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贺传松[1]2002年在《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文中指出滇西地区以其独特的构造环境,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火山活动的成因、监测与预报则是国际减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接收函数反演能够为滇西地区和火山地区的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高分辨的信息。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收集了滇西地区和五大连池以及腾冲火山区远震波形数据,开展了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研究,揭示出滇西地区以及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深部结构方面的一些重要地学特征,并探讨了相关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本文详细阐述了接收函数方法及非线性反演的研究进展以及相邻算法的基本理论。对不同噪声背景下的合成接收函数采用相邻算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相邻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噪音背景较大的情况下,算法仍能分辨出一些主要的速度结构,并能反映S波速度结构的整体轮廓。相邻算法具有全局搜索,提取健全模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这一非线性反演方法应用于滇西及五大连池与腾冲火山区的深部结构研究,得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五大连池火山区接收函数的反演结果表明:五大连池火山区下部存在广泛分布的低速结构,厚度大约在15—22km的深度范围内,S波速度在2.5~3.0km/s范围之间。低速体沿北北东向构造线性排列,与该火山区的构造格局基本吻合。个别埋藏深度较浅的低速结构可能是上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原火山口固结,阻塞了岩浆上涌的原始通道,下部岩浆寻找新的上涌通道而形成更浅部的岩浆囊。地震活动与低速体的存在部位具有对应关系。 腾冲火山区接收函数的反演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形成与活动明显受到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特别是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在此构造南侧10~20km的深度范围内S波为低速层,速度在2.5km/s左右。总体上看在大盈江断裂以南,台站下方的S波低速结构的深度范围基本一致,在该断裂的北部,台站下方的S波低速结构并不明显,这说明低速结构受到构造的阻控作用。 由于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所处的构造背景有较大的差别,深部结构即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体埋藏比较浅,一般在10~20km的深度范围内;五大连池火山区则相对较深,一般在15~25km的深度范围内。(2)腾冲火山区的莫霍界面与五大连池火山区的莫霍界面的埋藏深度有一定的差异,壳幔界限不十分清楚。(3)腾冲火山区较浅的低速结构在4~12km之间;五大连池火山区较浅的低速体在5~25km之间。(4)腾冲火山区的横向速度结构变化比五大连池火山区更为显着。(5)两个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均与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6)两个火山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低速结构表明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具有活动火山的深部结构特征,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滇西地区接收函数反演的结果支持了滇西地区S波速度整体偏低、地壳厚度由北向南渐次变薄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攀西构造带上地幔隆起、地壳减薄的地震学证据。揭示出横跨怒江、红河和小江断裂地壳厚度发生显着变化这一重要的地学现象。总体上看,怒江西侧的地壳厚度明显小于东侧,这表明怒江断裂可能是一条重要的缝合线。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两侧地壳厚度呈现急剧减薄的特征,在断裂处或附近地壳最厚,这表明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两侧的块体呈断块碰撞接触关系。研究还揭示出一个有待进一步证实的观测事实,洱源台可能属于二该L褶皱系,因为洱源台和云龙台地壳中的S波速度结构非常相似,如果这一认识成一立的话,那末,浪西地区所表现出空间上由西向东规律分布的造山带一缝合线、造山带一碰撞带,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滇西地区大陆动力学的时空演化过程,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贺传松, 王椿镛, 吴建平[2]2004年在《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地区地处欧亚板块碰撞或俯冲的边界地带 ,曾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 ,其地质环境和构造背景十分复杂 ,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选用国家、地方和流动数字台网的 16个台站的远震记录 .其中PASSCAL甚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 4个 ,提取有效接收函数近 2 0 0 0条 .两条测线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6 5 0km和 4 5 0km ,横切了滇西地区的一些主要构造单元 .研究表明 ,怒江断裂可能是一条具有俯冲性质的缝合线 .川滇菱形块体东西两侧的分界线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可能是直立的缝合线或碰撞带 .攀西构造带仍具有大陆裂谷的特征 ,即地表凹陷、上地幔隆起 .滇西地区的构造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造山带与缝合线相间分布 .滇西地区由北向南地壳厚度渐次减薄 ,S波速度整体偏低 .

贺传松, 王椿镛, 吴建平[3]2003年在《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地区复杂的构造环境,一直吸引着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该地区研究的深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相互映证、特别是通过地球物理手段对该地区深部结构的探测成为提升该地区研究水准的关键。八十年代以来,在滇西地区进行了大量不同方法和手段的地球物理工作,如叁维层析成像,人工地震测深等。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天然地震

参考文献:

[1].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D]. 贺传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2

[2].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J]. 贺传松, 王椿镛, 吴建平. 地震学报. 2004

[3]. 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C]. 贺传松, 王椿镛, 吴建平.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2003

标签:;  ;  ;  ;  ;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