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党性”的内涵与特点_世界政治论文

新时期“新闻党性”的内涵与特点_世界政治论文

新时期“新闻党性”的内涵和时代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性论文,新时期论文,内涵论文,特色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宣部编写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一书写道:“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党维护人民利益的本质要求。”“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新闻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党管舆论导向不能变。”①

为了自觉地把党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为了自觉做到“四个不能变”,必须明确认识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新的时代特色呢?

一、“新闻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原则是具有阶级性的,是新闻的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还存在的社会里,各国各种媒体所发表的新闻,不可能不受一定的阶级、党派、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领导、控制、影响,任何超阶级、超党派、超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媒体是不存在的。

列宁说:“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物……非党性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②这说明,党性是有阶级性的。

2007年10月修订的《党章》中,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这也表明,我们的“党性”是有阶级性的。

1981年6月27日,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③这一历史估价现在仍然适用。江泽民也“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肯定了现阶段仍然具有这种特性。

“新闻党性”是从“党性”发展而来的。

2003年9月23日,李长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

阶级性仍是“新闻党性”的一个内涵。当然,不要把阶级性扩大化。

有人说,“新闻党性”具有阶级性就是“为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私利服务的狭隘偏见”。那是没有搞清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

要分清社会主义的新闻党性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的党派性根本不同,不能在所谓“社会公器”上混淆是非。有人简单地问道:难道把社会主义媒体称为“社会私器”这样倒好了?——与“社会公器”正相反——,这是“故意绕弯”,分不清社会主义媒体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而不能对“分化、西化”中国的反华势力“一视同仁”地当“社会公器”,不能为它制造舆论。

比如: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达赖集团策动的打砸抢烧事件,西方一些政党、政府和西方一些媒体颠倒黑白,移花接木,恶意中伤,这是代表着旧西藏农奴主阶级残余(比西方中世纪的农奴制还要严重)和西方一些妄图“分化中国”的敌对势力,纠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祖国要求统一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一次严重的斗争,这一事实恰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2009年1月5日,《瞭望》新闻周刊特约撰稿人分别以《平息1989年政治风波20周年》和《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10周年》为题,作了报道,文章中提出:“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内在思想理论领域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党内极少数人制造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关于“六四事件”和“法轮功”的报道,用词准确,观点鲜明,它消除了所谓“翻案”之说的猜测,进一步澄清了社会思想,对于更好地集中精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这样的报道无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针对性也很强。我们在新时期的新闻党性问题上,不能抛弃“阶级性”,在这一点上,不能有糊涂观念。

有人说,这样做,“新闻党性”指导的新闻报道,是否就是“不客观”、“不能一碗水端平”了呢?

也不是的。刘少奇说:“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和其他通讯社相比,尽管观点不一样,但是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这就能在世界上建立威信。”⑤这里说的,我们新闻只要做到了上述的四点,就可以取得世界人民的信任。在“新闻党性”原则指导下,我们新闻是能够做到上述这些的,像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对非洲的报道,对世界事务的报道,还有许多突发事件的报道,等等,我们新闻的“公正、公平、客观”是西方主流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社会主义“新闻党性”指导的新闻报道,在当今世界上属于最公平、公正的、最客观的,是“一碗水端平”的,只要听听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和资产阶级党派性的两种报道表现进行对比,然后得出的亲身感受,就可以清楚知道了。(有些事实,本身就是“一碗水端平”,而有些事实本身是有倾向性的,你若要把本来有倾向的,写成“一碗水端平”,那不也是错的吗?)

二、“新闻党性”具有科学性

社会主义的“新闻党性”具有科学性。它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资产阶级新闻党派性里,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观点渗透其中。特别在表达它的阶级利益时,尤其是这样。他们盛行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

世界是复杂的。许多事实常常被“某些现象”掩盖着,人们不是能够一下子认识它的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新闻党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武器,来“解释现象、揭示本质”,以事明理,说服力强。社会主义“新闻党性”的科学性,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等各方面创造的最新成果,和党性原则紧密结合起来,把一个地方的改革实际和全局结合起来,看问题比较全面,分析问题能“击中要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崭新舆论。

“新闻党性”的梳理,形成这种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以各种新闻事实作为载体,反映社会全貌,鼓舞广大群众不断前进。

在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大大地向前发展了。试看,有哪个国家、有哪个制度,在原来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仅用30年时间,就创造了如此的奇迹。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仍然提出世界各国少有的2009年GDP增长8%左右的目标。

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过无数次“试验”,从“具体到抽象”,揭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又从抽象到具体,把握“规定的多样性”,又从“感觉”(比如“跟着感觉走”)“表象”,到“概念”(比如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的转化,“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⑥接近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图景”,“看准了,就坚持干下去”,终于,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抓住“事物最深刻的、内部的联系,对社会主义作出了比较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描述”,被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这一伟大的过程是:共产党领导,亿万群众积极参与的生机勃勃的创造行动。经过对各种各样的国内国际矛盾的解决,终于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的产物,也涵盖了“新闻党性”的科学性、思想理论性,它反映了列宁说的“图景”——社会主义的描绘。

