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张爱霞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张爱霞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知,肿瘤患者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为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模式等。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护理干预时,加强对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恢复时间,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感染因素;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infection of related factors and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extraction in December 2015 -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for clinical resear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observe the ratio 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rate was 4.0%, the control of the patient's infection rate was 14.0%,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infection of related factors for infusion types,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nursing mode, etc.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umor of PICC cathe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of types of infusion,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can promote in the clinical.

【Key words】cancer patients; PICC. Infection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30-01

根据权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每年的肿瘤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此类疾病恶化程度高,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1]。在临床上治疗肿瘤,主要采用化疗的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使用PICC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使用PICC的治疗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静脉疼痛感,但是在PICC置入后,会经常发生局部感染、静脉炎、细菌定植、菌血症等等问题,加大了患者的痛苦与心理负担,延长了患者痛苦的时间。因此,如何防范PICC置入后产生的感染问题成为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讨论热点。本文为探究肿瘤患者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干预策略,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47.3岁(Max76岁,Min23岁),平均病程为4.2年(Max6.3年,Min2.9年),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1.9d(Max442d,Min4d);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47.5岁(Max75岁,Min22岁),平均病程为4.3年(Max6年,Min2.8年),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2.1(Max441d,Min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选择合适的置管时机,出现疑似感染的患者,或处于感染潜伏期的患者均不置入PICC[2]。(2)患者在PICC置入以前,要进行消毒,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确保在无菌环境下置入PICC。导管置入后,使用地塞米松稀释液充分浸泡,对导管进行穿刺,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抑制炎症细胞,预防或减轻组织对炎症的反应。(3)固定导管时要选用透气指数3000的无菌透明敷料,保持穿刺部位附近皮肤干燥,尽量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导管外露的部分可用施乐扣固定在患者前臂,避免导管移位发生感染。(4)封管之前要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之后用1~2ml肝素液(50~100U/ml)封管。肝素液中的防腐剂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积,显著降低了细菌定植的概率。(5)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之后,要密切观察免疫抑制或骨髓抑制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数据,对穿刺的PICC严格监察,对有疑似感染的患者要拔出导管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病原学确诊后,及时采取治疗,进行妥当的处理[3]。(6)对住院期间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的导管保养,确保其在出院后能进行自我护理。出院后,进行家庭或电话随访,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适当处理,减轻患者后顾之忧。对照采用PICC置管常规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0%(2例),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4.0%(7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知,肿瘤患者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为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模式等。

3.讨论

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少PICC相关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君,卫建宁.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138-140.

[2]窦启金.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50-151.

[3]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等.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8-80.

论文作者:张爱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张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