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了古典主义的观点,为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凯恩斯革命”。此后一直到6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学家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意见几乎是完全一致的,1937年希克斯提出的IS—LM模型精巧、简练地解释了“凯恩斯革命”的观点,这期间IS—LM模型几乎就是凯恩斯理论的同义语,没有发生多少变化,然而到了60年代后期西方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凯恩斯主义对此现象不能自圆其说,从此非凯恩斯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也叫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Supply side Economics)。新古典学派从理论上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论证了“政策无效论”;在80年代,货币主义理论和供给理论被美英的里根政府和撤切尔政府奉为官方经济学,这些学派大有取代凯恩斯主义之势,但这些学派都由于各自理论的局限性,一经实践立即暴露了出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无效论”最早在实践面前陷入困境;80年代初货币主义在美国的实验就趋于失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使美英两国税收大量下降,财政赤字剧增。80年代后期至今,最引人注目的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的重新抬头,成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学派林立、莫衷一是。本文简要地描述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目前的状况,并就我国借鉴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谈了一点想法。
一、凯恩斯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cics)将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和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经济问题、总因素、总体经济问题相应的各个总量、以及各个经济总量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问题。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最早在1933年使用“宏观经济学”一词,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
从经济学史来看,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使用总量分析由来已久,如从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62年出版《赋税论》起已有300多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等都对宏观问题有所探讨,但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信奉萨伊定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凯恩斯正是从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被称为“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系统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只是在《通论》出版后,由于相互对比的需要,后人汇总新古典经济学著作的论点整理出来的。凯恩斯的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定萨伊定律,建立“有效需求原理”。新古典经济学信奉“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这一萨伊定律,否认危机和失业;凯恩斯则认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会创造供给,承认资本主义存在严重的危机和失业,主张膨胀性财政政策。
2.突破了马歇尔的利息率理论,即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供求,而资本的供求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提出利息率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理论。这样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被统一在一个理论模型中,突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价值论与货币论分离的“两分法”,货币不再是“中性”。
3.突破古典模型中储蓄与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通论》中最先引进“消费函数”这一概念,认为消费(从而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得出储蓄趋于与投资相等,是通过收入变化实现的。
4.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产品价格和利率有充分伸缩性,资本主义经济会自动均衡;而凯恩斯则提出货币工资刚性,认为除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会有非自愿失业。
5.反对新古典主义自由放任思想,提倡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
6.突破古典经济学的微观个量分析,代之以宏观总量分析,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
我们注意到凯恩斯所取得的“突破”打破了古典主义的自由竞争,工资、产品价格可迅速灵活调整等前提假设,凯恩斯自己认为不是从古典主义大厦的内部找出逻辑上的错误,而是从其基础上加以否定。
凯恩斯的《通论》否定了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使新的理论假设前提更加接近现实,结束了新古典经济理论面对30年代大危机而无法解释的局面,为西方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等新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后,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极大重视,甚至对凯恩斯这本书最初进行严厉批评的经济学家,都皈依于凯恩斯经济学。以后的经济学家就是在《通论》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由希克斯最早在1937年提出,汉森加以阅述和发挥的“希克斯—汉森模型”(即IS—LM模型),精巧、简练地解释了“凯恩斯革命”的观点。IS—LM模型加上菲利浦斯曲线,构成了最核心的内容,在理论上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在实践上,公共部门的决策者和私人都很有信心地运用这些模型去分析所选择的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以萨缪尔逊、托宾、希克斯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一直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统治地位,成为“主流经济学”。
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兴衰
从60年代后期,货币主义学派代表弗里德曼等人就对凯恩斯主义提出质疑,70年代的“滞胀”更是使凯恩斯主义一愁莫展,70年代中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代表卢卡斯,从理论上提出“政策无效论”,几乎判处了凯恩斯主义死刑;供给学派的主张成为里根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这三个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因为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暴露出重大的缺陷后,这些学派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1.货币学派