在现代史上,我们经历过两次“信仰危机”。第一次在改革开始时,随着“平反”的深入,出现了不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郭罗基算一个代表。第二次在1989年动乱到1991年苏东剧变的时候。这两次“信仰危机”来势凶猛,尤其是第二次,但是,邓小平等同志高举旗帜,坚决不动摇。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他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不要惊慌失措”。现在,事实已经表明,他说的“不要惊慌……”“干好自己的事”是多么正确,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旗帜不倒”,并更加光辉,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确实多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党性”的旗帜,并用新的事实不断加以说明、阐释,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社会主义“新闻党性”的科学性,也表现在先进性上,对于共产党的先进性,因为党内出现了腐败,好像它被“腐败掩盖”了,讲起来“共产党先进”似乎不理直气壮。我国现在有7000多万名党员,这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在如此巨大的数字后面,在现在条件下,当然有腐败,但必须认真解决,并正在逐步解决。“贪污就没有讲政治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好的、优秀的,否则,中国共产党就不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也不可能在30年间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所以,我们党和“新闻党性”的先进性是不用怀疑的。

在“新闻党性”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媒体“真诚的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和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它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力,亲和力、感染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使广大群众从中受到极大鼓舞,吸取着无穷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报道,包括各种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媒体报道,都贯穿、融合了“新闻党性”,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食粮”的核心,成为人们从健康向上的报道中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寓深刻于新闻的教育之中”,“新闻党性”是讲“教育意义”的,它并不是“纯消遣、纯娱乐”的。这是“新闻党性”的又一特点。

三、“新闻党性”具有现代性、时代性

我们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新闻党性,既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是“拘泥”于过去,而是不断发展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闻当然也涉及到“过去”,但是,就新闻本性来说,它主要关注“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事”,关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存在的新问题,要着力解决的新问题,开辟前进的航道。所以,“新闻党性”决不是坐在房子里“关门研究过去的事情”。

从世界发展的实际来看,“新闻党性”不能一成不变。伊拉克战争打起来,哪能不关心?世界粮食减少,大米涨价,有的国际分析员就说:是中国、印度改革以来“能吃大白米”所以造成粮食紧张。对这种“误解”或“诬蔑”,我们必须加以解释、批驳。……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它说明,“新闻党性”要能得到充分表现,对它涉及到的现代性、世界性不能不认真加以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生产的全球化,国内也总和国际相连。而要了解国内、国际的事,就首先要扎实了解我国、我省、我县和区域“正在做的改革开放的事”,不解决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那么,就不能真正理解今天的时代。“新闻党性”是一个时代性极强的问题。

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到2007年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了联系和交往。2003-2007年就和近百个政党新建了党际关系。南太岛国、中东地区、中美加勒比地区都新增了我党的朋友。交往对象更加广泛,与共产党、工人党、社会党、工党、保守党和绿党等取得了突破。不仅与各国主要政党交往,而且参加外国党代会、党报节等多边活动。在这五年中,1200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华访问,有600多个我党代表团出访。加强准确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变化大趋势和新动向,及时反映社会思潮的新发展,重视总结各国各类政党执政理念和方式,主动介绍一些外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阐述我方立场,在人权、民主、西藏、台湾等问题进行对话,达到了增进信任,解释疑问的目的。通过政党的国际交往,广交朋友,其中,既有执政党的领导人,也有在野党的负责人,并有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政治家。通过对世界的政党之间的国际交往,使我们了解了现在世界的党派的实际,增进了互相认识,消除了误解。⑦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站在当今世界的前沿,具有现代性。

同时,我国媒体也更加广泛参与世界各种热点问题的采访,在采访中深刻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其中更好地知道了当前世界“新闻党性”所涉及到问题的前沿,以便深刻了解“新闻党性”和它的各种表现,在世界事务的报道中怎样体现“新闻党性”的。

四、“新闻党性”具有开放性、民族性和人性

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是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的极为宝贵的成果,它具有“开放性”,必须以极大的胸怀、敏锐的眼光,看待世界,吸取人类历史经验,包括近代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党性和新闻党性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是开放的,与外界息息相通,在互通中增强自己的活力。

世界对我国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和广泛,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这把“双刃剑”面前,要深刻理解各国经济上“互相依存”的特点,多在“互补”上做文章,用“新闻党性”来观察、分析世界大事。也只有使用“新闻党性”的武器,才能使报道高屋建瓴,有骨有肉。

坚持“新闻党性”的改革开放,还有一个“民族性”。凡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中国实际的、在中国各族人民中行得通的,并能够在推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发挥重大作用的,那就是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同时,不拒绝学习别国的经验,也不排斥外国,在与世界交往中表现出东方民族的莫大虔诚和胸怀。

