图像反映组织器官的病理解剖特点[10]。弥散是指分子进行无规律的布朗运动,而DWI可将宏观流动相位位移成像原理应用于微观分子水平成像[11]。水分子在活体组织内弥散受较多因素影响,包括液体流动行、包膜通透性、毛细血管灌注及细胞组织结构等,DWI不仅提供扩散加权图像,临床常用表观弥散系数(ADC)来描述机体在弥散成像上所观察到的表观作用,用不同ADC值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量化指标[12]。水分子在细胞内弥散越差ADC值越低,水分子弥散功能越强ADC值越高,该特性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13]。

本次回顾性研究表明,在b值=1000s/mm2时,原发性肝癌的ADC平均值为(1.85±0.25)×10-3mm2/s、肝转移瘤ADC平均值为(2.01±0.27)×10-3mm2/s,相比正常肝脏组织、肝血管瘤及肝囊肿ADC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WI检查可区分良恶性肿瘤,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单一扩散系数值进行扫描仍然存在一些盲区,尚不能有效区分肝脏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在b值=15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51±0.15)×10-3mm2/s,相比肝转移瘤ADC平均值(1.18±0.22)×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相比良性病变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性病变与正常肝脏组织ADC值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选取不同扩散系数进行扫描可增加诊断的准确率,有效鉴别出肿瘤的性质及良恶性,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刘金有等人也认为,选择合理的b值和DWI测量参数可增加肝脏占位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有效性[14]。相关研究认为DWI技术信号的强弱可真实反映肝脏病灶的组织成分,ADC值能够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依据[15-17]。值得注意的是,测量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尽量避免胆管及血管,否则可对ADC值的准确性造成影响[18]。

综上所述,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DWI表现不同,ADC值也有显著差异,临床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仁知,周纯武,李静,等.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2):1071-1074.

[2]叶亚君,潘爱珍,莫淑琼,等.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0):69-79.

[3]张千,张春雨,赵平,等.MRI弥散加权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9):1573-1575.

[4]应明亮,许顺良,肖文波,等.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脓肿及坏死囊变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02-106.

[5]杨涛,王秀荣,杨庆,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4):32-35.

[6]钟锐,张敏,何浩强,等.B值800s/mm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6):1-4.

[7]吴学东,井远方,裴夫瑜,等.磁共振成像(T2)检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心脏、肝脏铁负荷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2):249-252.

[8]乔鹏飞,谢生辉,牛广明.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66-69.

[9]王宏德.DWI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20):26-29.

[10] Mehmet Ruhi,Onur Mehtap Cicekci,Alperen Kayali,et al.Therole of ADC measuremen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l hepaticles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17(1):1-6.

[11]白若冰,郭启勇,石喻,等.MR弥散加权成像在延迟期强化的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5):316-320.

[12]胡兴荣,覃大明,张丽君,等.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14(2):69-72.

[13] Chandarana H,Taouli B.Diffusion-weighted MRI and liver metastasees.Maq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10,18:451-464.

[14]刘金有,汤立华,范高洁,等.DWI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分析[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4):338-341.

[15]史爽,姜涛,雷杰.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1-82.

[16]黄鼎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1):84-86.

[17]朱来军,张传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9):1698-1701.

[18] Hardie A, Naik M, Hecht EM, et al.Diagnosis of liver metastases: value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comparedwith gadolinium-enhanced MRI[J]. EurRadiol, 2010, doi:10.1007/s00330-009-1695-9.

论文作者:向成燕,梁志鹏(通讯作者),杨亚芳,胡家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论文_向成燕,梁志鹏(通讯作者),杨亚芳,胡家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