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工业发展论文,思路论文,我国论文,食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我国食品工业获得新发展,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6%左右,主要产品产量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卫生得到改善,为丰富市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起到积极作用,并为1995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食品工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某些地区、某些农副产品歉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某些政策调整滞后,经济作物价格与粮食价格、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价出现新的不合理,影响了经济作物的发展,糖料种植面积尚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生产出现徘徊;原材料涨价幅度过高,生产企业难以消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亏损面较大;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虽取得进步,但步子不快,在食品工业产品中,烟、酒、饮料类所占比重较大,且增长较快,而进入一日三餐的食品、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等特种营养食品,无论品种还是数量均显不足;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食品的生产与市场,城市好于农村,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近郊好于边远农村。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调整,将推动我国食品工业不断向前发展。
199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一年,是全国实现“八五”计划并为“九五”计划打基础的一年。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是:全党重视经济工作,中央召开了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1995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高瞻远瞩的部署,为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党上下对农业发展滞后、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最薄弱环节取得了共识,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发展必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八五”期间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食品企业,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又有新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为食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善经营管理、谋求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食品企业的自觉行为。
从市场来看,亦有一些新特点:
——城乡人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对食品的消费将有新的增长。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的消费仍将占主导地位。据国家信息中心予测,按正常水平予计,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1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其中食品消费额将达到10,528亿元,约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左右。
——对外贸易进一步搞活,食品的出口将继续增长。予计1995年将增长20%左右。但对品种、质量、卫生、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食品市场的总体看,是向着追求安全、营养、美味、快捷、方便的趋势发展,但由于收入的差异,食品的消费将形成高、中、低多层次、多档次的格局。地区间的食品消费亦将有相当的差别。
——食品的集团消费将有新的增长,中高档食品市场将不断扩大。
——包装形式将趋于高中低、大中小的多种形式。
——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上扬,加工食品的价格也将引起波动。加大调控力度,控制价格上涨,确保人民生活的稳定提高,将是1995年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1995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技术进步,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可食资源,从增强人们的营养素质出发,合理调整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加生产,提高效益、改善质量、卫生,搞好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确保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创汇,使我国食品工业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食品工业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明确并抓好结构调整的重点。专家们认为,近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应是: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把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工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将粮、油、肉、蛋、奶、糖以及各类食品添加剂生产搞上去,为丰富多彩的食品加工创造先决条件。
——要加快进入人们一日三餐的快餐食品,方便主副食品,速冻、冷藏食品的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为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营养结构,方便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加工食品或半成品。
——要注重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孕妇食品、矿工食品、高温高寒地区食品等特种营养食品以及营养保健食品、疗效食品、功能食品的发展,不断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的需要。
——要不断调整出口食品结构,减少初加工食品的出口,增加深加工、技艺含量高的食品的出口,提高创汇效益。要探索在国外创办食品加工厂的可行性,使技术、劳务、设备出口融为一体,增加创汇能力。
——要重视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要与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将废水、废液、废渣回收利用,生产饲料、生物制品、发酵产品和低制品、家具等,变废为宝,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对各主要行业结构调整重点,专家们建议:
