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带来三大契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非典论文,契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非典”的流行又给全球带来极大恐慌。SARS病毒在我国造成数千人染疾甚至丧生,引起民众的不安,进而导致市面萧条,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受到沉重打击。有人戏言:“非典”除了给生产口罩、消毒液的厂家带来巨大商机外,其他行业莫不受冲击。
“非典”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部门也为“非典”流行初期的“举重若轻”付出了代价。
所有的危机都意味着转折。对于一个成熟的政府来说,把危机做成机会,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建设新的机制,往往不是在平常时期,而是在非常时期。危机中对事态的超常规处理,是对原有机制的一种超越和突破。由于受到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惯性化力量的抵制和质疑,这种突破在平常不太可能发生。因此,“非典”危机除了影响经济发展消极的一面外,也给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完善带来契机。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和“平衡器”。高质量的公共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失去保障功能,但是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相应跟上。城镇人口的医疗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下滑;而在农村除了社会救济和社会抚恤项目外,还没有任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农民遇到风险基本上是靠家庭提供保障。上世纪80年代前,政府预算支出、社会支出、居民个人支出在卫生事业费基本上是三三分成,而现在居民个人支出增长到7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安全感下降,应该进行的保健医疗欠账太多,“小病拖一拖,大病无钱看”,造成疾病累积。这是促使“非典”蔓延的重要原因。从已死亡“非典”病人的统计来看,大部分人由于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引起并发症而亡。医护人员在感染“非典”病毒的人群结构中占第一位,而紧随其后的则是以下岗职工为主的弱势群体。
因交不起住院押金,医院拒收“非典”病人;由于害怕承担医疗费用,一些私营企业主把“非典”打工者赶回家。这些屡屡发生的事件暴露了现有医疗体制的缺陷。
可以说,社会保障的断层、缺位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国民身体健康,也严重阻碍着政府应付公众性危机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目前就要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与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强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显示SARS病毒的出现和环境污染有关,但还是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状况的极大忧虑。
环境污染是现代文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中的不文明现象,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甚至造成遗传变异而威胁到人类的长远生存和进化。有资料证明,人类遭受的工农业污染是现代许多疾病的根源。
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上许多环境问题,在我国都有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然而与经济高速增长很不相称的是我国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仅仅有9000个左右,从业职工不到200万人,年产值300多亿元。许多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只用来应付检查,平时根本不用,更可怕的是,大量的乡镇企业没有任何污染处理设施。据国际有关组织的报告,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南方的“酸雨”、北方的“沙尘暴”都有愈演愈烈之势。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据测算,一个年产值500万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染物,给当地农业及人民生活带来的直接损失不少于100万元,间接损失(如疾病带来的劳动力能力的下降或丧失等)则多达5000多万元,而要彻底消除它所排放的污染要花费上亿元的资金及不少于15年的时间。
这次“非典”流行,使多灾多难的人类再一次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撇开人的社会价值不说,单从经济角度来讲,维护生命安全,无疑是在维护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依赖的劳动力资源。可见,环境也是生产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甚至局部利益,来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是值得的。
“非典”让我们意识到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这条危险之路已刻不容缓。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商品生产监督机制
“非典”爆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多数商品滞销,而防非典物品脱销的状况,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大发“国难财”的行为非常普遍。物价部门紧急行动,规定了防非典物品的最高限价,但一纸命令抵挡不住供需失衡条件下“按经济规律”形成的卖方市场。
我国政府在对付计划经济的紧急市场供应方面颇有经验,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显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的转轨时期,如何发挥其经济职能来应付突发事件造成的市场紧张,政府面临严峻考验。
在库存的“抗典”物品处理干净,正规厂家昼夜生产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生产假冒伪劣“抗典”物品的“地下工厂”也在开足马力生产。正规厂家和地下工厂劳动竞赛的结果是,凡是和防治非典沾点边的产品几乎都到了“质量令人忧价格没个准”的程度。
仅从河北省工商药监部门公布的部分违法经营案件,就可以看出无序生产经营的严重性。蜂窝煤厂生产出了消毒液,五金公司不卖五金而专售消毒液,兽药厂非法加工防治非典药品,畜牧兽医站卖防非典药品,就连美容院也不甘寂寞,紧急开发出“对抗非典美容绝招”。
假冒伪劣的盛行,引起市场混乱,严重破坏了政府抗击“非典”的斗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次“不良因素”的集中暴露,进而大力整治的机会。一方面是商品生产销售监督管理机制缺陷的大暴露,另一方面是制假售假窝点、方式的大暴露。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措施有力,可以乘机打个“歼灭战”。在完善商品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把假冒伪劣商品逐出市场。
尽管在“非典”疫情仍在蔓延的悲剧面前,谈论其积极意义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如果听任这种契机流失,不能“吃一堑,长一智”,错过修正体制缺陷和经济发展航行的大好机遇,这才是最可怕、最可悲的。眼下的“非典”之战,如果运筹得当,也将是一次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巩固改革成果的机会;一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革新政治体制的机会;一次提高政府和社会有效应对危机能力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尽管它是以生命和经济损失为代价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当一场不期而遇的风暴袭击了我的国家,我听到你们有生命践约的巨响。在这场“非典”危机中,我们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必须听到“有生命践约的巨响”。那就是化灾难和不幸为发展的契机,推动政府成熟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