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开灵致喉头水肿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唐志芳,梅全喜,杨光义,李晓桐,曾聪彦,李淑女,杨洋[1](2019)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检索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近10年的不良反应报道,归纳其不良反应类型与急救措施。结果: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近10年内不良反应报道共101例,其中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有67例,占总不良反应的66.63%;其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有40例,占过敏反应的59.70%。在40例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病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31例,占77.50%;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抢救27例,占67.50%;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抢救13例,占32.50%。30例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中,采用皮下注射20例,使用剂量不当6例。结论: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其中以严重的过敏反应居多;临床对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不够规范,应对尽早制定、发布规范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指南,同时应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和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救治的系统培训,规避使用和救治误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滕月,荆志伟,王连心,谢雁鸣,张寅,王群,贾萍萍,凤博[2](2019)在《真实世界中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探讨真实世界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全国16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过清开灵注射液患者的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比过敏组与对照组的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住院天数分段、用药剂量等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结果:分析发现,泌尿系感染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是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泼尼松龙片会增加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机会,利多卡因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同用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性更大,单次使用剂量在20mL及以上增加了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住院天数、疗程及日剂量不是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在方法上可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药学实验探讨其原因及机制。
杨亚南[3](2014)在《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本课题选取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重点监测品种中的全部八种中药注射剂(喜炎平、双黄连、清开灵、参麦、生脉、香丹、丹参和脉络宁注射液),通过检索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文献报道及对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引发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用药监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尽量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的措施,有助于帮助临床工作者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规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了解,及早诊断、治疗,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1)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分析:①检索1992-2012年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的期刊文献报道;②阅读并筛选文献报道,将数据较完整、可明确关联性的ADR病例报道、信息通报、药物安全性研究的文献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文献报道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文献报道中的ADR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2)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①收集2010-2012年天津地区上报的ADR自发报告,将怀疑药品涉及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②对ADR报告进行关联性评价,将可确定与八种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ADR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后的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①喜炎平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因素;②双黄连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③清开灵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④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⑤生脉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⑥香丹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⑦丹参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⑧脉络宁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出现一般较快,多数在用药后1h内出现,部分可能在用药后24h内出现;其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⑩经卡方检验,在1h时间水平上,发生ADR后未给药组与对症药物治疗组的ADR持续时间存在显着差异。结论:①筛选出了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引发ADR;③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时,对症药物治疗对缩短ADR的持续时间有效;④提高ADR报告的规范程度,有利于提高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水平,可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刘秋莲[4](2013)在《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文中指出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痴呆症、慢性肾炎、活动期乙型肝炎等疾病。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金银花、黄芩、栀子等的提取物。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而其使用说明书中未提及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就其不良反应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概述如下。
