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掀起了一股热潮。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场所,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归根到底是尚未建立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管理中还未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导致无法系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创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等社会多方融合式建设,这就要求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调动多方力量推动改革工作的进行。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构建创业实践体系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国家经济昌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创新。国家通过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人才的责任。现今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其首要任务。高校为培养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人生发展的目标。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任务。这一举措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也正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例如举办创业比赛、建立创客空间、聘请创业导师、开设创业课程等。其中,创业比赛主要包括挑战杯创业比赛、互联网+创业比赛、地方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赛事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创新创业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联合政府、企业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仅靠高校一己之力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当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形成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高效体制
高校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高校的智力支持,而且需要外部的政策保障。正处于大学学习阶段的高校学生缺乏社会经历,仅靠一己之力往往难以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利的外部政策扶持。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给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其中政策涉及创业贷款、创业场地、税款减免等方面。但政策大多都是短期性政策,面向的群体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在制度体系中,缺乏面向创业大学生的投融资政策、住房政策、人事政策等相关制度。总体上,政府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序、高效的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体系。
(二)在高校层面上,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如今各个高校以新型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开展着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还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高校内部组织制度的建设上,国内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形式上,在组织管理的制度内容上还未具体落实。在师资构成上,高校中有关创业教育的师资较为薄弱。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一批具有创业知识、创新技能、创业精神的创业导师。高校目前担任创业导师的多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从事行政管理的教师等校内教师,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的创业实践经历,在实践中通常难以给予创业大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通常流于形式,未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日常的课程体系中。有些纳入课程体系的高校也出现了组织形式混乱、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课程设置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三)在学生层面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
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不够强。多数高校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就业取向较为单一。很多大学生对大学教育功能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大学最主要的功能是取得学历证明后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数大学生被这种思维方所主导,将学习作为升学和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并不大,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正是因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具有偏差,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薄弱,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低。高校若没有重视加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即使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学生的参与度依旧较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也会不容乐观。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分析
(一)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保障体制
首先,政府应注重对高校创新创业的顶层设计。目前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类别众多但内容较为分散,有些是根据一时需要出台的临时性文件。目前政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出台的文件尚未形成连贯一致的体系。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调研,确保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次,政府应针对创新创业开展前期的调研工作,收集有效数据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同时,政府可聘请一部分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和相关专家作为智囊团,对政策的整体宏观规划进行指导,确保后期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应做好高校与企业的中间桥梁,让企业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完善建立高校创业投融资机制、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等。
(二)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应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在聘任的范围上,不局限于校内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可聘任校外优秀的企业人才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其次,在创业教育的教育课程上,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纳入大学生常规课程体系中,具体课程贯穿于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日常教学。同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体系,让创业大学生取得的创新成果能转换为日常学分,为其减轻一定的学业负担。
(三)大学生应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首先,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陷入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在大学就读期间,是大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的黄金时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对自身有清晰明确的未来规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积极参与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为今后进入人才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三,大学生应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在熟悉职场环境中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柯玲.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中北大学学报,2010,( 10).
[2]张颖.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J].高校讲坛,2010,(19).
[3]鲍桂莲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2-23.
[4]杜玉英,王志明,杜文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97-98.
[5]徐英,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30-32.
论文作者:陈熠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高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 政策论文; 政府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