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市场整合与政府促进_普遍联系论文

产业市场整合与政府促进_普遍联系论文

产业的市场整合和政府推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政府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5.51 文献标识码:A

一、产业整合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表现如下:

第一是供求失衡的大环境。目前,我国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据国家经贸委对601种主要商品的测算,1998年上半年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为446种,占74.2%,供过于求的商品占到了25.8%,供不应求的商品为0。有24种产品的产量在近一、二年中绝对下降。同时,还有大量商品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的结果显示,在9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半数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但是,我国又普遍存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目前机械行业产品总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50%—60%,中低档次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高水平产品生产能力又明显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我国目前存在的是总体的低水平过剩与向深度、高度开拓发展不足的矛盾,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供过于求。

第二是重复建设造成的结构调整难问题。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供过于求问题的主要病因是低水平扩张,重复投资、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严重。原因在于除了地方政府普遍干预经济外,主要在于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弱,加上市场分散,信息不灵等,从而使各个产业普遍存在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必然造成低层次的重叠和高层次的空缺,以及普遍的分散和弱小等问题,结构调整的难度非常大。

第三是组织改造的大任务。我国目前同样面临产业组织改造的艰巨任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形成的旧的部门“统而散”和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等,普遍都需要打破、分割、剥离和重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又普遍出现新的部门“散而乱”和企业“大而散”、“小而乱”。

第四是国际竞争的大压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各国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是整合力量的竞争。目前,世界20家跨国电脑公司几乎控制了全球的计算机市场,10大跨国化学公司、10大跨国半导体公司、20家跨国汽车公司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均在90%以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正面临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这一竞争压力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现实经济和技术的巨大差别上,物质资本力量对比的悬殊上;而且体现在战略目标和手段的巨大差别上,知识产权和无形资本力量对比的悬殊上;更体现在市场运作水平和能力的巨大差别上,体现在经济技术和科学知识整合力量对比的悬殊上。

我国经济面临的种种主要问题,其要害和症结可以概括为“分散”两个字。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分散:一是“多而散”,总量供过于求的散;二是“小而散”,企业规模过小的散;三是“弱而散”,竞争力弱的效益差的散。同时,也有三种主要形式的分散:一是地区重复投资和建设的“布局散”,二是企业“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散”,三是企业规模小、产业关系乱和层次低的“结构散”。

分散的对立面是集中和整合,国民经济整合的核心是产业整合。产业整合,是指产业的整体化和形成合力。它以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为重要内容,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包括内部的组织性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外部的协调性和协调化程度的提高,还有内部和外部的层次性的增加与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它同时涉及产业组织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的市场组织为基础,把组织改造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市场整合的内容和方式

产业整合本质上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构架的市场整合。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作为产业组织的分析范式。我们把“市场关系—产业行为—产业绩效”作为产业整合的分析范式。

1.市场关系。市场关系的本质是以供求和交换的方式,反映和实现分工、专业化与协作的关系。分工和协作具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和关系:一是企业层次的分工和协作;二是部门或产业层次的分工和协作;三是区域层次的分工和协作。分工和专业化的扩大与加深,使交换扩大和加深,而广泛的长期持续的深层次的交换必定会形成统一的稳定的内在的联系。这就是整合。

从分散到整合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机制。其一方面是自发的。只有自发的方式,才能把广泛、充分发展的分工所形成的丰富和复杂的关系,以具体和多样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只有自发的方式,才能实现联系和转换的连续性,形成不间断的过程,产生整合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完整的。它包括流动机制、竞争机制、聚集机制和扩展机制。它们的统一形成整合机制。从分散到整合的自发和完整统一的机制就是市场机制或市场整合机制。只有在自发与完整的关系和过程中,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和有效地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和实现产业整合。

2.产业行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产业活动和产业整合的主体。企业的产业行为,则指造成、促进和推动产业整合的行为,或产业整合行为。以供求或买卖的方式反映和实现的分工、专业化与协作的市场关系,是产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市场关系中,通过买卖和经营而产生产业整合化效果的行为就是产业行为。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获得和增加产业份额。每一个企业的资产规模和销售额或营业额等,都是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有去追求它,那么这些企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行为就只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不是产业行为。而只有当企业有意识地要获得、占有和增加产业份额,其投资、生产和经营行为才是产业行为。二是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从事同一产品或服务生产经营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供给和销售等。所以,从微观的角度看,产供销或产销一体化经营是产业行为。这是产业的纵向整合或“一条龙整合”。企业生产和经营向上、下游延伸,上游延伸到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开发,中游扩展为深加工,下游延伸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就是产业行为的扩展和提高,也就是产业纵向整合的发展和提高。三是进行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由于产业整合包括产业之间联系的加强和紧密化,因此企业从事涉及几个产业的多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也属于产业整合行为。这是横向的不同产品或产业的多元统一的生产经营整合。我们把它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一个企业从事多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它们所涉及的几个产业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样所形成的只是资金和财务的产业整合。第二,是一个企业从事多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它们所涉及的几个产业之间有直接的联系,除了资金和财务的联系外,还有投入产出和技术上的联系。这样所形成的产业整合是完整的。四是实施企业的购并和联合。如果说前面三项企业的产业行为所涉及的都是生产经营整合,那么这里所说的是资本经营和资产整合。企业购并和联合等,会直接产生产业整合的作用,是企业大规模和强有力的产业整合行为,是纵横统一和条块结合的产业整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以上四种产业行为,以及生产经营整合和资本经营整合等往往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于是,就会产生一次整合、二次整合和三次整合等。(注:参见中国集团公司促进调查组:《拓展集团功能,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华源集团超常规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管理世界》1997年,第6期。)

