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考地理单科卷的比较与教学取向_地理论文

2015年全国高考地理单科卷命题比较及其教学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导向论文,全国高考论文,地理论文,单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全国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与地理学科相关的14套试卷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研讨的热点。本文以江苏卷、上海卷、海南卷等3套地理单科试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试卷的命题思想与特点,思考地理高考对地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与测试内容的比较

      1.地理单科卷试卷结构的统计

      在全国3套地理单科卷中,上海卷卷面分值最高,满分为150分,选择题占40%,综合题占60%;海南卷卷面分值最低,满分为100分,选择题占60%,综合题占40%;而江苏卷的总分值及各部分所占比重均居中,各占50%。

      2.地理单科卷测试内容的统计

      2015年3套地理单科卷依据相关《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考查学生主干知识,涉及考点范围广,考试内容均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选修地理。其中,上海卷、海南卷的自然地理占分比例较高,都占53%;江苏卷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三套试卷中江苏卷的选修地理占比最大,为17%。相对而言,江苏卷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选修地理的比例差异最小,较为均衡地考查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结构。

      ☆自然地理内容比较

      表1统计信息表明,3套地理单科卷中江苏卷、上海卷对自然地理各大圈层及地球仪与地图、地球运动的重点知识均有考查。考点主要集中于大气、水文与水循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资源污染灾害等考点。值得指出的是,秉承了近几年来不断缩小的趋势,地球仪与地图、地球运动考点的比重较小。此外,海南卷的大气与水圈部分所占比重最大,这两部分加起来已超过试卷的40%,笔者认为其结构不尽合理。

      

      总体看,自然地理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考题灵活多变;注重从新视角切入或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注重以区域空间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人文地理内容比较

      从表2信息可知,人文地理的考查内容丰富多样,但依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工业、农业、城市的相关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分值所占比例均较大。这说明高考试题贯穿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这一主线,关注人类的生产活动,关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育“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的使命所在。如海南卷中第10~12题,考查埃及兴建新首都的目的与优势条件,第18~19题让学生依据材料判断小明旅游的省份;上海卷中“某商厦屋顶农庄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效益”问题;江苏卷中“‘清明上河图’中东京城的有利条件及功能”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此外,人文地理试题坚持体现生本思想,坚持人文关怀:语言组织力求简洁明晰,话语表述贴近学生用语;试题设问由易到难;综合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选修地理内容比较

      地理单科卷中均有选修题,其涉及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五个选修模块,每道考题分值都相同,均为10分。其中,海南卷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中任选一题;上海卷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两个模块中选做一题;江苏卷在海洋地理、城乡规划、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四个模块中任选两题作答。可见,江苏卷选修模块试题分值所占比重最高,上海卷最低,三套试卷的选修模块考点内容见下页表3。

      按照预期,选修地理各模块的难度应大致相当,但实际命题较难调控。笔者以为,江苏卷海洋地理模块试题、海南卷自然灾害防治模块试题的难度较小;而江苏卷环境保护模块试题、上海卷旅游地理模块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命题指导思想与呈现方式的比较

      1.共同取向:彰显能力立意,突出多元化设问

      “坚持能力立意,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3套地理单科卷充分考虑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现状,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突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考试评价“能力立意”导向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高考原有的以“知识立意”为导向的评价理念不断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变。“能力立意”是现今高考试题命题的宗旨,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中,一般概括为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能力要求的层次逐级提高,但在解题中需要综合加以应用。

      [题例](江苏卷第27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Ⅰ)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

      (Ⅱ)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________。

      (Ⅲ)“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Ⅳ)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

      (Ⅴ)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

      评析:本题以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规划图为命题载体和素材,考查“港口区位、气候特点成因、铁路建设区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区域发展的启示”等知识点,同时综合考查了四大能力要求。解答本题需从铁路分布示意图上获取瓜达尔港位置邻近海湾、海峡的显性优势,需读取中巴沿线的地形地势、地表状况等隐性信息,需读取气候资料图和分布示意图中的有效信息;要求调动知识与原理判断该区域中气候、水文、城市特征;要求探索该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这属于“探讨与论证”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解题过程中均需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描述和阐释”。

