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_亲子成长论文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父母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是一个系统

家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着亲密的联系和持续性的影响。影响某一个家庭成员的事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譬如,父亲在单位里受了气,回到家对妻子就没了好气,一开口就是恶声恶气;妻子颇感恼火,面对情绪不佳的丈夫却又不便发作,回头正看见儿子在墙上乱涂乱抹,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抱头鼠窜的孩子只好迁怒于好说话的奶奶,逼奶奶给他买了不少零食,才破涕为笑。可是,风波仍然没有平息,奶奶气不过宝贝孙子莫名其妙地遭到父母的打骂,又带着孩子到儿子、媳妇那里去兴师问罪……这大概是家庭系统的整体性和依存性的最典型表现。

所以,对于从小在家庭中长大、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来说,家庭这一微观系统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家庭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互动性。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对话:

“我做事像孩子,就因为你把我当小孩看待。”孩子抱怨道。

“我把你看成孩子,是因为你表现得像个小孩。”父母说。

不论父母还是孩子,都想用单一的因果关系来说明彼此的行为关系,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事实上,在家庭内部,在亲子交往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因果循环或互动交往,即某人的行为作为刺激,引发他人的反应;该反应又反过来作为刺激,引发另外一些人的其它反应……

父母影响孩子,孩子也影响父母

我们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尽管儿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深受父母或其他教养者的影响,但儿童绝不是被动地受父母的摆布,从而形成父母所希望的那些心理品质。教养行为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当孩子出生后不久,亲子间的互动交往就开始了。在父母教养孩子的同时,那个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小生命也在影响着父母的教养行为。孩子先天就存在许多差别,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个孩子身上管用,未必能令其他孩子同样称心如意。所以,父母得选择一种与孩子的个体独特性较为匹配的教养方式。

这种亲子间的互动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的。例如,有些婴儿出生以后喜欢别人拥抱、亲吻,父母会更多地给予他抚摸、微笑和亲吻,周围的人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孩子积极相处,孩子会慢慢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特点;成天面对一个脾气急躁的婴儿,则往往易使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丧失耐心,继而反过来影响婴儿,强化了孩子性格中的急躁因素。

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员,我常常会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携子带女来求助,设法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往往在一一数落孩子的一大堆“不是”之后,家长总不忘带上一句:“这孩子,真是……桑老师,这全靠您帮助解决了。”

然而,在仔细听取了这一大堆“不是”后,我常常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根本谈不上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些成人眼里的“不是”,其实恰恰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只是由于父母的不解才被判为“问题”。即便的确是孩子的“不是”抑或心理问题,通常又与父母及其教养方式有关。现在心理学家更多地主张,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家庭系统的失衡在其身上的表现。

所以,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并不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家庭系统中的其它因素,都可能成为铸成孩子“问题”的根源。例如,对精神疾病的分析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有着十分不利的家庭环境,只有12%的病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有着很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治疗法是在家庭系统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家庭成员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法将家庭生活看成一座冰山,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发生于家庭中那些所见所闻的事情,因为事实上这些事情仅占了家庭交往的一小部分,决定家庭生活质量的大部分内容则如同冰山那淹没于水中的部分,难以为人所重视和认识。这大部分“冰山”包括需要、动机、家庭交往模式等等。而事实上,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把握,离不开对整个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事件的关注。

家庭治疗法着眼于从家庭这一整体来帮助父母解决疑惑,分析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需要父母共同参与。这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参与,家长不是向咨询人员述说了孩子的行为与问题后就无事可干,只要在一旁静等心理咨询师开出“灵丹妙药”就可以了。

在父母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咨询人员会进一步向父母与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巧妙地探求父母与孩子间亲子交往的性质,找出孩子心理问题的真实根源。矫治的手段也不是单一针对孩子的,有的治疗建议其实是提供给家长去做的,目的在于改进亲子交往的方式,有助于亲子间的沟通;或者是对父母提出改进家庭环境的有效建议。

有的专家甚至建议,心理咨询师不要做得太成功。因为心理咨询师越是成功,父母就越会觉得自己在教养孩子方面是个失败者,从而把更多的期望寄托于心理咨询师。孩子也是如此,一旦他意识到父母不精于此道,便会转而寻求能与之“想得到、谈得来、玩得开”的那些人。因而,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不是那些有许多高明的手段使孩子服从于己并有所改变的人,而是那些善于促成家长提高父母意识、增进亲子沟通、帮助孩子进步的人。

标签:;  ;  ;  ;  ;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