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情境感悟”教学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思想品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思想品德课教学从理念到实践,从设计到模式,从方法到手段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这历史大背景下,我们对适应新课程的思想品德“情境感悟”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感悟”教学模式,就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悟,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这种模式,以课程目标为根据,以情境创设为基础,以学生感悟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课程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指示灯。思想品德课程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类目标,而每一堂课还有特定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创设怎样的情境,感悟什么内容,促进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才能避免情境创设的随意性,学生感悟的盲目性。
情境包含情景、境地之义。它是学生感悟的对象,是学生感悟的客体。一般来说,它是指由外界事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特点。凡是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均需要有与其目标相对应的情境。
“情境感悟”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为基础。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或营造便于达成目标,利于学生充分感悟的教学情境来。这里的实际,既包括自然社会存在的现实场景和条件,也包括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现实状况和需要。这里的教学情境,一般包括学生活动的情境、教材图文资料的展现情境、自然历史文化胜景、生活事例的展现情境、学生学习生活境遇等。
重视情境创设,从哲学上讲,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立场,也体现了重视外因的辩证法思想;从教育理论上讲,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外部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从新课程理念上讲,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或醒悟。人的成长靠感悟,知识的获取、品德的形成,也靠感悟。感是感性认识,悟是上升到带有理性认识的程度。“情境感悟”教学模式以学生感悟为关键,就是强调学生成长的内化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提炼,自我反思,自我升华。感悟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感悟品德,感悟能力,感悟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起促进、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重视学生感悟,从哲学上讲,体现了重视内因的辩证法思想;从教育理论上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新课程理念上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情境感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因此情境的创设要便于学生感悟,感悟什么要归宗课标,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感悟什么?悟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不忽视知识的掌握。
以课程目标为根据,以情境创设为基础,以学生感悟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总结出“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情境开启——情境质疑——情境感悟——情境述评——情境再现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开启。创设“情境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易于接受、把握、可操作的真实情境,如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音乐、影像、故事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融入感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间约5分钟。
第二环节,情境质疑。创设“情境2”,可直接设问,也可创设一定情境间接设问,明确课堂要研究讨论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体现课标并紧扣教材,以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时间约5分钟。
以上两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合并,可运用一个情境,一气呵成,完成引导开启和悬疑设问。
第三环节,情境感悟。这是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中将至少创设两个情境,并主要采用“活动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和充分感悟,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目标。时间约15分钟。
创设“情境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独立思考并初步感悟,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时间约5分钟。
创设“情境4”,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做好讨论记录,特别要记录下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会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感悟出“养成什么品德、提高什么能力、懂得什么知识,以及如何养成品德、如何提高能力、如何把握知识”,老师引导帮助,得出基本结论。时间约10分钟。
根据教学需要,“情境3”和“情境4”,在教学次序上可以互换。同时此环节也可创设一个“活动情境”或一个主体情境,在感悟过程中逐一达成学习目标。
第四环节,情境述评。创设“情境5”,引导学生大胆谈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乐趣,展示自我风采。同时其他同学和教师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总评,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德、能力和知识,激励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同时教师要注意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时间约10分钟。
第五环节,情境再现。此环节主要是进行作业练习、课堂演练或安排行为实践,可提出高于教材的带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学生对所提问题可以不进行讨论和解答,而是留做悬念课下解决。或者让学生将通过本课堂学习得到的收获,探究得到的启示,说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能产生什么样的新知识,如何带着收获和启发走进新的生活等等,以真正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此环节可延伸到课外。时间约5分钟。
以上第四、第五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互换。
该模式可用以下图表来展示:
思想品德“情境感悟”教学模式图
三、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原则和要求
实施情境感悟模式进行教学要遵循生活性、主体性和科学性原则。
所谓生活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坚持以生活为中心,把情境的创设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出发,最后回归于生活。创设有生活和时代气息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信息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遵循生活性原则,要求创设的情境为:第一,情境内容要真实可靠,有感染力,最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身边的人和事;第二,情境展现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活动,可以是图画文字、录音录像,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第三,情境设置的针对性要强,主题鲜明,服从服务于课标和教材,要经得起推敲,避免误导和不切学生实际的歧义。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感悟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和帮助作用。
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方法上,改变“单向灌输”,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型、探讨型、互教型的新型课堂。实现情境感悟(内化)——感悟结果(外化)——情境回归的教学流程图。在模式的贯彻中,要敢于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这也是新课标本质要求的体现。
这就必须做到:第一,要鼓励学生自创情境,特别采用活动情境,让学生动起来;第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成长的内化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提炼,自我反思,自我升华,允许学生有差异,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应当肯定;第三,情境感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第四,教师起好组织、引导、促进和帮助作用,教师的分析提示重在引领而不是包办,无须预先设计标准答案和理想框架,引导上观点要正确,并善意矫正学生不正确的感受。
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从生活到教学,学生感悟反思,再由教学到生活,实现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直观的感性材料到实践性的理性思考,是“情境感悟”教学模式的根本要求和特征。在模式的贯彻中,只有遵循由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按认识规律办事,才能使认识主体(学生)不断排除和修正不准确的感悟结果,才能形成正确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最终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这就必须做到:第一,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要便于学生感悟;第二,问题设置要紧扣课标,指向性明确,能集中学生思维,感悟才有结果;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寻求对生活现实的感悟与“三维目标”的结合点。
实施“情境感悟”教学模式,坚持生活性、主体性、科学性三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互助、互动和自主学习的平台,一个培养、思考、创新和拓展的空间,把学科教学置于社会生活大背景下,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发展个性,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科学。
总之,“情境感悟”教学模式是我们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它,在操作上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把它“机械”化,运用中还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学生特点,去发挥它最大的潜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