王媛媛[5](2012)在《概述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在疗效和机制及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治疗无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都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就与现代医学比较来看,中医药治疗手段可选择的余地相当之多,中药品种繁多,通过组方配药,可以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的治疗,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疗效亦较显着。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首先综述了中医药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辨证论治、专方专药治疗辨病治疗、中药复方注射液治疗、单味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其中重点说明了中药注射液中清开灵的治疗作用。并概述了清开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作用机制:清开灵可以从保护血脑屏障、抗炎、保护脑细胞等三方面实现对缺血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清开灵及其有效组份可以起到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水肿、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通过改善脑缺血时血脑屏障主要组成蛋白ZO-1的表达,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趋势,干预ET-1,TXA2,PGI2,抑制内皮细胞ET-1的表达,抑制TXB2高表达,升高血浆6-keto-PDF1α,从而降低TXB2/6-keto-PDF1α比值,达到抑制脑血管痉挛、收缩,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并可通过促进缺血后半暗带eNOS的表达,达到三方面的作用:提高脑血流量,促进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性松弛、阻抑凋亡,阻抑炎症反应和氧化性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新生血管化。抑制炎症反应方面:清开灵具有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含量的趋势,对抗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保护神经元方面:激活As t,促其合成与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缓冲细胞外K+和代谢多种神经递质等。由于临床上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本文最后一部分结合现在临床报道的清开灵等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总结了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剂量等特点,并结合中外文献综述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
王芬[6](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神经、泌尿等系统不良反应。本文就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作一简要介绍,旨在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韩小花[7](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郝园,孔翔瑜,吴泰相[8](2010)在《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清开灵注射液(QKL)是在中医传统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制而成,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临床治疗,本研究根据现有证据评价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研究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和VIP(检索时间从1987年到2009年4月),并提取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由于不能获得清开灵注射液总的产量和使用量资料,无法计算ADR/AE的发生率,但根据现有资料估计,其ADR/AE发生率低。此外,清开灵注射液的一些使用方法和范围值得商榷,如在婴幼儿中使用,与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一起使用,在私人诊所或患者家里使用。根据发表资料尚无法鉴别ADR或AE。结论当前强度不高的证据表明,清开灵注射液的ADR/AE风险很低,但不恰当使用可能导致相当部份ADR/AE的发生。应鼓励临床工作者在医学期刊发表ADR/AE报告,并按照中药ADR报告建议规范写作和发表。
周伟,刘悦[9](2008)在《静脉滴注清开灵致严重喉头水肿》文中认为
冯春玲,祝汉林,张淑惠[10](2008)在《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说明清开灵注射液系安宫牛黄丸衍化而来,其处方主要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黄连、栀子、板蓝根等药物组成,不仅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
二、清开灵致喉头水肿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开灵致喉头水肿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ADR的类型 |
2.2 ADR的救治措施 |
3 讨论 |
(2)真实世界中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 |
2 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分组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人数 |
3.2 基本信息 |
3.3 可疑过敏因素 |
3.3.1 合并疾病与合并用药 |
3.3.2 住院天数与用药疗程 |
3.3.3 用药剂量 |
4 讨论 |
(3)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文献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资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喜炎平注射液 |
1.2.2 双黄连注射液 |
1.2.3 清开灵注射液 |
1.2.4 参麦注射液 |
1.2.5 生脉注射液 |
1.2.6 香丹注射液 |
1.2.7 丹参注射液 |
1.2.8 脉络宁注射液 |
1.3 讨论 |
1.3.1 喜炎平注射液 |
1.3.2 双黄连注射液 |
1.3.3 清开灵注射液 |
1.3.4 参麦注射液 |
1.3.5 生脉注射液 |
1.3.6 香丹注射液 |
1.3.7 丹参注射液 |
1.3.8 脉络宁注射液 |
1.4 小结 |
二、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资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喜炎平注射液 |
2.2.2 双黄连注射液 |
2.2.3 清开灵注射液 |
2.2.4 参麦注射液 |
2.2.5 生脉注射液 |
2.2.6 香丹注射液 |
2.2.7 丹参注射液 |
2.2.8 脉络宁注射液 |
2.2.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喜炎平注射液 |
2.3.2 双黄连注射液 |
2.3.3 清开灵注射液 |
2.3.4 参麦注射液 |
2.3.5 生脉注射液 |
2.3.6 香丹注射液 |
2.3.7 丹参注射液 |
2.3.8 脉络宁注射液 |
2.3.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
2.3.10 对ADR报告改进的建议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方法浅析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4)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不良反应类型 |
1.1 过敏性休克: |
1.2 药物性皮炎: |
1.3 喉头水肿: |
1.4 胃肠道反应: |
1.5 急性左心衰: |
1.6 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 |
1.7 高热: |
1.8 精神症状: |
2 预防与护理 |
(5)概述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在疗效和机制及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一、中医药治疗中风概况 |
1、中风的概念 |
2、中风的源流 |
3、中风病因病机 |
4、中风的诊断要点 |
5、中风的中医治疗概述 |
5.1 辨证论治中风 |
5.2 中药专方治疗中风 |
5.3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中风 |
5.4 中药注射液治疗 |
5.5 针灸推拿治疗 |
讨论 |
二、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进展 |