      ☆充分运用地理图表,突出学科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征

      全国3套单科卷依然凸显图文并茂的传统优势,彰显地图作为地理学第二语言的学科特色。每套试卷均将地理图表、图像作为重要信息载体,创设试题设问情境,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另外,图表、图像类型丰富多样,全面呈现中学地理所涉及的各种形式,统计如表4所示。

      从表4中看出,地理图表、图像是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图表材料形式灵活、内容简练,体现丰富的地理信息。江苏卷任何一组试题都有图表信息,更加注重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在充分关注图表内容的科学性、探究性和信息量的基础上,3套单科卷命题设计着力体现地理学科地域性与综合性这两大基本特点,大量试题以区域的真实事件为情境,以区域地理事件的综合分析为归宿,突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综合考查,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很高,说明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是命题的灵魂。

      [题例](上海卷第24~25题)

      图3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Ⅰ)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Ⅱ)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评析:该题以南美洲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及成因”的理解,思维过程大致为“通过剖面图确定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洋流性质、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其核心是在区域位置判断的基础上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两大性质。

      ☆科学规划命题思路,探索地理试题设问的逻辑性

      

      2015年3套地理单科卷呈现出共性的命题原则,即选择题题干表述精练准确,各项表述形式尽可能接近,正确选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错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综合题材料表述力争简洁、新颖、真实,各小题围绕一个中心构成有梯度的设问,大致呈由易到难、由限制到开放的递进式要求。尤其是综合题的命题能凸显地理学科特色的设问逻辑,紧密围绕命题的情境材料,多从五个视角进行设问:一是“where”,从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位置关系进行设问;二是“when”,从地理事象发生的时序规律进行设问;三是“what”,从地理事象的具体特征进行设问;四是“why”,从地理事象的区位条件或形成原因进行设问;五是“how”,从地理事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设问。这五大视角形成由易到难的命题逻辑,与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一脉相承。

      [题例](江苏卷第2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下图(图略)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Ⅰ)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是________。

      (Ⅱ)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

      (Ⅲ)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Ⅳ)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评析:该题基于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展开设问。第(Ⅰ)问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成因类的知识考查;第(Ⅱ)、(Ⅲ)问考查工业分别对不同区域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体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问题类的分析;第(Ⅳ)问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对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

      ☆合理利用真实事件为命题情境,凸显试题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这3套地理单科卷的共同亮点与特色。试题对纯粹识记性的知识考查较少,力图通过热点事件或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表5所示,每一套试卷中都选取了新热点,注重创设新情境。

      如江苏卷第一组试题就使用“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名画作为背景材料;上海卷将电子商务、屋顶农庄搬上试卷;海南卷则关注埃及建都和全球变暖等热点话题。这些命题素材活泼,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对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个性特点:稳定为主,秉承各卷成熟的命题风格

      ☆上海卷题组版块主题鲜明,不同题型难度要求有差异

      上海卷多年来坚持围绕中心主题进行组题的命题特点。全卷包括选修题共20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围绕真实世界的地理问题而展开,如第四题组“赤潮问题”、第五题组“地震问题”、第八题组“台风问题”等;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背景如第一题组“一带一路问题”、第九题组“区域城镇化问题”、第十七题组“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重组问题”等;新技术下的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方式的改变,如第二题组“互联网+商业”、第三题组“屋顶农庄”、第十六题组“绿色之国——新西兰”等。如此鲜活的主题,对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有较大的挑战。

      组成上海卷的两种题型中,选择题60分,均由单选题组成,学生答题的难度相对较低;而综合题部分体现了较高的原理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上海卷的综合题不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多从“原因、影响、措施”三大角度出题,分值较大,试题设问多采用“说明、归纳、概括、分析、推测”等行为动词,更加突出四大能力的综合要求。“说明”即把从图表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说出来;“归纳、概括”则要在初步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整理语言,加以逻辑表达;“分析”需要迁移和调动知识,综合考虑,得出结论;“推测”要求学生在归纳、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论证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答题要求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海南卷分值集中于核心考点,综合题设问思维跨度小,难度稳定

