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海河发展的天津——港城融合、生态典范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因水而立,依水而生,其称呼出现于明永乐初,寓意“车驾所渡处也”,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天津作为漕运必经之地,城镇主要以三叉河口码头为中心,沿着海河形成半月形格局,城市建设秉承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精髓。这期间天津的城市空间、都市文化以及滨水关系都是极具特色的,某种意义上是港城一体发展的典范。
二、滨河走向滨海的天津——百年跨越、港城分离
天津随着城市扩展,港口和商埠功能由三岔河口向下游自发拓展,这一阶段为港口功能发展的酝酿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主要城市功能依然围绕天津老城区缓慢拓展,而塘沽地区的临海产业功能缓慢发展。开发区到滨海新区成立,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进一步整合天津东部临海地带,将天津港、天津开发区、天津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这期间天津实现了战略东移,滨海新区初步形成现代化经济新区。
经过百年发展,天津形成哑铃状的城港空间格局,滨海地区主要以围绕港口的生产功能为主,老城区生活功能并没有随着产业向滨海地区拓展,港与城的港城关系呈现分离状态。
三、滨海时代将何去何从——港城再融合的新典范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伴随自由贸易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迎来发展新契机。滨海新区是当下全国发展的热点,国家战略的主要承载体,也是各种政策以及资金的汇集地。现阶段滨海新区实现港城融合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
四、生态城思考——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滨海活力城区
1、生态城具备打造世界级滨海活力城区条件
生态城是承接水韵,塑造滨海生活的首选之地。
生态城拥有京津冀核心区唯一成规模的滨海生活岸线。生态城海岸线长度45公里,是区别于港口和工业岸线的生活型海岸线,生态城具备临海、亲河、靠湖等条件。
生态城具备优质生态环境的基础。
生态城已经汇集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资源。已有航母主题公园、国家海洋博物馆、南湾滨水景观区等景点,这里还保留着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的贝壳堤古海岸遗址。生态城具备“海”与“河”双重文化的印记。
生态城有吸引人口进一步集聚的良好条件。
宜居与品质已经是生态城吸引人口的一张名片,随着轨道及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生态城在环境品质吸引人口方面将持续强化。
2、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城核心理念
生态城应该坚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框架。
3、平衡人、业、城三者关系,强化造血能力
首先,把握新城规律,紧扣城港融合脉搏
如何精准把脉新城规律,从容掌控人、业、城三者平衡点是新城建设的关键。通过对标苏州工业园发展历程,生态城已经走过第一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核心是“土地”、“速度”和“产业聚集”。随着进入均衡发展期,生态城应关注“人气”、“品质”和“产城融合”。在转型的背景下,紧紧围绕新城发展第二阶段核心诉求,从容掌控人、业、城三者平衡点,形成安居与乐业平衡状态,进一步强化自身造血功能,以水活城,以人定城,以业育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寻求“人”与“业”再分配契机
在滨海新区主城区尚在填充,外溢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生态城面临问题与30年前深圳的南山区相似。南山经验表明:如何强化差异发展,寻求“人”与“业”再分配契机才是关键。生态城在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在注重培育人气的同时,应该强调“安居”与“乐业”并重,在产业发展与居住新区之间不断平衡,与此同时,强化生态优先,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此外,充分预留发展空间,承接新机遇,新定位,新动力。
4、将生态城打造为国家级的全域旅游休闲区
以水系、绿道、湖面以及海资源为依托,注重营造“魅力休闲空间”,迎合未来庞大的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营造全域休闲空间,在周末、长假和春节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游客到生态城来度假,探索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模式,寻求一条服务业带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强化以TOD经营理念引导生态城开发建设
随着三区合并以及轨道线的进入,原有的规划体系需要进一步检讨,站点建设需要与规划的中心体系进行匹配,需要强化轨道站点与已有或者正在建设的各功能中心的联系。
以TOD为依托,培育近期新热点。
通过评估滨海新区各大功能板块,从人口与功能角度看,各功能板块均处于集聚阶段。对于生态城而言一定程度上面临竞争关系,人气集聚依然是近期各功能板块的首要问题,目前需要重点考虑利用轨道站点集聚人气,打造生态城的新门户,激活低效空间。
合理控制TOD沿线土地开发节奏。
TOD的建设将会激活沿线土地价值。新城建设经验表明,轨道沿线“控”与“建”是并重的。以深圳为例,即使在深圳土地已经寸土寸金的今天,南山依然留白了一些白地,作为未来战略的承载体。生态城应充分考虑与评估轨道沿线土地价值与潜力,提前考虑与预留主次中心、公共配套设施以及战略性功能板块。
考虑高铁站向生态城延伸的可能。
生态城也应充分考虑高铁站未来向生态城内部延伸的可能性。做好未来拓展的空间,为无缝对接北京预留空间,为打造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滨海门户地区做好充分准备。
6、把行动规划作为生态城路径探索的突破口
新常态下谁先率先解决了先进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之间的路径问题,谁就能把握下一轮发展的先机。如何实现决策与微观操作的衔接,强化执行力,统筹政府各部门工作将十分关键。
以行动规划搭建远景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生态城充分利用中新合作、绿色发展示范、优质滨海生活岸线、环境景观以及土地资源五大优势,把握绿色发展、开发新格局、与区域格局重构三大机遇,通过交通、服务、环境、产业导入四大策略,推进精心定位,细化目标、整合资源、高效决策、路径策划、汇聚动力、空间模拟以及动态演进等系列行动措施。
创新行动规划成果,形成目标计划分解和项目地图。
五年计划分解为年度计划,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土地供应与产出效率校核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各类开发项目,明确用地布局;将项目按照发展需求和潜力分配到年度计划。
建立配套考核机制。
将项目按照投资类型、管理部门进行分解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可统筹、可实施、可负责。
五、结语
对于生态城而言,我们如果能够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理念,以打造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滨海门户为目标,紧抓住港城融合契机,精准把脉新城建设的规律,不断思考在滨海新区的定位,以“行动规划”搭建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可靠桥梁。那么,我们相信生态城一定会成为滨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论文作者:刘泽洲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生态论文; 滨海论文; 天津论文; 功能论文; 滨海新区论文; 港城论文; 新城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