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体质与军人体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军人论文,现状及论文,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00(2001)02-0006-03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军人的体质仍然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基于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增强军人体质的手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且有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军人体质评价标准。
在国内,关于青少年及成年人体质测定指标的选定及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关于军人体质的研究,所见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分析国内外国民体质与军人体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中国军人体质进行系统研究的若干设想。
1 国内外国民体质研究现状
体质作为体育科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而形态结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是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质测试中多以前3者作为测试的内容,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体力研究会(ICPFR)、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IBP)、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已公布了体质测试的实施方案。由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关心自己民族的体质水平,在许多国家都根据这些方案作出了各自的体质测试计划,[2,3]这为体质状况世界范围的横向及纵向比较提供了条件。
国外的体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体力测验、运动成绩评价、学校体育计划和促进公众健康等。[4]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群体体质研究上已较为深入。[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体质认识水平的提高,适时对不同年龄性别人员体质现状进行研究与评价,并分析其社会学影响与对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进行体质测定是执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后几十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开始关心并着手进行了一些体质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79年在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的共同领导与组织下,进行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调研,取得了重大而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在此基础上于198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5]1982年8月体质研究会对体质的概念与范畴作出了具体阐述;1988年体质研究会定义了理想体质的概念与标志;近年来我国体质研究工作多围绕体质理论、体质现状、体质发展变化规律、体质评价及增强体质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原国家体委科研所的于道中研究员一直致力于我国的体质研究工作。1995年他曾在《体育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根据当前的形势与需要,我国的体质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着重点,其中之一就是研究制定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类别的各单项和综合的体质评定标准,为建立普及性的大众体质测定点及大众自我体质评定提供条件”。[5]1995年6月,原国家体委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体质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
在体质与体育锻炼的评定标准研究上,我国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6年至1988年研究制定出《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1987年到1989年修改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1年研制了《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94年4月至7月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对中国12万多18~59岁(女54岁)的职工进行了体质调查与测试,调查样本来自21个行业,分布于22个省(区、市),共64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取得合格样本112530人(男62346人,女49184人),[6]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并于1996年7月2日由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该《标准》,与此同时,原国家体委科研所开发出成年人体质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2 国内外军人体质研究现状
军人的体质或身体适应能力是军队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军事活动的紧张性、剧烈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要求军人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质和较强的耐力,以适应平时和战时的各种岗位、任务、环境的需要。世界各国对军人的体质条件都有明确的要求。美军初级院校招生的体质检查有18项之多,其中包括身体协调能力、力量、速度、灵活性以及耐力等方面的测试。英、法、德等国军事院校对入学对象的体质测试也很严格,标准十分明确。许多国家军队不仅对学员,即使对正在服役的各级军官也有明确的体质要求。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能迅速适应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是以强健体质为基础的。同时,许多国家的军队尤其重视军官的体质训练,将其作为加强战备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7]
美陆军医学部门(同其它部门合作)开展以作业能力为目标的环境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8]。探讨战场各种应激因子对机体作业效能的影响;测定士兵军事作业能力的生物学限度和限制士兵重体力劳动能力的生物学因素;寻找增进人体在正常和作战环境下的耐力措施,建立、健全陆军体质标准、体育训练与身体适应能力训练方案、体质评价方法等。[9]
1992年,以美军体能学校(The Army Physical Fitness School)牵头,在美军环境医学研究所(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Environmental Medicine)、美国军事医学部(the Army MedicalDepartment)以及美国军事研究院(the Army Research Institute)3家单位的配合下,历时5年,对美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陆军体能进行抽样测试,于1997年底研制出了新的陆军体能评价标准(New PhysicalFitness Standards),并已于1998年10月颁布实施。[10]
我军官兵的体质建设已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的高度重视,我军军人的体质研究也有了突出的进展和成效。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解放军体育学院组织专家、教授,深入部队和院校开展了我军官兵体质状况的调研,承担了全军体育指导委员的重要课题《中国军人体质测定标准研究》,1998年军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目录上,军人体质研究被例为招生方向之一。我军的体质研究不论在理论研究或是实践运作上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解放军体育学院主持研究的《中国军人体质体能与战斗力研究》课题,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军陆、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队的院校与基层部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28项指标的测试,既与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相接轨,也为研制《标准》提供基础数据。该课题现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在该课题的成果中,不仅对我军体质体能现状及其对战斗力构成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而且在对大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我军第一部体质测定标准,并开发成功与之相应的评价系统软件,填补了我国体育科研的一项空白。
3 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军体质研究工作的设想
3.1 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建立基础体质资料。
3.1.2 在调研基础上,建立各类别的体质监测点,同时制定不同群体的体质监测制度。
3.1.3 研究制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类别的各单项和综合的体质评定标准,为建立普及的大众体质测定点及大众自我体质评定提供条件。
3.1.4 通过收集、研究和整理出多种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及不同体质人群的体育健身方法。
3.1.5 研究开发各种适合大众普及使用的测试评定及健身锻炼的器材和评价软件。
3.2 对我军体质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我军体质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上综述也充分说明,加强军人体质与健康的研究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对我军今后的体质研究工作提出如下设想。
3.2.1 我军的体质研究工作,应是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我军官兵体质,改善官兵健康为宗旨,进而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3.2.2 与国民体质研究相接轨,在军队内部建立军人体质监测中心,并建立我军官兵体质监测网络,以此来动态掌握我军官兵体质现状与问题,如有可能还可进行小范围的追踪监测。
3.2.3 在已有的《中国军人体质评价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尽快着手研制与之相配套的军人体质测试智能化系统,包括各种体质测试仪器与电脑的连接,实现电脑自动采集数据,提高测试效率。
3.2.4 应重视对影响官兵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体质监测和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3.2.5 为了提高全军官兵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军队体育健身的质量与效果,应在人力和经费方面给以重点支持,组织科技力量很好挖掘、汇集、整理和创编出一些较科学的个人健身方法或集体训练方案,提供给广大官兵或连队,特别是基层部队的体育训练进行科学指导。
3.2.6 建立体质监测体制,进行定期的体质调研与测评,并在测试与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我军官兵体质的资料数据库。
3.2.7 在体质的定义中,不仅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方面的特征,还包括身体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今后应着重在军人身体适应能力与野战环境的生存能力方面,以及体质的心理因素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3.2.8 对影响体质的内在因素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体质遗传学、体质基因工程学的探索。
标签:体质测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