      近几年海南卷一直是3套地理卷中分值少、题量少、知识点覆盖少、难度相对较低的试卷。如自然地理试题中天气与气候的比重最大,地球仪、地图和内外力作用的考点则未涉及,地球运动的考题也只占3%,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试题的难度;人文地理试题分数集中在“城市、农业、工业”主干考点上,共占37%的比例,都是学生反复复习的核心考点,所以,让学生有“试题的出现都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海南卷中多组试题都建立在区域发展的案例背景上,如西北电解铝业发展及我国电解铝业转移、北美自由贸易区及服装业发展、俄罗斯索契茶树栽培等案例,虽然这些案例不是教材中出现过的,但案例学习法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的重要地理学习方式,学生自然会倍感亲切,也容易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海南卷综合题的命题有一特色,即只设计一个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原因”分析上,问题设问语言简洁明了,对综合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如第21题“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第22题“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等,主要突出地理学科的核心考点,集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原理的理解水平。

      ☆江苏卷乡土气息浓郁,选修地理难度加大,试题稳中有变

      2015年江苏卷题型、题量与往年保持一致,难易搭配较为合理,各知识点分值占比合理;试题素材与生活紧密关联,如“微信抢红包”、“国际慢城生活模式”、“城市地价与收益”等;试题背景与国家发展形势紧密相连,如“人均碳排放与GDP关系”、“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中巴铁路”等。这说明江苏卷的命题情境涉及面广,思维跨度较大。此外,试卷中有13分设置在以江苏省区域为载体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地价”问题上,乡土气息浓厚,这是江苏地理卷多年的命题传统。

      与前几年江苏卷不同的是,2015年选修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有所改变,无论从素材背景还是试题设问来看,难度均有所增加。以江苏卷“30D环境保护”试题为例,该题以美国“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等法规引入,以“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原理掌握情况。此题出乎意料,因为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的主要考点集中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且以研究防治我国的环境问题为主要考查方向,而今年考查内容主要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上,同时区域背景选取美国,学生感到比较陌生,试题中出现的“黑风暴”、“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对学生均是新概念,试题中也未有概念解释,因此对现场学习、理解的要求很高;且试题要求回答“美国的土地保护做法对我国的启示”,思维跨度大,能力要求高,成为全卷的难题。

      三、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对地理教学的导向意义

      1.领会“立德树人”课改精神,强化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培养目标中也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从2015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可看出,试题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设问层次差异大,同样的考点,选用的情境素材、区域背景却截然不同。如考查工业区位原理,江苏卷选择河北省为区域背景,海南卷选西北地区为背景。尽管考查的主干内容离不开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但同样的考点可从多角度入手,如考查气候知识,江苏卷侧重差异对比,上海卷侧重类型判断,海南卷则侧重原因分析,再次突出“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基础,坚决摈弃应试做法,将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地理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宗旨。如在环境保护课堂中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在海洋地理课堂中建立海洋发展意识;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还可在地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

      2.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目标与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高考“获取和解读信息”、“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描述和阐释事物”、“发现和探究问题”四大能力要求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能力要求转换为学生可触摸的思维载体与可阐释的思维方式应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近几年地理试题思维含量明显增加,浅层次识记性的题目明显减少。除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情况外,更注重考查考生缜密的地理思维过程。考生能否全面挖掘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原理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与阐述,是做好高考试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知识的时间,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利于学生感受到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这才与当今高考的指导思想相契合。

      3.研究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强调真实案例的分析与应用

      根据新课改理念,高考试卷中极少出现教材上的区域或案例,试题背景可能非常陌生,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能迅速调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例如,2015年3套地理单科卷中对农业区位的考查,上海卷考“上海屋顶农庄的重点关注因素”,海南卷考“某半岛耕地灌溉水源的判断”,其思维过程应为:第一,回忆主要区位因素;第二,分析这些区位因素的影响表现;第三,将区位因素分析原理与情境素材结合,解决试题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教材的建设者,要敢于对教材调整、改编,能够补充具有趣味性与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才能使地理教学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标签:;  ;  ;  ;  ;  ;  

2015年全国高考地理单科卷的比较与教学取向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