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辅助不同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血清VEGF、CRP及IL-6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显辉 葛晓平 王哲 吴晓亮 张珊珊 周俊雪

王显辉 葛晓平 王 哲 吴晓亮 张珊珊 周俊雪

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辅助不同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28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每组各96例,分别采用高压氧辅助开颅手术、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3、7、14天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3天A、B、C三组患者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7、14 天A、B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与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超早期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是值得在临床中研究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压氧;基底节脑出血;VEGF;CRP;IL-6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8-01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28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采用高压氧辅助开颅手术、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进行治疗[1,2],探讨其治疗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与发病后7小时内入院治疗,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脑实质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每组各96例,其中A组男56例,女40例,年龄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2±9.87岁;B组男57例,女39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3±9.68岁;C组男55例,女41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09±10.43岁.3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对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A 组患者通过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头皮切口以外侧裂颅骨投影线-颞磷逢前部为中心,开直径3mm 的骨窗,U 型剪开硬脑膜,分开侧裂后肢长2cm,避开大脑中动脉M2段,电凝切开岛叶皮层到达血肿腔,清除血肿,进行止血, 脑组织压力下降,在低于骨窗边缘处缝合硬脑膜后,恢复骨瓣位置,.B组患者采用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依据CT 定位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行消毒,局麻后进行锥颅达硬膜表面,锥尖刺开硬膜,使用一次性颅脑引流装置(生产企业:山东大正公司),选择14或16号穿刺软管,内夹钢丝导针,平行OM 线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呈10°左右角,根据患者血肿大小进针,达到血肿最后端停止,拔出导针,有暗红色液体流出,结束手术,术后1天根据CT复查情况调整软管深度,抽吸残余血肿,直至清除彻底.C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手术,全麻后取患侧扩大翼点入路,骨瓣大小约为8cm×10cm,于颞上最浅处切开脑组织,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留置引流管,去骨瓣减压.所有患者术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炎预防并发症等处理,此外在病情稳定后半个月进行高压氧治疗,初始压力为0.2MPa,20min升压一次,然后30min 稳定吸氧,休息5min再进行30min稳压吸氧,降压15min,每日一次,共计100min,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后3天、7天、14天分别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样5mL,静置离心收集血清,分别测定患者VEGF、CRP 及IL-6 的水平.VEGF的检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试剂由美国密理博公司生产,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CRP的检测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标准为8mg/L,小于8mg/L为阴性,大于等于8mg/L 为阳性;IL-6的检测方法采用ELISA KitforInterleukin6 (IL6)试剂盒检测,由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 分别测定3组患者治疗后3天、7天、14天VEGF水平、CRP及IL-6的水平,比较3组患者水平含量的差异,数据处理在SPSS19.0 中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检验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分组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治疗3天后3 组患者VEGF、CRP及IL-6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7天和14天后A、B组患者VEGF、CRP及IL-6的水平明显低于C 组(P<0.05),统计学检验有意义.

3 讨论高氧状态下,脑血管收缩,液体外渗减少,将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利于脑水肿的治疗[3].VEGF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凋亡、调节血管渗透性等作用.目前在动物研究中证实,急性脑出血后VEGF的表达可以促进血肿周围内皮细胞的增值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助于缺血组织建立侧支循环,尽早恢复血液供应,尽量降低对缺血脑组织的损伤,此外,VEGF可以增加一氧化氮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利于破坏血脑屏障[4,5].C反应蛋白是各种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参与到局部以及全身的炎症反应,随着人们对脑出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血肿组织周围存在一系列继发病理生理损伤(炎性损伤反应).在国外研究中结果表明脑血肿周围组织发生的继发反应产生细胞因子,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导肝细胞产生CRP,CRP在经过受体活化后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作用引起细胞损伤,CPR水平的升高会造成血小板凝集与释放功能异常,从而达到止血以及凝血的效果,产生的血肿会对周围脑组织与微血管进行压迫,从而降低局部脑血流量[6].

IL-6是活法T 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原始骨髓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从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功能.临床研究证实VEGF、CRP与IL-6 可以有效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在应用中常将其作为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的观察指标[7]. 本次研究中VEGF、CRP、IL-6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下降,A组与B 组患者3种指标不具有显著差异,但经开颅手术治疗的C组患者在治疗后VEGF、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 组与B组.结果表明,A、B组炎症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C组,证实了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方案的优越性.综上所述,高压氧辅助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方案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临床效果较好,可以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消除患者脑组织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表1 治疗后3、7、14天3组患者VEGF、CRP及IL-6的水平的变化情况

注:? 表示与C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比较检验具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1] 黎伟,闫爱萍,李文彬,等.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观察[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2):123-127. [2] 李小华,熊双宜,曾辉.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内科治疗近期疗效对比[J][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5-3447. [3] 齐洪武,赵晓光,穆胜利.高压氧辅助保守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6):56-58. [4] 张晓浩,段作伟,刘德志,等.血清C反应蛋白和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2):1277[ -1280. 5] 田小文,徐世双.老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围术期血清VEGF,TGF-α,TNF-α,IL-6及CRP水平变化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3839-3840.

论文作者:王显辉 葛晓平 王哲 吴晓亮 张珊珊 周俊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高压氧辅助不同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血清VEGF、CRP及IL-6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显辉 葛晓平 王哲 吴晓亮 张珊珊 周俊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