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与农村市场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农村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内商品市场由短缺转向过剩,出口受阻、库存积压,受需求不足制约而导致市场不景气的严峻形势下,政府及社会各界提出了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建议,将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对策和举措之一。然而,对于农村市场开拓问题,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会受到农村市场购买力低下的严重制约而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预想中的效果。不幸的是,这一认识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我们认为,中国农村市场开拓中的困难及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农村市场发育滞后的必然结果,因此,要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农村市场的“开拓”或“开发”上面,而必须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讨,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市场发育滞后的现实,积极地、有计划地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将农村市场的“培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农村市场的培育,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矛盾。
一、开拓农村市场的最大障碍在于农民的货币购买力不足
对此问题,几乎所有研究农村市场开拓的文章中皆有涉及,故在此不再赘述,仅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悬殊来看,这一问题也是很清楚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大约落后10年左右:(1)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看,1997 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090元,扣除物价因素,大体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落后11年左右;从消费水平看,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7元,基本相当于城镇居民1989年的消费支出水平,时间相差8年之久,农村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之比(以农村居民为1)由1985年的1:2.3扩大到1:3.1。 (2 )从耐用消费品城乡拥有量之比看, 1997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27.3台、电冰箱8.8台、 洗衣机21.9台,基本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拥有水平,相差11年左右。(3)199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1%, 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初期的水平(注:权贤佐、王克臣、严先溥:《正确估价农村市场现状努力使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贸易参考》1998年第14期。)。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加上农民的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有较大比重从而不能形成现实购买力,以及农村的“市场化”改革超前,货币分流严重,如生产性投入支出、教育支出、疾病与建房支出都占有相当比重的情况下,用于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因此开拓农村市场的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的农民收入水平由上年的2090元增长为2160元,仅增长70元,增长幅度仅为3.3%, 即使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水平也仅为4.3%,低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1998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1%, 而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只增长6.4%,(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1999年2月27日。 )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进一步拉大。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也比上年有所降低,说明轰轰烈烈地农村市场开拓之效果微乎其微,十分不明显。
二、培育农村市场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开拓农村市场的最大困难与障碍可以归结为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而其他诸如消费环境、流通渠道、产品结构等问题,也都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和购买力不足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商品购买力提高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必须通过一系列地农村市场培育工作,促进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育。
我们之所以认为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发育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1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交换关系,是一种各个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的自愿的交换联系,这种交换关系之所以能够达成,主要的原因在于,通过市场的自愿交换能够增加交换双方的利益,即交换双方都能够在交换中获益,否则,这种交换关系就不会发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都得益于交换所带来的或所增加的利益。这种利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同时,商品交换使所有参与交换者的边际效用提高。只有当从交换中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时,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进一步发展,市场才能进一步发育。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经济社会,农民参与市场商品的交换,不但能够带来利益的增加,更主要是能够带来货币收入的增加,只有这种货币收入的增长,才能在下一步的市场交换关系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2)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的母体, 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农村市场正是随着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而发展的。在我国农副产品商品率还不很高,特别是在粮食商品率不足30%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的发育和商品率的提高,必然能够带来农业生产收益的增加和货币收入的提高,例如,我国粮食的商品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增加农民几十亿元的货币收入。 已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统计数据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货币收入增长与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高,农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就越高,而且农产品商品化进程越快,农民的货币收入增长就越快(注:董岐山、王凯:《提高农民实际购买力水平的途径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2期。)。(3)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取决于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在农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农户之间的分工不断发达的条件下,农民按照市场信息来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不存在农产品销售困难和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的问题,而且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是畅通无阻的,流通成本大大下降,流通能力大大提高,能够及时地将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不是大量地积压甚至腐烂在农民的手中。农民在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并获得合理的利润的前提下,还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4 )在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再加上农副产品市场过剩,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农村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成为制约农民收入特别是货币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将会带来农民收入特别是货币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同时,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将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生产利益。另外,农村中的其他市场如金融市场、土地市场、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都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根据上述关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的症结在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的滞后,因此,要提高农村市场购买力水平,就必须提出农村市场培育问题的研究。
三、培育农村市场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保障
农村市场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方面说明了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农村市场的忽视,只有当问题产生了并且日益严重的时候才开始想起了还有一个“巨大的”农村市场。须知,这种农村市场规模的概念仅仅是建立在广大农村人口规模的认识之上,更忽略了这个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发育的现实。而对于一个仍处于相当落后状态的、购买力严重不足的农村市场急功近利地去进行“开拓”,显然难以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我们也承认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这种潜力必须通过农村市场的不断发育才能逐步释放出来,才能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变为有实实在在购买力的现实需求。因此,对于农村市场问题,培育才是关键、根本和提前。只有通过有效地措施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不断发育,才能为各类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才能实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首先,我国当前内需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滞后,而且在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失衡,即表现为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对城市经济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只有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不断地和健康地发育,才能进一步更好地协调城乡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发育,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及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制约,而且可以为各类工商企业进行农村市场开拓创造必要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获利的机会,只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了,购买力水平提高了,任何工商企业都不会忽视其存在的。因此,对于我国的农村市场而言,培育是开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农村市场的培育,开拓也自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以,要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仅仅通过开拓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似乎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培育农村市场的相关措施,或者起码应当将农村市场的开拓与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或者将农村市场培育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才能将开拓农村市场的工作进行下去。简言之,培育农村市场不但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而且也是扩大广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保证。
我们已经看到,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村市场开拓工作抓得很紧,并列入今后几年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将开拓工作坚持下去,似乎还是一个未知数。开拓农村市场毕竟是一种企业行为,仅靠政府的大力号召似乎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村市场发育滞后、购买力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开拓农村市场工作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因此我们认为,政府不妨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市场的培育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村市场包括农村中的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发育,实现农村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化配置,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协调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才是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