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川[1]2012年在《论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统一与实现》文中认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的依法行政,是党的依法执政的体现和保障。坚持并促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需要加强与改善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需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来保障。
徐晨光, 李泳波[2]2005年在《论依法执政的本质要求》文中研究表明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方式的新发展,赋予了党的执政新内涵,对党的执政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深刻把握依法执政的本质要求,对于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赵学强[3]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问题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依法执政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相关的问题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围绕这些问题,相当数量的论文和学术专着已经出版,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以下几方面:依法执政的概念;与依法执政相关术语的探讨;依法执政的意义;依法执政的依据;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推进路径。但毕竟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正式提出的时间还比较短,学术界的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研究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理论生长点。
陈元中[4]2005年在《论依法执政的历史定位与运行规范》文中研究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依法执政”定位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依法执政方式决定的。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历史定位,探讨了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运行规范。
何士青[5]2003年在《论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文中认为依法执政从产生的那一天起 ,就与政治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实行依法执政。共产党依法执政实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 ,因而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
袁芳, 钟小惠[6]2004年在《论依法执政的思想蕴涵及实现途径》文中认为依法执政是法治状态下的执政方式,是治国理政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从依法执政的思想蕴涵以及实现依法执政的基本途径二方面对依法执政进行阐述。
王思涵[7]2008年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由序言和叁章基本内容组成。笔者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理论,运用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在新时期的变革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研究执政方式首先要明确概念,笔者主要运用政治学的理论阐述执政、执政方式的含义、特点及受制约的因素等,从而分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涵义: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基础是宪法和法律;执政党通过法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执政;执政党执政的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新时期执政方式变革的研究,我们不能割断历史,笔者思考和整理了1949年至今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变化与评价。主要包括:建国后,党在执政方式上基本沿袭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它对于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反分散主义和反地方主义的斗争中,党的一元化领导走向了集权主义的极端,甚至出现“文革”时期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党执政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彻底否定一元化领导体制。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主要有:通过法律形式实现党的主张;正确处理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现党的主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等等。这些经验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创新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进入新世纪,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挑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党的执政方式创新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进一步规范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叁是进一步规范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鉴于上述创新成果,笔者提出了必须真正实现司法独立,以保证执政方式真正法治化的建议。最后,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于党的执政方式的展望。首先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叁个转变,即从依靠党的政策执政到依靠法律执政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现从党的形式执政到国家形式执政的转变。笔者探索性的提出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变革应当改进的重要措施:一是应当加强立法解决执政党依法执政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二是确定党的干部制度的法定权限;叁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对于执政党的监督权。进而笔者建议加强制定党与各国家机关关系法来解决党执政的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
管华[8]2004年在《论依法执政》文中研究说明执政党依法执政对于一国宪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界对于依法执政尚欠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引论先简要阐述了宪法学研究政党制度的必要性,然后从依法执政的概念、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等叁个方面进行探讨。正文分叁章,叁万余字。 第一章为依法执政的概念。本章分析了执政与革命、依法执政与依政策执政的区别,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分析了依法执政的内涵,阐明了依法执政是宪政条件下党权运行的模式。 第二章讨论了依法执政的必要性。本章从“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阐明了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依法执政同时也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首要步骤。 第叁章为依法执政的具体实施。从加强政党立法和依法执政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关系的制度安排出发,分析了党与法律、执政党的任免权、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以及村民自治组织间的关系。
何一成, 李铖[9]2006年在《论依法执政的基本观念依据——依法执政的权威性》文中认为贯彻依法执政的思想前提,在于树立依法执政的权威性的基本观念。依法执政的权威性的产生,有其现实和理论的依据,更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全党上下通过认识、培养、制度、环境的途径予以树立。
李铖[10]200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决议中提出“坚持依法执政”的思想,这标志着党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问题上迈出实质性的重大步伐。通过十六大以来学术界有关依法执政的考察分析,笔者认为极有必要通过研究形成系统完整的依法执政思想,以为当今的依法执政研究提供批评的样本。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就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从原有的“依政策执政”走向“依法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本文一方面从纵向的角度探讨观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叁中全会及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的形成历程及形成的理论根源、内部动力、外部推力,深刻剖析促其形成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执政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从横向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为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必须遵循自己的主要原则,并要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着眼于从依宪执政、依法进入国家政权、依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制度、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等现实的途径选择上,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同时,党坚持依法执政,就必须围绕建设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加强党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保证——党的自身建设,努力在强化依法执政意识、明确党执政的权限和程序、完善党的执政领导体制、建立制度治党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促进党的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但理性审视,党坚持依法执政却面临许多因素的限制,依法执政建设存在一定的艰巨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重视,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克服,以期真正彰显依法执政的巨大作用,实现其应有的政治文明意义和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论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统一与实现[J]. 孟大川.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2]. 论依法执政的本质要求[J]. 徐晨光, 李泳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3].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问题研究述评[J]. 赵学强.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
[4]. 论依法执政的历史定位与运行规范[J]. 陈元中. 学术论坛. 2005
[5]. 论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J]. 何士青. 中国法学. 2003
[6]. 论依法执政的思想蕴涵及实现途径[J]. 袁芳, 钟小惠. 党史文苑. 2004
[7].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 王思涵.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8]. 论依法执政[D]. 管华. 武汉大学. 2004
[9]. 论依法执政的基本观念依据——依法执政的权威性[J]. 何一成, 李铖.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6
[10]. 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思想研究[D]. 李铖. 湖南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