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早在60年代就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诘难。他从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从长期看菲利蒲斯曲线所指出的通胀率与失业率的此消彼长将会被打破,达到自然失业率的平衡状态应建立在劳动力供求及其它微观因素上、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平均增长率。随之而来的70年代西方的“滞胀”证实了弗里德曼的观点,使货币主义格外引人注目,弗氏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国民经济活动变动的根本原因。将通货膨胀问题摆在其理论的核心地位,为制止通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按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投放货币,就能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有效制止通货膨胀。
80年代货币主义理论受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英政府的青睐,受到的实践检验最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困境也最大。英国撤切尔政府按货币主义理论制定有关政策,将最高达20%以上的通胀率降到了5%左右,但却付出了高失业率和破坏生产能力的惨重代价。货币主义要控制的货币目标很难确切定义,实践上更是难以控制,现在西方各国都不得不改变了这一控制目标。货币主义提出的“自然失业率”和“自然经济增长率”在实践中也都遇到了困难。现在弗里德曼本人也对其原来的观点加以了修正。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这一学派也是在7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贷币主义在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短期效应问题上仍无法同凯恩斯主义彻底决裂的背景下,卢卡斯通过引入穆斯提出的“理性预期”概念,并不断加以发展,到1976年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无效论”。这一论断几乎等于从理论上宣判了凯恩斯主义的死刑。理性预期学派是在以下三个基本理论前提下得出的:一是理性预期;二是市场迅速出清、物价和工资是灵活可变的;三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即可推导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由于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最终使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即“政策无效论”,其政策函义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和工资可以适应市场供求而及时调整,可使资本主义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既无必要,也肯定是无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从提出起就似乎缺乏和远离实践基础,理论上几乎给凯恩斯主义以致使打击,但在实践面前“政策无效论”是最早陷入困境的理论。美国运用扩张财政政策导致很快的经济复苏;在英美两国广泛议论后实行的政策主张,力图使人们明确政府意图,但结果仍产生严重衰退,两方面的实践结果都说明了“政策无效论”的理论局限。但卢卡斯的理性预期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改变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为表彰他对理性预期假说的应用和发展所做的贡献,1995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3.供给学派
这是在美国70年代形成的一个流派。理论基调是经济自由主义,相信市场作用,反对国家干预。重新搬出萨伊定律作为理论基础,强调供给和生产,其理论和政策精髓在于它的“税收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反,供给学派强调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所得税和企业税,刺激人们多储蓄、多投资、多生产,增加商品和劳务供给,用“拉弗曲线”来强调降低税率的生产性、效率性。供给学派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70年代末期为阻止滞胀恶化以提出政策、建议的形式直接登上政治舞台,立即为里根经济学所采纳,掀起了一场“供给革命”。
但好景不长,里根政府推行供给经济学,目的是通过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消除“滞胀”。但推行减税却使税收降低,赤字高涨以及低储蓄率、低投资率、低生产率、高汇率,投资下降,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但供给经济学的出现,打破了过去西方经济理论一律都从需求角度分析的局面,为宏观经济理论在政策领域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其它学派也从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总之,新自由主义学派(新保守主义)在80年代短暂辉煌后,都不同程度在实践面前暴露出了各自的局限性,要想取代凯恩斯主义而成为主流已不大可能。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复兴和学派林立
由于认为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存在缺陷,同时又对其它非凯恩斯主义理论不满,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修正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缺陷,8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由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失业与经济停滞再度成为困扰西方的主要问题,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又在实践面前相继失色,新凯恩斯主义的重新抬头十分引人注目,目前在美国成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学派同其它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学派一样,也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从非瓦尔拉均衡着手研究,发展凯恩斯《通论》中的观点。由于“凯恩斯主义”的标签太广泛太含混,许多研究者都将这一标签贴在他们的理论上,这一派实际上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核心前提和观点,即经济的波动是由于市场失效、不完全的,短期内价格和工资是粘性的、市场非迅速出清的,这是60年代以前一直观点一致的关键假设前提,但由于这一假设前提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所以潜伏着致命的缺陷,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即在坚持这一前提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微观基础,补救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但同时这一学派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和理性经济人等前提和研究方法,所以许多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不能称这一学派为“新凯恩斯主义”。这一学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劳动合同与工资刚性