3.产业绩效。产业行为的产业绩效主要是指产业整合的效果,指实现产业的进步和提高,形成产业点、产业线、产业面和产业几何体,或产业环、产业链、产业扇、产业群和产业网络,以及产业效益等。企业是产业点。产业线或产业链,是指产、供、销,或开发、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产业环节,一环套着一环而形成的产业链条。企业的一体化或“一条龙”产业行为所包含的环节越多、规模越大和联系越密切,形成的产业链条就越长和越粗,产业整合的程度就越高。产业面或产业扇,是指由多项产业活动形成的产业覆盖面,它以企业为主体和支点,因此是一个弧面或一种扇形。以上都是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态。产业群是指地区或区域性的产业整合形态。一个地区的多种产业,或者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即直接的生态联系,形成生态链;或者形成和共处于一个生态环境中,从而形成产业生态群落。这是区域性的产业整合形态。产业网络是指呈立体网络分布的,有着纵向、横向和交叉的产业联系的,有着全面和统一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具有层次性、结构优化和升级功能的产业整体,其中有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等。产业群和产业网络都是企业的产业行为的产物。每一个企业都是产业网络上的一个网点或网址,它可能是微型的,也可能是巨型的,有的产业份额占到30%、40%,甚至可能垄断整个产业。许多产业网点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形成密集型的网群,这就是区域性的产业群。

产业绩效具有一系列指标,主要是:(1)产业组织度。指产业组织化的程度,即组织化的产业规模与产业总规模的比值。其公式是:(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资产额或销售额+产品或产业多元化经营的资产额或销售额+企业购并和联合经营的资产额或销售额)/整个产业的资产额或销售额。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由产业内部分工、专业化和协作程度的提高造成的,是企业产业行为的直接结果。(2)产业集中度。是刻画产业市场结构形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一个概念,通常用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这一比重越大,说明产业集中度就越高。产业集中度作为衡量产业整合的重要指标不是绝对的。产业集中度除了受产业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计划经济也会造成很高的产业集中度,甚至往往比市场经济所造成的产业集中度更高,这并不意味着其产业整合程度很高。(3)产业关联度。指产业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其具体指标是:感应度系数(某一部门最初投入增加一个单位对其他部门的推动程度),影响力系数(某一部门单位最终需求对其他部门的拉动程度),中间投入率(各产业部门的中介投入和总投入之比),最终需求生产诱发系数(一个单位最终需求对某一部门生产的诱发额)等。(注:李善同、钟思斌:《我国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涉及产业关联度问题。产业关联度的提高表明产业间联系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以及转换、协调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它是产业之间分工、专业化和协作提高的结果,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产业行为对其有直接影响。(4)产业结构比例。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各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程度越高,表明产业整合化程度越高。这既是一个静态的指标,也是一个发展和动态的指标。(5)产业高级化程度。指高级产业所占的比重。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可以理解为产业级次的区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表明产业高级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一体化经营的产业行为向技术开发、产品深加工和售后服务的延伸,直接产生和促进产业高级化。同样,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产业行为,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伸展,也会直接推动和促进产业高级化。可见,产业高级化是产业整合的结果和表现。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整合的新的共同生长点,其发展是社会整合的结果。(6)产业重组效能。指产业重组的速度和效率。它有两个具体指标,一是产业重组的速度,即产业重组时间与产业运动周期的比值;二是产业重组的效率,即产业重组的收益与产业重组的代价的比值。产业重组效能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产业整合化的程度。由于产业整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产业组织要不断改造,产业结构要不断调整,因此产业必须重组。而产业重组本质上又必须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结果,要有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只有这样,才具有产业重组效能。(7)产业利润率,是指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包括产业资金利润率和产业销售利润率等。一般说来,产业整合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利润率也较高。但是,用产业利润率指标来衡量产业整合化程度是相对的,因为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业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由盛转衰会降低产业平均利润率,但产业整合化程度却不一定会降低,甚至可能提高。也就是说,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利润率缺乏可比性。所以,应该进行规范,使产业利润率具有可比性,提高这一指标的衡量价值。