粮油加工工业:除确保城乡居民所需粮食、油脂等初加工食品的生产供应外,要逐步实现工业化深度加工,生产品种多样、营养合理、卫生安全的半成品、制成品和方便主食品,为群众生活提供服务。同时,要着力开发等级面粉、食品专用油脂,为焙烤食品、婴幼儿食品、方便食品提供配套原料。要重视玉米和杂粮食品的研制开发,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肉类屠宰及加工工业:要强化对屠宰业的管理,坚持“集中屠宰,全面检疫,分散经营”的方针,确保肉食的卫生安全。要充分发挥现有国有大中型屠宰厂的潜力和优势,走“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除加工分割肉、小包装肉食外,要向深度加工发展,加工火腿、火腿肠、罐头、各类香肠等熟肉制品,直接供应市场。要做好血、骨、皮、毛、肠衣等下脚料的回收利用,加工成营养食品、药品、生化制品和工业原料,不断拓宽加工领域,提高加工效益。
制糖工业:关键是要调整政策,稳定糖料种植面积,搞活流通,促进生产。在糖料种植布局上,要尽可能地稳定老产区,积极采取措施开发新糖区。在糖料种植上,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高含糖度,猛攻单产,走少占耕地多产糖的路子。在制糖生产中,要采用新的工艺技术,降低能耗,提高产糖率,减少总损失,搞好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要采取多种糖源的政策,适当发展淀粉糖和其他甜味剂,限制糖精钠的生产与应用。
酿酒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和重点是走“优质、低度、多品种、低耗粮、高效益”的路子。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总量增加,耗粮减少,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这就是要增加低耗粮又有营养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的生产,限制高耗粮的白酒生产,名优白酒要适当降低酒精度,要发展低度白酒,推广出酒率高的液态法生产白酒。我国的酿酒技艺源渊流长,许多酒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出口潜力较大,要积极拓展名牌啤酒、低度白酒和黄酒的国际市场,提高质量,改进包装,降低费用,争取多出口创汇。我国葡萄、山果、药材资源丰富,酿造葡萄酒、果露酒出口具有一定优势,要通过与国外合资合作办厂,引进技术装备和工艺,采用国际标准,调整结构和风味,使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争取更多的出口。
食品保藏、保鲜及罐头工业:近几年来,我国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得到较快的发展,为调剂季节、地区,延长食用期,对食品保藏、保鲜和罐头加工提出了新要求。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需求分别采用速冻、冷藏、化学保鲜、升华干燥、罐藏加工手段进行加工。由于家用电冰箱、冷柜在城镇家庭的普及应用,速冻、冷藏食品有一定的市场,现在已生产的速冻饺子、包子、春卷、馄饨等产品市场情况看好,要不断开发新的速冻,冷藏品种,提高质量,薄利多销,更多地进入家庭。有些中高档升华干燥果蔬和速冻冷藏食品,国际市场容量较大,要采取措施争取多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要走贸工农相结合的路子,减少环节,减少损失,保持新鲜度,确保质量不断提高。要根据客户的需要确定包装形式,大中小包装并行,以中小包装为主,不断提高效益。
水产品加工工业:要坚持远洋捕捞和近海、淡水饲养相结合,捕捞、养殖和加工相结合,要运用新的加工手段,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增加品种,保证卫生,注重风味,使更多的水产制品直接进入家庭,摆上餐桌。水产品是饲料报酬高的品种,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蛋白质来源,是我国调整食物结构的必由之路,应重视发展,以捕捞养殖促加工,以加工带动捕捞养殖业的发展。
饮料工业:要坚持“优质、营养、多品种、多档次、回归大自然”的发展方针,要普及提高碳酸饮料(即汽水),要集中生产优质汽水的主剂,在异地分散冲调灌装,提高优质饮料的市场覆盖面。要积极发展果汁饮料、蔬汁饮料、蛋白饮料及优质矿泉水,适当发展固体饮料。为扩大果汁蔬汁和蛋白饮料,要在原料产地建立一批浓缩果汁、果酱生产厂,为全国各地提供原料。要普及机械化灌装,取代手工灌装,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饮料包装仍以玻璃瓶为主,限制金属、低塑等一次性包装的发展。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商业区,提倡用现调机销售杯装饮料。
乳制品工业:把发展奶源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我国草原、草山、草坡和秸杆等资源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建立奶牛、奶山羊基地,坚持“牛羊并重,发展奶源”的方针,调整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不断扩大鲜奶生产。要注意收奶站(点)的建设,实行“按脂论价”。在乳制品加工方面,要坚持多品种、系列化、生产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的婴幼儿奶粉、孕妇奶粉、老人奶粉、酸奶粉、冰淇淋粉、奶茶粉、奶片等,不断满足市场需要。
儿童食品工业:儿童食品市场大,品种多,要求高,必须认真对待,抓紧抓好。要总结儿童食品生产经营的历史经验,主食、副食、强化儿童食品配套发展。对已形成的儿童食品的“五个系列”,都要不断改进提高,即:以牛羊乳为基本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以粮豆为基本原料的儿童断奶食品;以果、菜、肉、鱼、蛋为原料的果菜泥、酱类、糜类、蛋粉等儿童辅助食品;以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为内容的儿童强化食品;以各种造型、包装形式出现的,为开发儿童智力为目的象形食品等等,要根据不同地区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安排好生产与供应。
糖面制品及焙烤食品工业:糖果、饼干、糕点、面包等产品,要以销定产,高中低相结合,以中低档为主,逐步进入家庭。这类产品季节性、节令性较强,要搞好市场预测,组织安排好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要从不同人群的需要出发,生产高糖、中糖或低糖无糖制品,使儿童、老人各得其所。要在糖面制品及焙烤食品中混加果类、蔬菜类物质和维生素、钙、铁、锌等营养素,使其更富含营养,有利于食用者的健康。
配餐、快餐和方便食品工业:目前已由试点进入发展阶段,要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要在营养配比上和机械化大生产上下功夫。快餐、配餐、方便食品大都在午饭时食用,午餐的营养在一天的营养摄取量中应占主导地位。因此,讲求营养搭配、营养平衡已成为快餐、配餐食品的关键。食品营养科研机构要从各地区不同情况出发,研制快餐、配餐食谱配方;各大伙食单位应配备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营养实践经验的营养师,指导每日的快餐、配餐生产操作,使其在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方面都有合理摄取量,进而满足食用者的营养需要。一方面,要强调快餐、配餐、方便食品的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确保质量、卫生,不断降低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销售、供货体系,约时、定点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要做到高中低档相结合,力求物美价廉。我国的饮食文化与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将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餐、配餐、方便食品获得新发展。
