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知识经济论文,职业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兴起对社会各个行业、部门乃至家庭生活和个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环节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学校要想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而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要求,作为从业者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所以“学习”是知识时代最重要的观念,“学会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首要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个人在上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无论如何新颖、如何现代化,几年以后都将会面临过时的命运;更有甚者,当学生毕业时,其所学的部分知识已经更新。这充分说明,人们不可能在一次性的教育中掌握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而只能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掌握,这就需要人们不仅要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学习手段,也就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学会如何学习,具备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能力,并善于分析、归纳整合为自己的知识;具备吸收和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即离开教师和课本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独立获取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使个体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发展变化和机遇、极具活力的时代,能推动这个时代前进的人,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有实质意义的资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才能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丰富的资源,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要求劳动者在工作中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具体地说,就是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敢于打破常规,不被成见所束缚;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面对错误;具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而超前的想象力及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创造型人才,要拥有宽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掌握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关专业领域内多方面的技能;在工作中能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有所创新;同时还应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心理素质。
3.良好的人文和生活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内涵的变化,必将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等提出新的要求,这种人才不能只是掌握了一门简单技术的人,而应是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社会学科方面知识的人。从教育的功能出发,我们认为,未来人才在人文和生活素养方面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其一是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在无限扩大,同时金钱的作用也会逐渐扩大。这种情况将会影响年轻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更多的人迷失自己。为此必须教育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具有现代文明修养的新人”。其二是学会关心。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通过教育,使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学会关心社会和他人、关心自然界以及其他的物种;更要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其三是学会合作。未来的社会中,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真诚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成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其四是学会生活。在未来社会中,工作不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能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个体除了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享受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其五是学会审美。这是个人生活的一个较高层次,具备较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人,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地缓解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坚实的工具性知识
工具性知识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知识,它的多少与深浅不仅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而且对个人的先天素质和智力潜能的充分挖掘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工具性知识主要体现在外语和计算机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了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这使得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企业所需要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甚至要熟悉两三门或更多的外语,以使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竞争,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以及全球性国际互联网的逐步完善,企业对人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力的需求也普遍化。企业人才在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力越强,企业就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以及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策略
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反过来对培养生产第一线人才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为此,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职业学校必须针对这些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其教学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调整培养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8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做到:(一)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能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二)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三)使个人具备在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由此可见,“通才”型人才替代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逐步由当前的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由知识教育向能力(以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培养一专多能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职业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处理社会事务与个人事务的能力;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生存,又要锻炼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形成的重专业技能训练而轻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因专业教育分类过细而形成的学生知识面不广;因过分地强调统一,强调教育的共性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及优良的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等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改革和构建新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为此,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必须注重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的覆盖面,课程设置要由强调专门化向宽基础、活模块的综合化方向发展。只有构建科学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内容是职业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近几年来,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固然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但目前仍然有不少学校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单一。这些过时的教学内容显然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进行改革更新,促进各科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与基础课加以调整,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拓宽专业,同时加强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实现宽基础、活模块的综合化专业教育。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职业岗位将不断地更新调整,社会分工也将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或只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所以,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在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了解或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学校为此应摒弃专业划分过窄、知识点过细过散的观念,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减少不必要的必修课,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选修课,并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相近的系列知识,使学生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其次,要适当增加一定量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从社会发展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既离不开高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文化和自然科学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指导。从知识体系来看,人类的知识体系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职校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最后,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以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获得综合性的专业技术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3.改革教学方法,提倡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江泽民主席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体现在职业教育上,就是创业能力。创业不等于创新,但却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统得过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及有关的参考书成了学术权威而不可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而民主的教学方法则恰恰相反,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产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当作权威和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了。作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变单纯的知识教育过程为综合能力教育过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学生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在轻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发展。也就是要以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教学方法取代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科学、合理、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带动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启发式、直观式、综合式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运用网络教学,强化信息技术教育
知识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经济信息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面向21世纪,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使网络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职业教育也进入网络化时代,这些带给职业教育的将是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必然。
职业教育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如开设一定量的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网络教育;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课程设置范围,增加信息课程门类,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开设辅修课,加强网络课。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研究、加工、创造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职业教育信息网络,以便把劳动、人事、人才市场及社会各行业部门对人才的供需情况与教育内部的信息加以沟通。使学校可以及时向社会反馈人才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各种信息,同时也把社会各行业部门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新信息反馈回来。此外,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通过网络了解专业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并及时把它们引入到教学中去,以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科技发展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出专业结构合理、智能结构科学的现代化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收稿日期:1999年10月6日
编辑日期:1999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