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林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过去的林业造林方法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林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林业的发展对经济的运行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创建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专业的研究水平,促进现代林业造林及营林生产的科学管理。围绕此论点和实际工作经验展开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造林;现代林业;营林;生产管理;策略
引文
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要想不断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同时为生活和工作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环境,加大造林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林业的良好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和地域的情况,不断改进造林营林的方式,从而提升并创新林业造林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现代林业造林和营林生产管理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林业良性循环发展。
1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现状
我国地域广袤,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尤其是林地和山地这样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优质的基础。但是,从我国森林资源上来看,仍旧不够丰富。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森林面积低于国际平均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林业造林和营林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之前人们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且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导致很多林木受到了极大破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恢复。所以,植树造林成了现阶段非常重要的问题。
2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策略
2.1采用种子、枝干的造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在造林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培育幼苗的方法进行种植。该种植方式的树苗成活率较高,但在大面积种植时,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一些偏僻的地区,种植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引进新型的造林种植方式,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可选用种子造林。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快捷,但是在种植的时候,还要注意土壤内必须有充足的水分,而且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病虫害,因此要保持居住地方与种植区域有一定的距离。也可以通过枝干进行造林,某些树木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并且有着很强的成活率。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种子和枝干造林的优势,缩短造林的时间,实现明显的造林效果。
2.2选用方法要科学化
在营林造林时,林农只顾着种植,却对种植后的树木忽视了管理,导致很多树木干枯。所以,要想更好地发展林业,离不开对其的保护。相关技术人员要树立科学的防患意识,不能总是等到灾害发生后才采取措施,这样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采取措施不及时,则会酿成二次灾害。所以,可以积极地发挥生物科技方面的作用,做好预防。在向国外引进新物种的时候,要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虽然有些国外的树木品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且生长期非常短,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长成大树,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仍要提高对新物种的管理,面对营林工作,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减少对原有资源的破坏,科学种植,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存在。
2.3营林过程中要注重对珍贵品种的保护和对苗木基地的建设
我国有很多珍贵的树木品种,在营林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珍贵物种的保护,杜绝由于人员管理行为上的不当,导致珍贵品种的灭绝。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出台新的保护政策,同时,要明确相关林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奖罚分明。对于苗木基地的建设,要选用优质的苗木,如果在苗木阶段出现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规划,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在管理制度方面
不健全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制约着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我国近几年大力推动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虽然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解决。构建完善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可从下述两点着手。1)具体划分管理责任,构建责任体系,以管理人员为本,分配管理区域,管理人员对属于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林业事故承担责任,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片区加以管理,设立考评指标,包括存活率、覆盖率等,依据考评结构量化管理人员工作成绩,以明确管理人员个人经济收入。2)促进林业运营创新发展。目前,林业产业运营模式较为单一,以传统运营方式为主,种植数量、规模等科学性不足,且无良好的市场规范进行调整,因此整体运营效率不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鉴于此,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营林生产管理,以提升林业产业管理能力。
2.5 在产业结构方面
我国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林业造林体系。具体而言,种植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引进先进栽培技术,掌握种植经验,选购高品质的种子或树苗。需注意:若需要引入新树苗,应当综合考量其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加大林业产品开发力度,以提升经济效益与发挥生态功能为导向;还应当注重有效监管,避免出现造假、充数等现象。
2.6 在管理模式方面
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不断更新改良林业管理结构,推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明确营林生产管理细则。具体而言,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息息相关,通过制定合理的林业生态建设方案,首选绿色无公害管理模式,进行无公害生产,以获取最优的林业资源经济收益。在管理模式方面,以推行“绿色无公害”为原则,主要宣传零污染生产、高品质林木,杜绝生产农药残留、致病细菌等过高的农业产品,确保发挥林业资源的积极作用。例如,基于种苗系统,管理者应当主要选择优质品种,合理设置育苗基地规模,以提升营林管理能力。另外,需要采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林木苗,辅以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纤维材林,以保障林业稳健发展。再比如,若某林区森林覆盖面积大,但是产量较低,就应当从管理模式入手,建立现代化管理团队,从造林到补植进行全方位升级,并引入先进机械设备,积极推行现代化的作业方式,以提升产量,促进林区发展。另外,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其管理质量与效率均有所提高,能够为林区带来更多的效益,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均有积极意义。
2.7在生产监管方面
营林生产监管是保证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只有持续探究与实践管理方式,才能保障管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以此发挥管理的生态、经济效益。目前,工程化集约生产、集中连片生产是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主要方法,由于这两种管理方法均处于发展中,因此仍存在较多问题,可以采取下述两种方法进行优化。1)在选择林木苗或者林木种子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用先进技术,尝试新型栽培方法;在保证母树健康生长的情况下,优化栽培结构。2)在应用化肥方面,需要充分了解树木品种、生长的差异性,选择适宜的肥料。
3总结
我国林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大范围地对环境进行调节,减轻雾霾的存在。为此,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的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技术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管理林业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植树造林、保护林业的意识,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同时,林业的发展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提升林业的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9).
[2]徐健.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04).
[3]景小超,肖轶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7(04).
[4]连人豪.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问题探析[J].现代园艺,2019(4):213-214.
[5]曹金伟.关于现代林业造林对策与营林生产管理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88.
论文作者:温鸿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林业论文; 营林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 方法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我国论文; 树木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