发酵工业:新型发酵工业如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等,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关键设备和菌种,不断提高产酸率、转化率、提取率,要从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出发,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扩大应用范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重视废液、废渣的回收利用。传统发酵产品(如:酱油、食醋、大酱等)要改善工艺,实现机械化生产,搞好质量、卫生,更多地采用小包装,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
食品添加剂工业: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门类。可以这样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多,用途较广。我国已有着色剂、乳化增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保鲜剂、增味剂、营养强脂剂等等的生产与应用。通过添加各类食品添加剂,可使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营养等得到改善和提高,可延长保质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当前,食品添加剂应坚持“安全、天然、营养、高效、复合型、多功能”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各类营养强化剂和防腐抗氧保鲜剂。要为发展儿童食品,老人食品等特种营养食品提供配套原料。目前各类食物从农业收获到加工后储存,发生腐料变质造成浪费问题很大。防腐抗氧保鲜剂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谓的损失和延长货架保质期,不仅可以减少霉变、氧化变质的可能性,而且能够使食品的质量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保持。
营养保健食品工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强身健体有了新要求,营养保健食品得到重视与发展,产销形势看好。这是从“温饱型”走向“小康型”生活水平的一个明显标志。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品种较少,水平不高,营养功能缺乏科学性;有的乱加激素和药材;有的甚至是伪劣假冒产品,坑害消费者。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方针应是:一要发展,二要整顿,三要提高。在发展中进行整顿,在整顿中提高,通过整顿提高促进营养保健食品工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其重点是:大力发展大众化营养保健食品。通过食物的合理配置或添加各类营养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保健强身都有益处,任何人群都可食用;积极发展针对某些人群或某些营养缺乏症(如:老人、儿童、妇女)以及某些疾病患者所专用的营养保健食品;发掘我国“药食同源”的宝库,发展营养保健食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规定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应用品种的要求生产,要经过严格试验,证明确属无毒无害,确保人体健康。
1995年,我国食品工业战线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使食品工业有新的发展。主要措施是:
——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加强食品工业的领导提上议事日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抓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业,既要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又要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国家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宜适当增加对食品加工业的投入,既解决农副产品投入问题,又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社会加工食品供给量,进而活跃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
——加强食品科学研究工作,使科研、应用、开发、推广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尽快更多地转化为生产力。当前,科研开发的重点,要从开发利用食物资源、调整食物结构、营养结构入手,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品种,同时要着眼于降耗、节粮、节能,搞好综合利用和防治污染。
——强化食品质量和卫生监督,加强执法力度。食品工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商品检验、市场管理等部门,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市场销售的工业食品进行检查,对质量、卫生好的食品企业要通报表扬;对卫生管理不完善、质量不稳定的要促其改进提高;对不符合卫生条件、质量卫生无保证的要停产整顿;对有意制造伪劣假冒食品的坚决取缔;对已经造成危及人身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要绳之以法,从重打击。
——在进行企业制度改革中,要着力深化企业配套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搞活食品工业企业,尤其是要首先搞活大中型企业。对扭亏无望,产品积压的企业要关停并转,并切实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
——要重视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这些地区的特点是资源相对丰富,耕地面积较多且开垦的潜力较大,发展食品工业有一定优势。但是,技术装备落后,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强东西部地区的联合与协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开发建设新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食品工业是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更有条件实现东西部联手发展。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组织与指导,各专业协会要参与牵线搭桥,促进东西部地区食品工业携手发展。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发展之日,就是我国食品工业快步发展之时。
——切实搞好宏观调控工作。食品工业行业多,产品门类多,又属多部门管理,为了强化食品工业的宏观管理,搞好统筹规划,协调监督,应设立全国食品工业指导机构,在其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和各专业协会的作用,促使各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标签:食品工业论文; 食品质量论文; 食品生产论文; 食物营养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健康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