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浙江 桐乡 314500)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硬膜下血肿专业救治中联合展开钻孔引流疗法+阿托伐他汀疗法的有效性。方法:研究抽选80例因慢性硬膜下血肿、于2015年07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以临床救治工作的差异为依据分组:单行钻孔引流疗法的39例属甲组,联合展开阿托伐他汀疗法的41例属乙组,重点统计两组病例疗效及其ADL-BI计分,再作比较。结果:甲组39例病例中,其有效率76.92%(30/39),乙组41例则是95.12%(39/41),(P<0.05);甲组ADL-BI计(56.87±6.11)分,乙组(65.27±6.53)分,(P<0.05)。结论:患上慢性硬膜下血肿后,为充分缓解机体病情,需联合展开钻孔引流疗法+阿托伐他汀疗法,以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加速转归。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疗法;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疗法;疗效;ADL-BI计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22-02
临床救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通过联合展开钻孔引流疗法+阿托伐他汀疗法,在对患者疾病症状充分改善的基础上,提升救治工作安全性,进而充分改善预后。为了解钻孔引流疗法+阿托伐他汀疗法联治措施在我院开展情况,在抽选80例因慢性硬膜下血肿、于2015年07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的同时,通过分组、展开不同疗法,旨在优化救治措施,同时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归,进而提升机体疗效。
1.临床信息及方法
1.1 临床信息
研究抽选80例因慢性硬膜下血肿、于2015年07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以临床救治工作的差异为依据分组。甲组共有39例,50岁~82岁,均值(65.7±11.33)岁;22例(男):17例(女);疾病情况:33例患者属单侧血肿,6例属双侧血肿。乙组共有41例,51岁~81岁,均值(66.6±11.90)岁;25例(男):16例(女);疾病情况:34例患者属单侧血肿,7例属双侧血肿,通过统计甲组病例、乙组病例上述信息,予以统计对比,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甲组39例统一展开钻孔引流疗法:(1)行局麻或者是全麻,定位机体血肿方位后,选中厚实点,设作穿刺部位,并展开常规消毒工作、铺巾工作等。(2)切口长度以3.0cm为标准,再逐层切开机体头皮组织、肌肉组织等,使其颅骨充分暴露后,即可展开钻孔操作。(3)对机体血肿成分体积进行判断,若体积偏大,需选中患者颞部及其顶部后,分别予以钻孔;若体积偏小,定位患者顶部后,予以钻孔即可。(4)对机体硬脑膜展开电凝,并予以切开,充分吸除血凝块成分后,留置专用引流设备,确保引流设备深入至血肿腔中约2.0cm左右,并予以妥善固定。(5)逐层缝合机体肌肉组织、头皮组织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约术后3d,酌情拔除引流设备。
同时,乙组41例联合展开阿托伐他汀疗法:术后,给予患者用药阿托伐他汀,晚上口服,每次20.0mg,每天一次,用药时长具体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判断。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所选病例疗效及其ADL-BI计分。(1)疗效。机体硬膜下的血肿成分已经充分消失,不仅症状缓解,而且积液残留量偏少,同时脑部腹胀质量良好属显效;机体硬膜下的血肿成分已经充分减少,不仅症状改善,而且脑部腹胀质量一般属好转;机体硬膜下的血肿成分未见变化,甚有增加属无效[1]。(2)ADL-BI计分。选择ADL-BI表对所选病例生活能力展开专业评估,得分及机体生活能力在临床上表现出正比关系。
1.4 数据统计
以SPSS 20.0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展开专业统计,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疗效及其ADL-BI计分的专业统计工作统一用(n,%)与(x-±s)展开,并且观察甲组病例、乙组病例上述指标统计值,客观展开比较,如若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 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展开不同疗法后疗效
甲组39例病例中,其有效率76.92%(30/39),乙组41例则是95.12%(39/41),(P<0.05),见表1。
2.2 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展开不同疗法前/后ADL-BI计分
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展开不同疗法前,甲组ADL-BI计(47.99±5.27)分,乙组(47.26±6.00)分,(P>0.05);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展开不同疗法后,甲组ADL-BI计(56.87±6.11)分,乙组(65.27±6.53)分,(P<0.05)。
3.讨论
曹德茂[2]等强调,硬膜下血肿本身属发生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疾病类型,不仅死亡率高,而且预后质量偏差,且通常会伴随着脑实质受损现象、脑内血肿现象发生,多以钻孔引流疗法展开救治,尽管该术式可充分清除血肿成分,但是却可能有颅内积液风险、复发风险、颅内积气风险以及癫痫风险等,预后条件较差。不仅如此,如果患者年龄偏老,对于手术疗法的耐受能力偏差,还可能会使手术风险增加,所以要救治工作中,还需联合展开阿托伐他汀疗法[3]。
一般而言, 患上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患者血肿液成分中的TNF-α因子、IL-6因子都会异常升高,以至于病情加重,而通过合理用药阿托伐他汀,在对机体血脂值充分控制的基础上,即可使其TNF-α因子、IL-6因子得到抑制,从而有效缓解机体炎性症状[4]。不仅如此,用药阿托伐他汀后,药品通过发挥抗氧化功效,还可以对自由基产生抑制作用,在对机体体内炎性症状充分调节的基础上,实现对机体血管内皮系统功能充分改善,从而提升疗效[5]。此次对对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展开不同疗法后,甲组39例病例中有效率76.92%(30/39),相较于乙组41例的95.12%(39/41)偏低,(P<0.05),同时甲组ADL-BI计(56.87±6.11)分,也比乙组(65.27±6.53)分低,(P<0.05),表明联治疗法应用效果优于单治疗法。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专业救治工作中,建议联合展开钻孔引流疗法+阿托伐他汀疗法,通过对机体疗效充分提升,在改善其ADL-BI计分的基础上,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加速转归,进而改善预后,推荐选用。
【参考文献】
[1]杨云娜,张茜,顾征,等.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NSE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58-60.
[2]曹德茂,武永康,王友伟,等.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2(2):83-85.
[3]卢峰,林世水,魏德.阿托伐他汀钙片配合负压密闭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9):51-53.
[4]陈小忠,王培,王玉玉,等.神经内镜下脑池改良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1):1019-1020.
[5]董保忠,张建斌,王超,等.凝血酶血肿腔冲洗预防高风险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颅骨钻孔引流术后复发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4):85-86.
论文作者:沈王振,潘云峰,金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血肿论文; 疗法论文; 钻孔论文; 硬膜论文; 病例论文; 机体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