凯恩斯本人就强调工资的迟滞,因此这些怀疑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试图捍卫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自然将研究劳动力市场作为他们的首选。弗希尔和泰勒提出了交错合同理论,即劳动力合同事先载明了名义工资额,这样在合同期内、甚至到期后受此影响,名义工资呈刚性,因此可假设劳动力市场是非出清的。加入这一点的宏观经济模型,引人之处在于他们反映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对货币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无效论”不能成立,另一方面名义工资刚性使货币管理当局可以控制实际工资进而控制就业。
此外,这一学派还提出了“隐性合同理论”、“厂商与工会双边垄断理论”、“效率工资假说”等来解释实际工资刚性,坚持市场非出清假设。
2.垄断竞争与产品市场价格刚性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派中的一些经济学家由于不满意仅强调名义价格刚性的模型,将注意力从劳动力市场转向了产品市场,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检验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提出了“菜单成本理论”。
所谓“菜单成本”,字面上看就是价格变动需要重新印制价格目录这些“菜单”所支出的成本。更实际更广泛来说,“菜单成本”包括通知消费者的时间费用、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减少的费用,甚至研究和确定价格如何变化所用的费用。这一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解释产品市场名义价格刚性的重要论据,由于在价格变化时会存在这种“菜单成本”,导致价格制定者在总需求变化时保持价格不变。这一学派还用企业成本加定价解释产品市场实际价格刚性。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还最新提出了“信货配给理论”,被认为可能是这一学派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的上述观点虽然有一定发展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它学派的质疑和批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今后实践的验证和理论的发展。
总之,还没有哪一个学派的理论能够非常系统化并对西方的经济进行恰当的说明、预测和诊治。既使像萨缪尔森等最新宣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也只能是拚凑各家所长,权充代表与主流,因此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呈现得是学派林立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内部就分成不同的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除上面提到的三个学派外还有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等许多;此外还有众多学派组成的“激进派”等等。
四、有关启示
以上简要勾勒出了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脉络和现状,由此产生了几点感想:
1.在借鉴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范畴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内容的明确性。
对于宏观经济理论,一方面要自成体系、逻辑内洽,更重要的是还要能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并且西方的经验表明,理论最终都要归结为一定的政策主张,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借鉴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时候应当慎之又慎。我们在前文谈到“凯恩斯革命”是对古典理论的前提加以否定,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试图否定凯恩斯主义也是否定其部分前提和提出了新的前提假设,其实质在于以前的理论假说与实际有着更大的距离,每次重新修改“前提”则是以更加接近现实的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直到更新的理论出现。我们认为这样恰好符合人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正是因为社会和自然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加深,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这样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我国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理论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加以研究学习,借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了很长阶段,与我国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乃至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80年代初,照搬凯恩斯主义,鼓吹温和通货膨胀无害论,引入了许多新名词,不将不同类型的通胀内容严格定义清楚,彼此争论很热烈,用的同一名词,说的却是不同内容。再如在我国运用“滞胀”这一范畴,我们认为探讨的时候同样要将其内涵严格定义清楚,西方是指在增长停滞甚至为负数的情况下,同时伴有通胀的情况,我国在9%以上的增长速度下伴生通胀情况是否适用于“滞胀”这一概念呢?
2.借鉴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精华,系统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基础理论。
从前文的叙述我们看到的另一个现象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学派林立,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学者现在更多注重对表面现象的“深入”研究。现在的西方理论注重研究涉及生产力的问题,但这种研究舍象掉最根本的社会经济主体“人”的差异,舍象掉不同利益集团的差异,就不可能揭示本质,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这样给我们的启示是,西方的理论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更不可能搬过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对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方法上都有其先进性,我们应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理解和学习。更重要的,在此同时,我们同样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和优势,我们学习和研究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上,都深入地探讨了许多本质的东西,再加上我国丰富、生动的实际材料,同时借鉴西方研究生产力的精华,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大有希望的,这样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可能不无裨益。
标签:宏观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主义论文; 凯恩斯论文;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凯恩斯模型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理性预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