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自主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队伍建设论文,师资论文,成人高校论文,独立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人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紧缺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原因,近年来成人高校发展相对落后,办学特色不明显,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学历教育规模缩小、质量下滑、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普通高校相比,在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生源数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人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建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声誉,成为制约成人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各成人高校都在为扩大招生规模、引进新的办学形式等方面想办法,而教师数量却在急剧下降。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与2003年相比教师数量下降了55.57%。表2显示,2007年生师比最高的达到101.77∶1,成人高校缺少教师特别是缺少专业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3-2007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资料整理。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历职称层次较低。根据《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和高级职务岗位设置的意见》(京人发[2005]44号文件):“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职务占教师定编总数的20%-30%,教授与副教授之比约为1∶7。”从各校统计数据(见表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校没有达到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的最低标准,且八校中只有2个教授。虽然近年来各成人高校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上下了很大工夫,但与普通高校发展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资料统计:在2000年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的专任教师中,博士占专任教师的平均比例为61%,硕士占专任教师的平均比例为23.4%。从表4可以看到,2007年城八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师中,博士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0.21%,硕士138人,占28.81%,其中硕士比例最低的学校只有10.29%,更多的是本科学历。学历、职称偏低可能带来教师理论研究水平不高、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各成人高校不断开设新专业,各校所拥有的招生专业从几个到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表5显示北京市城八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中平均每个专业拥有教师数最低的仅为2.8位。实际情况是有的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教师,这给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更难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为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学校除外聘一些教师外,不少学校采取增加校内教师工作量、让青年教师提前上岗等措施。据了解,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有些专业课教师一个学期授课400甚至500学时左右,同时还指导20-30个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我们很难想象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之下,教师又如何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获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很难抽调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甚至必要的学术活动都派不出人参加,科研课题少有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教育质量辩证统一的目标难以实现。

另外,由于存在教学工作量问题,学校教学部门一般尽量安排本校的教师来授课,教师是否符合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其结果势必会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能力结构不完善。成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有着一定甚至是丰富工作经验的成年人,然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书本到书本在学校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缺乏在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经验,其能力结构中缺乏教学所必需的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及能力,缺乏理论与职业、岗位实际结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难满足专业培养目标。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受制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校外因素主要是成人高校建设缺乏政府政策制度保障及社会恰当的质量评判标准,校内因素主要是受客观环境影响,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一)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政府支持

成人高校的兴起与繁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成人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30余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措施,为成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与规范。但是,由于政府教育机构的改革撤销了成人教育局,目前的教育体制及政府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与成人高校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差距。与普通高校相比,成人高校建设与发展缺乏准确明晰的政策指导。

(二)社会缺乏成人高校教学质量评判标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0年的2.7%上升到了2007年的23%,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北京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由1978年的1.4%,上升到了2007年的52%,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具有学术评价标准趋向多样化,在不同的机构和系统中其标准的严密性和特点均各不相同等特点。马丁·特罗在他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不能以精英教育的学术标准来评价大众化阶段复杂多样的教育质量,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社会适应面,应当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但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了30余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社会还缺乏明晰准确的评判标准。

(三)学校办学缺乏准确定位,教师培养方向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地位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内容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岗位教育、职业资格培训、新知识培训等全方位发展的转变。”①人的理念源自于客观环境,往往滞后于环境。办学者的理念有了变化,但办学行动远没有跟上这个变化,对新形势下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研究不够,同时更缺乏准确定位前提下的教师培养方向的研究。

(四)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整体培训

从一定意义上说,成人高校办学者是否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精心谋划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划,以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用什么样的机制管理教师队伍等等,都会影响成人高校教师的发展。事实上,受经济利益及成人高校办学前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成人高校内部的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教师进修与培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以及科学研究活动等方面缺少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在教师的培养方面投入很少。学校通常将工作重点集中于如何招收更多的学生,而不是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增强自身吸引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些成人高校的规模虽然发展了,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却淡漠了,部分教师的责任心、荣誉感不强,只关注上课挣课时费,无暇顾及进修、教学研究与改革及学校发展,这些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形成,影响青年教师的积极上进。另外,学校对教师整体缺乏专业培训。成人高校新教师在从事教学前接受过的成人教育专业培训非常有限,在从事教学过程中,接受培训也不及时。

四、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公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增长,要求成人高校的教师必须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所成人高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研究确立教师发展目标,制定积极、系统的培训制度,使教师的进修和培训落到实处。加大对教师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为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要根据专业要求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与科学研究,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一)明确办学定位,建立教师业务提高的保障机制

首先,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学校明确发展方向的前提,是确定专业设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京教高[2008]23号文提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基础,立足地区(社区),面向行业(系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对本地区、本行业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引领作用,为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咨询和服务。”这就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明确了基本办学定位。作为办学者应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实际,很好的研究自身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其次,教师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者。学校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促进教师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学校的发展争作贡献。在定职责、压担子的同时,必须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搭建其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营造优良环境,促进教师发展

一方面,学校应创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术气氛,使广大教师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研究学问,探讨问题,组织教学,开拓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唱主角、挑重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又要让他们有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使用和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大培训投入,完善培训制度

作为成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已经有着一定社会阅历的甚至已经拿了大学文凭的成年人。这些成人学生不仅有着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每天都在新知识、新信息的包围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教师如果不注意经常学习和更新知识,不经常到企业单位一线去参加实践,就会失去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岗位能力的势差与势能,就会在学生群体中失去吸引力、教育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自己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除调动教师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外,还应形成进修培训制度,定期送教师外出脱产学习进修,到企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去学习工作,以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高校永恒的主题。科教兴国,人才兴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竞争力,也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地位。好的教师在于培养,好的师资队伍在于建设。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02-09-09。

标签:;  ;  ;  ;  

成人高校自主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