产业绩效的各种指标是密切相关的,应该配合或综合运用。产业绩效除了产业经济效益外,还包括产业社会效益。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产业集中度高的产业经济效益才能做到不以垄断价格为条件,不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

三、政府推进的原则和方法

市场机制对产业的整合是自发的,其作用必然是迂回、曲折和缓慢的。一方面,市场机制对产业整合的作用要求初始的所有权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必须是排他和分散的,要求继起的权利关系是规范的,而且是严格和有序的。我国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这些条件并不是历史具有和现实存在的,需要政府提供和创造。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从分散的商品生产和市场供求,到形成规模经济和实现产业整合所需要的市场机制的高度发育和成熟,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而我国走向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何况,此时发达国家已是经济技术高度发展和市场机制高度成熟,体现产业整合的跨国公司支配和控制着世界市场。它不允许我们按历史自然进程一步一步地从分散走到整合,而需要政府促使市场机制的发育,推进产业整合的发展。再一方面,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行政集权往往不可避免地转变为行政分权,分散的行政权力会普遍和严重地阻碍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作用,而市场机制又难以清除行政权力的阻碍,反而会受其影响和损害,这也需要政府来调整、规范和约束国家的行政行为。总之,中国要快速走向并有效实现产业整合,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必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政府也有其缺陷和不足,政府的作用和行为可能限制或排斥市场、限制或阻碍竞争,因而会从根本上损害产业整合。这是两难选择。可行的途径是政府在依据和通过市场的前提下推进产业整合。

1.通过市场交换。政府要推进的产业整合必须有分工、专业化和协作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要通过企业与市场或企业与企业的交换,还要通过政府与企业和市场的交换(这主要体现在下面要论述的政府推进产业整合的方式上)。另外,还要通过更广泛的市场交换关系,这里主要指整合与非整合的交换。由于整合是以分散和竞争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政府推进产业整合必须使分散和竞争以另一种方式获得相应的发展。否则,不仅整合会枯竭,而且市场也会衰竭。例如,政府推进企业联合和集团化,除了要通过参与联合的企业与企业的交换外,还应该使联合企业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协作。所以,政府要推进原行政性公司的企业联合,就不宜简单地用行政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划归。而应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的分立和相互间的股权交换,来形成既具有财产独立性以及专业化分工关系,又存在资本联合以及专业化协作关系的整合化的企业集团。

2.通过市场评价。政府推进产业整合必须通过市场评价。首先,要通过市场比较(比较是评价的条件)。政府推进产业整合要有几个市场主体和对象,有几种客观内容和方式,有几项行动方案和措施,还要在平等的前提条件下,具有可比性等。其次,要通过市场竞争(竞争是评价的关键)。政府推进产业整合要有竞争的基础和条件,要有竞争的方式和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产业整合的主体必须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和具有现实的竞争能力者。同时,还要进行竞争投标或竞争力评价等。再次,要通过市场选择(选择是评价的结果)。政府推进产业整合要制定供企业选择的客观标准,要有选择的内容和方式。政府应该允许和鼓励企业按一定的标准对购并和联合等方式的产业整合进行选择,否则就是越俎代庖,易产生官僚主义和行政命令主义等。由于许多企业的眼光比较短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不到位,企业或企业领导人缺乏理性预期,只图眼前而不顾长远,只为个人权利而不顾国家利益,排斥企业联合和兼并等,因此政府要在规定和落实企业资本扩张、盈利、增值等指标(这些指标要反映市场环境和条件)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对联合和兼并等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市场评价,并依据市场评价进行市场再选择。

3.通过市场接纳。产业整合是以市场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为条件的,所以政府推进产业整合必须考虑市场的容纳度和接受力,也就是就要通过市场接纳。其一,是通过市场界面。所谓通过市场界面,是指通过市场的容量和边界,通过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市场的接受力和作用力。例如,政府推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提高其产业份额,就必须通过企业的市场开拓、占有和利用的能量与边界,通过要素市场供给的容量与边界,通过产品市场需求的容量和边界,通过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专业化协作,通过产业内部的重组和整合提高等。又如,政府推进企业一体化和多元化经营,就必须通过企业拥有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规模、水平和能力,通过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协作,通过产业环节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的转换,通过市场对最终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容量和边界等。其二,是通过企业管理。由于所有内容和形式的产业整合都以企业管理协调为主要手段,因此政府推进产业整合必须通过企业管理。所谓通过企业管理,也就是要通过企业的管理幅度、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政府推进产业整合的扩展和提高,要以企业管理幅度的扩大、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条件。

