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与收入差距的计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差距论文,贫困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城市贫困问题与收入差距的简单描述
199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印度人阿马蒂亚·森,获奖的部分原因是他对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突破性研究。他利用“森贫困指数”对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作出了独到的分析,他研究的主线是社会资源如何公平分配和贫困者的境况如何改善的问题。森的获奖表明贫困问题再一次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在不发达的中国,更是如此。
在西方,贫困问题首先是城市贫困问题,而且主要表现在城市贫困问题。在拥挤不堪的城市贫民区内,暴力、吸毒、卖淫、破落衰改是那里的主要特征,那里是经济增长与福利的好处光顾不到的地方,通货膨胀与失业却和那里形影不离,城市贫困问题由最初的经济问题变成了经济与社会混合的问题。而在中国,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少边远”地区。城市贫困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和贫困直接相连的是收入不平等问题,在1984年以前,几乎不存在城市收入不平等问题,当然也不存在贫困问题。用来反映收入不平等的程式基尼系数在1984年以前一直在低位徘徊。究其原因,一是政治原因(没有贫富差距的绝对平均是全社会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二是体制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使用分配政策人为缩小收入差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差距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好事而非坏事),从最开始一直存在的城乡差距,到东西部差距,再到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及至城市贫困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起来。
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显然有重要意义。从量上看,我们必须避免出现象西方那样贫困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里的现象,当国家花大力气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时,不应该让贫困大规模地在城市出现。从质上看,在目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即收入较低,就业困难,现在还未表现为社会和政治问题,然而,一旦达到这种程度,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待城市贫困问题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当城市贫困问题确实已经出现时,试图回避是不恰当的。目前的情况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人口规模在扩大,1997年1—9月份,全国城镇家庭中有45%的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水平降低,减收家庭比重比1996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减收户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户,占82%,其中低收入户减收面达69%”,“目前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生活费在1400元左右,大约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城镇家庭生活费收入水平的30%,”,“失业人员、下岗后尚未再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的离退修人员及他们所赡养的人口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主体”。当然,很明显,要完全避免城市贫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部分贫困者是被自然的社会淘汰机制淘汰下来的,体现了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效率,对社会发展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关键是城市贫困要有合理范围。
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的困难在于我们甚至对贫困没有一个恰当的意义。这是因为城市贫困者是在比较意义下产生的,一是和过去比较,他们在住房、消费、就业、收入等方面感到实际情况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和别的群体比较,收入相对较低,很难获得再就业机会,目前工作待遇低,住房、消费紧张,很难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本文将利用通常的基尼系数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城市贫困问题。与通常注重微观角度方法相反,本文更注重从宏观角度来考察收入差距进而考察贫困问题,从而寻求导致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对策。主要工具是Granger 因果检验,回归与逐步回归分析,Tobit分析。
二、经济计量研究结果
1.对GI系数的时序分析 根据库兹涅茨的观点,可以假定持久收入结构不均等的长期变动特征是:经济在增长的早期阶段,持久收入结构的不均等会不断扩大,当一个社会从前工业文明转变的时候,不均等扩大迅速,随后出现一个稳定时期,在后一个阶段,不均等缩小,这就是著名的倒U型曲线假设。以1978年为基年,得到时间t为自变量的GI系数二次曲线为GI=0.1452+0.0366t+0.00028t[2],标准误差为0.0137,说明曲线对已知数据的模拟是较好的。由于时间跨度太短及数据本身的问题,我们十分谨慎地得到如下结论:在该时段内,由于曲线是下凸的,因此,尽管前几年收入差距较稳定,但是一旦有所变化的话,收入差距幅度变动会加快,尽管本身数值不大。所以,在将来,城市贫困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2.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寻找贫困原因
因果检验含义为:对变量y[,t]和m[,t]的滞后变量对y[,t]进行回归时,若m[,t]系数为0, 则m[,1]不会引起y[,t]。即若
当β[,i]=0时,对i=1,2,……n都成立,则m[,t]不会引起y[,t]。当然,这种因果检验并非一般意义的前因后果关系,而只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为不包括当期值),其目的在于寻找内生变量。在确定系数是否为0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自动找出不为0的系数来,采用1978—1996年的数据,结果如下:只有GD(-1)、IN(-1)对基尼系数有影响,而其他则没有影响,前期积累和通货膨胀率对本期贫困产生影响是容易理解的,至于其他几个指标没有表现出影响原因是仅有当期情况对贫困有影响。
3.Tobit分析的结果 由于1978年以前GI数据没有, 但一个合理的假设是:1978年以前不会超过0.15,因此读截取为0.15,为得到一致估计,采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
在表中,唯一全部通过检验的是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这一指标,且数值为正,这充分说明了非公有经济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作用。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反对私有、私营经济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对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都要同时加大发展力度和改革力度,这可使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向高位发展,对改变目前城市贫困现状都会起推动作用。
由于我们并不关注详细的精确数值,只关注导致贫困的原因,所以,有些检验不通过并不影响我们的结果。虚拟变量、GD、IN(-1 )都未通过检验的原因需进一步探讨。另外一些重要结果是:前期GDP 增长率对GI影响总是负的,而本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总是正的,这与通常定性分析结果相符合。
实际上,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不只是上面的几种,对无序的收入差距扩大原因如寻租、内部人控制、逃税等都未加考虑,而有些则不易纳入上述分析框架内。例如:城市最低10%收入水平的居民福利收入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1995年比1990年降低20%,而全体居民的比例才降低7%,可见这种分配方式对贫困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Tobit估计与回归估计的对比
Tobit估计 Tobit估计 Tobit估计
GD
0.0005 0.0005
(0.10)(0.104)
IN0.001 0.001
(0.55) (0.27)
GD(-1) -0.001 -0.001 0.004
(0.55) (0.62) (0.82)
IN(-1) 0.0025 0.003 0.006
(1.525) (1.8) (1.88)
WA
0.0007 0.0007 0.005
(0.234) (0.21) (1.36)
NS 0.07
0.06
0.07
(129.7) (132) (37.7)
D850.029
(0.23)
D93-0.05
(0.6)
回归估计 回归估计回归估计逐步回归
GD
-0.125
-0.135
(-0.785) (-0.91)
IN 0.140.156
0.187
(1.12)
(1.31) (18.1)
GD(-1) -0.29-0.29
-0.26
(-1.826) (-1.96) (-1.73)
IN(-1) -0.04 0.080.05
(-0.278) (-0.56) (0.49)
WA 0.2 0.212.25
(1.63)(1.8) (2.46)
NS0.827 0.86 0.8
0.82
(4.42)
(5.05) 5.2 (197)
D850.008
(0.003)
D9 2.13
(0.85)
说明:2—4列为Tobit估计,数据从1953—1996年, 括号内值为卡方检验值;5—7列为回归估计,最后一列为逐步回归估计,数据从1978—1996年,括号内只为t-检验值:D85、D93表示1985年和1993 年为虚拟变量年;表中略去常数项。
中国在改变贫困问题上已积累许多成功经验,中国曾使几亿农村贫困人口大面积减少,这种专门的扶贫方式在城市内也相当有用。例如,应该建立专门针对城市贫困者的投资信贷计划,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与发展应注重对城市贫困者的效果,通货膨胀时应该有针对城市的收入再分配、公共开支计划,而紧缩时也应该有相关的就业、再培训计划。另外,目前针对城市贫困者的研究较少,数据不准、不全。因此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信的、规范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