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论文_段姝洁,龚道恺通讯作者

段姝洁 龚道恺通讯作者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荆州 43402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综合诊断后,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分别接受心理疏导+地西泮、心理疏导+维生素B1以及吸氧+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100%和97.37%。结论: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当中,应用综合、全面的诊断方法,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儿的病情,并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有针对性的实施药物治疗,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小儿;诊断;治疗

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多发于儿童当中,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并伴随有头晕、头痛,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和睡眠。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涉及神经及心血管等重要组织,关系到患儿的成长发育,需要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治。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患儿的临床从表现并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病情,容易与相似症状的其他类型疾病相互混淆。由于患儿年幼,无法清楚的表述病情,会给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增加一定的难度[1]。一旦出现误诊,则会引起用药错误,增加疾病的治疗风险,反而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对疾病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24例、窦性心动过缓22例,心动过速38例,以上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7/37,最高龄9岁,最低龄3岁,平均年龄(5.6±1.6)岁。病程3d~50d,平均病程为(26.4±3.8)d。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患儿的呼吸困难、胸闷、精神紧张 等症状,结合患儿的自身感觉(胸区、心区疼痛),同时检测其心率(过慢或过快)、血压变化(体位低血压或血压异常升高),进而对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儿年龄特点,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亲切、友好的与患儿对话,安抚其情绪,使其更加准确的描述自身感觉。同时还需要问询患儿家长,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头晕、头痛、多动等症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判断。在初步判断为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后,还需要进行胸透、心脏彩超、血流变检测、心肌酶检测(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以及同工酶检测,综合分析诊断结果,对疾病予以确诊。经确诊后,还需要对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病因进行判断。

1.2.2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根据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类型及病因,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在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以心理疏导为主,积极安抚患儿的情绪,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地西泮(上海玉瑞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16),按照40~200μg/kg的剂量给药,3~4次/d,口服用药。在窦性心动过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B1片(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322)5mg,1次/d,口服用药。在心动过速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吸氧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普萘洛尔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826)5~10mg,3次/d,口服用药。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的诊断结果

经临床诊断,在84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当中,有非器质性循环系统功能失调(胸痛、呼吸困难以及精神紧张等症状)24例、窦性心动过缓(心率过慢、胸闷、乏力、嗜睡等症状)22例,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心悸、烦躁)38例。

2.2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3讨论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患儿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双重的损害,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儿对自身病情表述不清,给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同时也对疾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干扰和妨碍[2]。因此,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不能完全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主诉来进行判断,还需要借助胸透、心脏彩超、血流变检测、心肌酶检测以及同工酶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确诊。然后根据疾病的类型,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合理、慎重的选择治疗药物,并配合以心理干预,改善患儿的神经及心血管功能,维护其健康安全[3]。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诊断方法,对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了解疾病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有效治疗疾病,促进患儿的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罗付华.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3):107-108.

[2]周一博,杨志晓.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2):253-253

[3]余香华.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03):107-108.

第一作者简介:段姝洁,女,19830922日出生,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电生理神经重症。

通讯作者简介:龚道恺,1973,12,09日出生,男,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

论文作者:段姝洁,龚道恺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论文_段姝洁,龚道恺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