在依据和通过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推进产业整合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方式,体现“管理的交易”(注:〔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原则,即政府与企业和市场交易的原则。产业整合本来是企业和市场的事,现在政府要推进它就必须给它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它产生相应的效益,而不至于损害企业和市场。

其一,是制度推进。政府对产业整合的制度推进,不仅仅是制定一系列的市场规则,使其不断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实这些规则,使其得以真正实施和发挥实际作用,还要广泛和深入地推行制度,使制度得以扩展和提升,从而使制度的作用得到扩大和提高。例如,股份制是产业整合有效的企业财产组织管理制度,政府可以通过推行股份制来推进产业整合。但是,推行股份制绝不仅仅是制定一份章程、建立一套机构和聘任一批职员等,而主要是按股份制的分工、专业化和协作及组织和管理的原则,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及其成员的职能与责任真正到位,并且形成整合的机制和力量。

其二,是产权推进。产权是市场经济的范畴,是产生市场激励和约束,控制和减少市场外部性,维护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工具。政府的产权推进,首先是把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然后是按市场原则进行经营权交易,以确立边界清晰和具有排他性的产权,再后是允许公有制的产权进行市场交易、流动和重组。当然,还应该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产权关系。这样,就可以使公有制的产权流动和组合产生产业整合的效果。同时,政府还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国有资产的产权运作,实现产权重组和整合,保证、促使和推进产业整合。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普遍产生了“条条”式的行政性总公司。这些行政性总公司既是高度行政集权和集中,又是高度的行政分权和分散,既限制市场的分散化,更阻碍市场的整合化,所以必须彻底改造。我们既要彻底改造行政性总公司,使其产权到位,又要快速和有效地实现产业整合,其有效的办法是实行权利颠倒和产权重组。所谓权利颠倒,也就是颠倒行政权与财产权的关系,即把原来的行政权支配财产权的关系颠倒过来,使财产权决定行政权,使经济权利关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由于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行政保守,行政权力越大的往往保守性也越强,而行政权小的往往开拓性和创造性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化后,一些行政性总公司下属的生产经营企业,不仅早早进入市场,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开展经营,使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大胆进行风险决策和投资,进入资本市场和实行资本经营,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和提高资本实力,而总公司却步履蹒跚,甚至固守陈规旧习,缺乏战略决策、资本经营和管理推进的能力等。这就需要进行产权重组。首先,是让资本实力强、决策水平高和经营管理好的行政性子公司成为市场性母公司;然后,由市场性母公司进行全行业或全系统的资产和企业重组,形成和发展市场化和系统化的产业整合。同时,也允许产业的市场分散,让一些不适合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企业独立存在和自主经营。当然,颠倒重组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真正到位,使产权真正确立起来和充分发挥作用。

其三,是行政推进。产业整合本质上是市场整合,政府推进产业整合可以采取行政方式,即实行行政推进,但必须依据和通过市场。一是依据市场制定有关的行政标准,如企业规模标准、经济标准和技术标准等。这些标准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市场可行性。例如,企业规模标准不应排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它应依据市场条件,反映产业或行业特性、产品或服务特征、生产和经营特点等。二是依据市场采取适当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奠基、行政搭桥、行政沟通、行政倡导、行政劝说和行政协调等。例如,国家对电力行业实行城乡同网同价,以行政的方式造成城乡统一的电力市场,以推进电力的产业整合,是行政奠基。中央把国家统配煤矿划给地方,使地方政府具有进行企业重组和推进产业整合的积极性,也属于行政奠基。

其四,是经济推进。这是普遍的和通行的方法,即政府采取经济手段和措施,降低企业产业行为的成本,提高产业整合的效益。具体的手段和方法是财政、税收和信贷等。例如,给企业购并和联合提供专项银行信贷与财政补贴。政府为企业的产业整合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促使其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整合的水平和能力,也属于经济推进。经济推进的关键是适当和适度,运用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运用的力量以及产生的影响要适度,否则会扭曲市场关系和损害市场机制,使产业整合缺乏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其五,是服务推进。政府为企业的产业整合提供服务,以服务的方式推进产业整合。其具体内容包括政策咨询、管理培训、信息和技术服务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管理培训。由于企业的产业整合是以管理幅度的扩大,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为条件的,因此政府为其提供管理培训可以产生直接和明显的推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为企业的产业整合创造和改善条件,降低整合成本和提高整合效益,而且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政府提供管理培训会改善和提高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会使企业回报社会。企业搞好经营管理和实行产业整合,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价格合理和质量优良的产品与服务。

收稿日期:2000—06—06

标签:;  ;  ;  ;  ;  ;  ;  

产业市场整合与政府促进_普遍联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