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初期发展快,中后期发展放缓;第三阶段缓慢发展以及2014年出现译介研究高潮。这样的译介情况源于三方面的因素,即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学者的努力以及接受的差异。同时,莫迪亚诺在中国的译介也为中国作家提供借鉴、丰富汉语表达、增进中法友好往来。
关键词: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译介研究
引言
柳鸣九曾把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归于“新寓言”派作家,认为他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某种哲理寓意。近年来,随着莫迪亚诺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译本和相关研究都如雨后春笋,但关于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综述还付之阙如。因此,将莫迪亚诺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分阶段梳理、探讨影响其译介的因素以及译介的价值,以期为其作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莫迪亚诺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一)译介的历程
1.第一阶段(1980-1989年):起步晚、发展快
20世纪80年代莫迪亚诺的译介主要出现在文集(2部)、期刊文献(3篇)以及单行译本(2部),共有7部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朱延生是最早译介莫迪亚诺的人。研究文献主要有期刊文献(3篇)和著作(3部),但对莫迪亚诺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介绍,并无系统的研究。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对莫迪亚诺的译介起源于8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莫迪亚诺的几部重要作品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不同的译文,但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2.第二阶段(1990-1999年):译介发展先快后慢;研究比较深入,系统性不强
20世纪90年代关于莫迪亚诺的译介主要为单行译本(9部)和文集(3部),1992年甚至出现了漓江出版社集中翻译莫迪亚诺作品的小高潮,但是从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后,关于莫迪亚诺的译介发展缓慢。相比较而言,关于莫迪亚诺的研究发展更快,不但有许多分析莫迪亚诺作品的文章出现在报刊杂志上(10篇),很多著作(6部)如文学辞典、法国小说史也收录了莫迪亚诺,比之前的研究更深入,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
3.第三阶段(2000—2014年):译介发展缓慢,但出现高潮;研究初具规模
比较而言,关于莫迪亚诺的研究发展迅速、初具规模,但系统性不强,2014年出现了莫迪亚诺作品翻译的高潮,主要有译本(9部)、文集(2部)以及期刊(1篇)。与此同时,有关莫迪亚诺的研究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中包括期刊文献81篇,著作9部,学位论文6篇,2014年甚至发表相关文章43篇,这说明莫迪亚诺的作品已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二、影响译介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及政治关系
我国对莫迪亚诺的译介研究起步晚,但在8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加紧步伐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除此之外,中法关系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国高层频繁互访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经贸科技合作更推动了文化交流,为莫迪亚诺作品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徐晓亚等)
(二)学者的努力
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为莫迪亚诺的译介提供了动力,从事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的学者为西方现当代作品的“合法化”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转引自张晓芸)。很多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如柳鸣九等为莫迪亚诺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做出不懈努力,让莫迪亚诺的优秀作品得以与读者见面,有些经典作品如《暗店街》甚至出现了几个译本,他们的努力对于莫迪亚诺译介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接受的差异
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中法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为译介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莫迪亚诺的译介依然在这两个阶段缓慢发展。究其原因,是接受的差异所致,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现实需要来选择作家的作品[18],中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莫迪亚诺的作品并未被广为接受,所以译介发展缓慢。除此之外,诺贝尔文学奖的效应和版权问题也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译介的价值
(一)为中国作家提供借鉴
莫迪亚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不但丰富了中国的翻译文学,更为许多中国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编剧史航称,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受到《暗店街》很大影响。王小波在《小说的艺术》中谈到,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卡尔维诺、尤瑟纳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19]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喜爱莫迪亚诺的作家受到过他的启迪。
(二)丰富汉语表达
莫迪亚诺的小说让中国读者感受到异国风情,也给汉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汉语更具生命力。因为有些译者在翻译莫迪亚诺作品的过程中会采取直译的方式,经过时间和读者的淘汰之后,会有相当一部分直译的、带有法语色彩的词保留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而此时,这些词语已经是汉语中的一部分,汉语也因为这些词语而变得更丰富。
(三)增进中法友好往来
通过《暗店街》、《环城大道》等作品,很多中国人看到了德国占领法国时期的黑暗社会和那时普通法国人悲惨的命运,加深了对法国的认识。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推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当年获奖的法国作品是莫迪亚诺的《夜半撞车》(谭立德译),莫迪亚诺发来了一封致中国读者的信,表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距离。这些都为中法互办文化年增色不少,有助于中法友好关系的发展。
结语
莫迪亚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起步较晚,他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初期发展快,中后期发展放缓;第三阶段缓慢发展以及2014年的译介研究高潮。这样的译介情况受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学者的努力以及接受差异影响。而莫迪亚诺在中国的译介给中国作家提供借鉴;可以为汉语表达注入活力和生机;更有助于巩固中法之间的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1]柳鸣九.法国二十世纪文学概述[J].群言,2004(12).
[2]柳鸣九.莫狄亚诺在八十年代的变奏[J].当代外国文学,1993(2).
[3]柳鸣九.莫迪亚诺的魅力——莫迪亚诺小说三种[J].当代外国文学,1991(2).
[4]徐晓亚等.百年中法关系[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5]张晓芸.“垮掉派”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
[6]郑克鲁.现代法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秦宏.毛姆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
[8]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罗丽丽(19912-),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论文作者:罗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迪亚论文; 中国论文; 作品论文; 汉语论文; 法国论文; 中法论文; 年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