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论文_何晓蕊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论文_何晓蕊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301

摘要: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与“空间技术”和“能源技术”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所涉及到学科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方面迅速扩展,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刻,以及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性能的不断提升,人类对于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也与时俱进。文中对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车联网;应用

1车联网

车联网是指由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构成的信息交互网络。是一种向环保、安全、节能方向发展的车-网联合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驾驶、紧急救援系统以及智能化交通管理等几方面。通过人工智能以及传感技术,使驾驶者能够实时掌握交通状况,同时方便交通部门的管理。例如电子收费系统(etc),极大地方便了驾驶者与管理者。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国内外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2.1国外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智能化汽车分为5个等级,L1、L2对应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即无智能驾驶)和网联式驾驶辅助,L3对应为人机共驾,L4、L5为高度自动/无人驾驶。其中网联式驾驶辅助是指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感知,并可对周围车辆未来运行进行预测。美国曾在密歇根安娜堡开展的智能汽车示范测试,并得出车联网技术可以将交通事故概率控制在20%以下的直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结论。美国政府表示将会采取强制安装汽车通信系统的手段来提高行驶安全性。日本采取云端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本田合作方式,旨在研制出让汽车能够监控到驾驶人员的情绪变化,甚至与他们交流,使驾驶人员和汽车产生“友情”的新型人工智能汽车。德国不来梅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出的一种名为EOSmart2的迷你电动汽车,实现了头尾相接的功能。该车不但能像火车一样头尾随时连接在一起,还能节省能源,降低风阻,提高道路利用率,实现能量互享。车轮的90°旋转功能使这款汽车不仅能横着走,还可以变形。该车最大的亮点是它可以不依赖驾驶人员的操控,只需告诉目的地,该车就能智能化感知周边环境调整驾驶操作。综合看来,国外在智能汽车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

2.2国内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中国各车企集团联合政府正大力投身于智能汽车的研发和测试中,其中长安作为领先者已于2017年4月成功实现了从重庆到北京长达2000km无人驾驶汽车实际道路远距离行驶。2019年11月6日,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当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包括结构化道路L3级自动驾驶技术、APA6.0自动泊车技术等在内的100余项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领先的智能化技术。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已实现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ACC)、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70余项智能化功能在量产车型上的搭载,其中15项为国内首发。

3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

人类使用人工智能无外乎两个目的,一个是人能做却懒得做;一个是人做不到于是让AI来做。智能汽车,智慧驾驶,终极目标是完全取代人来,用AI来操控整个汽车的行驶,犹如赋予汽车以生命,利用AI的细致、冷静、机敏、迅速和人类所不及的运算能力来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

3.1基础做起,逐步完善

AI的应用,智慧驾驶的实现,不是朝夕之功,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相对简单,可以操控的内容交由AI完成,而驾驶员在初期可以采用一定的人工干预方式,来更好的实现智能驾驶。比如在停车入位方面。倒车雷达一直被认为是相当出色的车载辅助系统,适当增加其对应操控功能,设计基本程序,对于新司机或有难度的停车位,完全可以实现AI自动驾驶使车辆完整停车入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做人所不能及

人类驾车依靠视觉听觉来进行判断,可见光频段的局限性决定了司机的视角盲区,特别是在繁华的路口,或者有明显遮蔽物的地段,作为人本身的收集信息和判断能力都不足。而AI可以通过其他频段的电磁波来探知车辆附近的状况,更好的做出应急处置。前期可以向司机提供辅助信息,后期则可以直接干预驾驶进程。

3.3将难题交给AI

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都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对于AI而言,这些都不存在问题。防碰撞系统最早起源于飞机,车联网在安全性要求上,很大程度在于避免车与车之间的任何碰撞事故。而当紧急状态出现时,人类的本能反应往往不是最佳,特别是在收到惊吓和心理波动的情况下,做出不当的举措反而加重了车辆碰撞所带来的危害。如何提前预判潜在碰撞事故的发生,如何积极有效做出避免碰撞的正确处置,甚至如何降低碰撞后造成的损失,这一系列难题都可以交给AI来处理。沉稳细腻的AI,没有恐惧担心和心情起伏,可以精准操作来降低伤害,这是人类所不及的。

3.4相互学习

“深度学习”是互联网下AI爆炸式进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学习,包括对于车主本身驾驶模式和习惯的学习,“突发事件”紧急应对的学习,“累积试错”由车主纠正后的学习进步等等,都是AI不断成长和完善的途径。同时,人类也可以学习AI,学习人类自身智慧的再创造。AI可以教会车主规范驾驶,或在某种时刻制止车主的违法驾驶行为,让交通出行更加和谐通畅。

4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

4.1无人驾驶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持有量不断上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问题:交通拥堵与交通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无人驾驶以其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良好而受到广泛关注。无人驾驶技术虽然是一项新兴技术,但早在上个世纪末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已有研究。美国最早于1985年于丹佛市落基山脉完成了其“自主陆地载具”的测试,可谓是最早的无人驾驶汽车。1999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无人驾驶汽车Navlab-V,完成了横穿美国东西部的无人驾驶实验。此后,各大汽车制造厂商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或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存在其智能化程度高、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首先成本过高、安全性目前在应对复杂天气状况仍不够高的内在问题,其次,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传统汽车及其相关行业冲击极大导致社会问题等外在阻碍因素。但总地来说,无人驾驶在当前日渐拥堵的情况下必然会继续完善,在未来得到普遍的应用。

4.2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系统是实现绿色交通系统的技术支撑。智能交通系统(ITS)1994年正式认定为国际术语。美国在智慧交通领域发展较早,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研发电子道行系统。而欧洲各国如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于80年代左右开始了相应系统的研发。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相关研究小组。目前,智慧交通已经能够实现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而建立起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智能交通目前主要体现在辅助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智能交通监控,智能出行决策等方面。现如今,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各大地图软件提供了智能路线规划、智能导航(驾车、步行、骑行)、出行信息提示以及实时路况显示等服务。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资源分散,数据信息地域性强,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需要在未来不断磨合与共享,技术创新去解决。但是,智慧交通在解决道路安全与提高便捷性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交通必然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大放异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是未来车联网和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深入发展,人类可能会面临一个崭新的汽车智慧,那就是自主的思考和判断,人类完全赋予了汽车以生命。

参考文献:

[1]谭黎丽.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智能汽车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4).

[2]李克强,戴一凡,李升波,等.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

[3]李刚.杨屏.李博.“车联网”与“互联网汽车”之辩[J].[期刊论文]-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5(12).

论文作者:何晓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论文_何晓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