1、清开灵改善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及清开灵及其有效成分透过缺血区域血脑屏障的研究 |
1.1 脑缺血再灌注后BBB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1.2 清开灵部分组份透过血脑屏障之研究 |
1.2.1 单层内皮细胞体外模拟BBB理论基础 |
1.2.2 实验研究及结果 |
讨论 |
1.3 清开灵注射液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及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
1.3.1 精制清开灵及其各组分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缺血后半暗带eNOS的表达 |
1.3.2 清开灵具有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sICAM-1、ICAM-1、P-selectin含量的趋势 |
1.3.3 清开灵可对抗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对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1.3.4 清开灵增加体外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在缺氧条件下的表达 |
1.3.5 清开灵及有效组份可抑制MCAO大鼠脑微血管的收缩 |
1.3.6 清开灵及其有效组份促进GFAP、S-100β表达,对缺血后脑神经元可起到保护性作用 |
1.3.7 清开灵通过上调TGF-β1、HSP70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1.3.8 清开灵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bFGF,抑制缺血组织神经元产生NGF、BDNF,降低缺血区神经元代谢,有助于神经元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 |
1.3.9 清开灵及有效组份对于小鼠海马缺血区基因的调节作用 |
讨论 |
三、清开灵不良反应概述 |
1、不良反应病例的报道 |
1.1 过敏性皮疹 |
1.2 过敏性休克 |
1.3 呼吸系统表现 |
1.4 心血管系统表现 |
1.5 精神系统 |
2、文献统计分析结果 |
2.1 广东省茂名巿人民医院报道清开灵不良反应 |
2.3 郝园、孔翔瑜研究纳入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病例,分析了清开灵导致不良反应的一般特征 |
2.4 贵州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清开灵不良反应 |
四、清开灵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
1、药物本身因素 |
2、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问题 |
3、患者因素年龄、性别与ADR关系 |
4、特殊体质 |
5、医生因素 |
6、清开灵注射液的剂量、滴速与ADR的关系 |
讨论 |
五、中药注射液中有机酸成分如绿原酸是否为过敏原研究概述 |
1、绿原酸生物功能研究 |
2、绿原酸是否为过敏原之讨论 |
3、绿原酸作为一种半抗原研究进展 |
4、关于绿原酸引起的是否为类过敏反应的争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系统不良反应 |
1.1 眼睑水肿 |
1.2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
1.3 面部皮丘疹 |
2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
2.1 哮喘发作 |
2.2 严重喉头水肿 |
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3.1 腹泻 |
3.2 恶心、呕吐 |
4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
4.1 室性心动过速 |
5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5.2 行走障碍 |
5.2 肌痛 |
6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
7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8 严重过敏性反应 |
8.1 过敏性紫绀 |
8.2 过敏性休克及死亡 |
9 结语 |
(7)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及问题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8)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纳入标准 |
1.1.1文献类型 |
1.1.2观察对象 |
1.1.3干预措施 |
1.1.4测量指标 |
1.1.4.1主要测量指标 |
1.1.4.2次要指标 |
1.2检索策略 |
1.3统计分析方法 |
1.4资料提取方法 |
2结果 |
2.1检索结果 |
2.2清开灵注射液ADR/AE发生率 |
2.3清开灵注射液ADR/AE损害程度分类 |
2.4清开灵注射液ADR/AE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分析 |
2.5患者性别、年龄与ADR/AE的关系 |
2.6患者既往史 |
2.6.1家族过敏史与不良反应 |
2.6.2患者药物过敏史 |
2.6.3患者疾病史 |
2.7清开灵注射液使用史与ADR/AE及发生时间的关系分析 |
2.7.1第一次使用清开灵注射液 |
2.7.2有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既往史 |
2.7.3连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数日后发生ADR/AE |
2.8清开灵注射液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的关系 |
2.8.1清开灵注射液与其它药物先后使用和ADR/AE程度的关系 |
2.8.2清开灵注射液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 |
2.9清开灵使用情况与ADR/AE的关系分析 |
2.9.1溶媒性质与ADR/AE发生及程度 |
2.9.2清开灵注射液浓度与ADR/AE严重程度的关系 |
2.9.3给药方式与ADR/AE的关系分析 |
2.9.4滴速与药物ADR/AE发生的关系 |
2.9.5清开灵注射液理化特点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的变化与ADR/AE的关系分析 |
2.10 ADR/AE发生时的场所和环境 |
2.11 ADR/AE治疗与恢复时间 |
2.12药液送检情况 |
3讨论 |
3.1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3.2 ADR/AE损害程度 |
3.3 ADR/AE出现时间 |
3.4不当使用导致清开灵注射液不良事件的评估 |
3.4.1大用量 |
3.4.2给药途径 |
3.4.3溶媒类型 |
3.4.4滴速 |
3.4.5药物浓度 |
3.4.6配伍禁忌 |
3.4.7老人、儿童、肝功能不全使用禁忌 |
3.4.8连续用药 |
3.4.9原发病辨证不当 |
3.4.10 ADR/AE其它原因 |
3.5本研究发现7例ADR/AE患者有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史 |
3.6报告质量 |
四、清开灵致喉头水肿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J]. 唐志芳,梅全喜,杨光义,李晓桐,曾聪彦,李淑女,杨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08)
- [2]真实世界中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滕月,荆志伟,王连心,谢雁鸣,张寅,王群,贾萍萍,凤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4)
- [3]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D]. 杨亚南.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4]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 刘秋莲. 内蒙古中医药, 2013(08)
- [5]概述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在疗效和机制及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D]. 王媛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 王芬. 中国药物警戒, 2011(08)
- [7]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8]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J]. 郝园,孔翔瑜,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2)
- [9]静脉滴注清开灵致严重喉头水肿[J]. 周伟,刘悦.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5)
- [10]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冯春玲,祝汉林,张淑惠. 现代医药卫生,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