在坚持民族性和开放性的时候,就要求坚持“实践性”。应该提倡“崇实”,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各种各样的成绩都是“干”出来的,人们的幸福生活是要“扎扎实实”地创造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性”,那什么也就没有了。“新闻党性”也必须坚持“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写的《实践论》是正确的。

坚持新闻党性和“人性”、“人情”是密切关联的。我们要在报道中充分表现“党性”,而这个“党性”就包含了“人性”、“人情”,是反映人类最美好的人性,对这一点,只要深入理解党性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包含了“以人为本”,也就包含了“人性”、“人情”。在汶川大地震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无数感人事迹及其相关报道,最生动不过地说明,我们的“党性”是充满着“人性”的。在抗日战争的残酷日子里,中国八路军的聂荣臻将军对日本“孤儿”极度关怀的感人事迹,早就存在,不过,由于当时条件困难,通讯不便,这样的动人事迹很少为人们所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许许多多的感人心魄的普通人的生离死别,战胜灾害,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之间的亲情、人情,也是感天地、泣鬼神的,但是,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开报道这些动人的事实,所以不为人们广为所知罢了。

五、世界政治较量今后仍围绕着“新闻党性”这一“主轴”开展,要造就成千上万个像穆青一样坚持“新闻党性”的专家

现在世界约有2000个政党活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实际上都是“政党执政”的。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发展,都有“政党力量”的作用。

经过300多年近代党派和媒体党派性的发展、变化,现在,西方媒体大都表面上说“他们没有党派性”,而他们仍然“以各种方式坚持”资产阶级“党派性”。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表明:关于政党争斗的深层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我们公开声明,社会主义媒体具有“党性”,这是“表里合一”的。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要用自己的“新闻党性”指导,对西方的“虚伪性”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击、污蔑,坚决进行有理有力的揭露。

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仍将是和平、发展占主导,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在造势。今后世界的新闻,仍将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和资产阶级“党派性”之间的激烈较量。

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有一些人对此总感到“不舒服”,他们总是想办法“捣乱”。

新加坡有一篇谈到拉萨暴乱的文章说:“以恐惧和妒嫉的心态看待中国,一切都变成了扭曲的政治图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虽然波折不断,但却保持了平稳的大势,避免了冷战末期整个西方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局面。可是,此次拉萨暴乱期间和之后的西方政治立场与舆论环境,其恶劣的突变令人感到恍惚,进而使人不禁想起冷战时期萧煞的国际政治气氛,其中,尤以法德领导人突然变脸,西方媒体群起围攻中国的做法最令人心寒。……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西方世界宣示的对华政策目标是要:‘让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本身的目标之一也是‘与世界接轨’。但是,……中国拥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试图不断强加的价值体系欲迎还拒;西方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崛起的大势,但在政治上始终自以为是和居高临下,以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来贬低和丑化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继续把中国视为‘非我族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政治思维是西方政界和媒体看待中国的根本标准。”⑧这篇文章揭露了他们奉行的一贯的“其心必异”的资产阶级党派性是必然的。

社会主义“新闻党性”必须对此进行驳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深刻分析这种情况的产生和这样做的危害,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千万群众。

任务繁重。所以,在新时期我们还要造就成千上万个像穆青那样的、出色坚持“新闻党性”的专家。

应该形成一种讲社会主义“新闻党性”的氛围。当然要有庞大的“群众性”的队伍,包括无数新闻工作者,讲清现在的世界和国内形势。

我们还要拥有一批深知“新闻党性”内涵的专家,能够在工作中贯彻实行“新闻党性”,当西方敌对势力以“刁钻、恶毒”或“伪装”的言行向社会主义斗争时,能够挺身而出,很快击穿它们的阴谋。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就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⑨这话已是70年前当时共产党仅领导部分地区、较少人口的时候说的,现在情况大大不同了,党已经领导全国13亿多人口,那就要求有更多的人能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我们期望,新闻界能够并也必然产生一大批坚持“新闻党性”的专家,他们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实际,用生动活泼、深刻犀利的言语,来表现“党性”。他们深刻了解“新闻党性”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新闻工作的深厚功底,像穆青那样,经常深入群众之中,了解不断发展的“新闻党性”新表现,写出一篇一篇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

现代需要人才辈出,需要“新闻党性”方面的许多专家。这是落实新闻党性、关于新闻工作成败得失的一个关键。

注释:

①《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中宣部干部局组织编写,2006年版,学习出版社

②《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3页、128页,1987年版,人民出版社

③《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下)》第841页,1983年版,人民出版社

④《“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负责人培训班材料汇编》2004年版,学习出版社

⑤《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文献选读》第24页,1990年版,人民出版社

⑥《列宁全集》第55卷第153页,1990年版,人民出版社

⑦消息:《党际交往: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2007年10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⑧《联合早报》2008年4月11日报道

⑨《毛泽东选集》第522页,1966年版,人民出版社

标签:;  ;  ;  ;  ;  ;  

新时期“新闻党性”的内涵与特点_世界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