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血液内科 264200)
摘要:目的 对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观察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共治疗113个周期,平均(3.9±1.2)个周期,治疗有效率为75.00%。36例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5.0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1.11%,贫血发生率8.33%,重度感染发生率11.11%。结论 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
关键词:B细胞惰性淋巴瘤;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利妥昔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 non-Hodgkin’s lymphoma,iNHL)为淋巴系统肿瘤的一种,生长较为缓慢,主要分为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边缘区淋巴瘤(MZL)及滤泡性淋巴瘤(FL)等,病情反复,若治疗不及时,可转为侵袭性淋巴瘤[1]。而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效果不够确切,或出现耐药反应。为了进一步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7.4±3.6)岁。
纳入标准:1经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2经利妥昔治疗后未得到缓解或疾病进展;3年龄为18~75岁;4预计生存期>4个月;5ECOG评分为2分及以下。
排除标准:1转为侵袭性淋巴瘤;2合并有其它肿瘤;3治疗前1个月进行过其它抗肿瘤治疗;4治疗前1个月进行过大手术。
1.2治疗方法
以盐酸苯达莫司汀(江苏奥赛康药业)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120mg/m2,一天1次,用药时间不低于60分钟,1个疗程21天,持续治疗2个疗程。如治疗有效,则继续治疗6~8个周期,直至患者无法耐受或肿瘤进展。
1.3观察指标
1每2个周期结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参考文献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病情进展(PD),治疗有效率=(CR+PR)/小组人数[2]。2以NCI毒性分级标准对毒性反应进行评价[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36例患者共治疗113个周期,平均(3.9±1.2)个周期,其中CR 11例,占30.56%,PR 16例,占44.44%,SD 7例,占19.44%,PD 2例,占5.56%,治疗有效率为75.00%。
2.2毒性反应发生率
3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感染及胃肠道反应,具体如下:白细胞减少9例,占25.00%,血小板减少4例,占11.11%,贫血3例,占8.33%,重度感染4例,占11.11%。
3讨论
苯达莫司汀为双功能氮芥衍生物,具有抗代谢与烷化剂双重作用,其特殊结构与普通烷化剂不同,能够通过激活DNA的损伤应激反应、感染DNA合成、促进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苯达莫司汀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乳腺癌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宋腾等[4]通过对63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以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进行2~6个周期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为66.67%,本研究中,36例患者共治疗113个周期,平均(3.9±1.2)个周期,治疗有效率为75.00%,符合这一报道。在治疗安全性方面,朱淑姣[5]报道,3/4级白细胞减少率为20%,血小板减少率为12%,贫血率为13%,3/4级感染的发生率为10%。本研究中,36例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5.0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1.11%,贫血发生率8.33%,重度感染发生率11.11%,符合这一报道。
总之,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Beeharry N,Rattner JB,Bellacosa A,et al. Dose dependent effects on cell cycle checkpoints and DNA repair by bendamustine[J]. PLoS One,2015,7(6):e40342
[2] Leoni LM,Bailey B,Reifert J,et al. Bendamustine (Treanda)displays a distinct pattern of cytotoxicity and unique mechanistic features compared with other alkylating agents[J]. Clin Cancer Res,2015,14(1):309-317
[3]闵琦,王华庆,钱正子,等.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9):1239-1243
[4]宋腾,张会来,王华庆,等. 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0):1025-1027
[5]朱淑姣.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1(26):35-36
论文作者:任辉,孙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淋巴瘤论文; 惰性论文; 细胞论文; 盐酸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肿瘤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