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半卧位在全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的应用论文_宁荣,李春芳,冯海江(通讯作者)

陆军总院二六三临床部

【摘 要】目的 探讨卧位在全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的应用。方法 对120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患者进行两种不同体位护理。结果 改良半卧位在全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护理有良好效果。结论 对全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患者采取逐渐提高卧位的方法,既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了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卧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erpnoea syndrome,OSAHS)是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疾患,是一种慢性、隐匿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1]。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手术治疗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方法之一。术后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我科和耳鼻喉科联合对120例OSAHS患者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加舌体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回病房6小时内,采取改良半卧位的方法进行研究,改良后卧位对预防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舒适度的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的保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患者为2012年7月~2016年10月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加舌体部分切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28±12.87),实验组:男性5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53±12.4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体位组,手术后6小时以内要求患者去枕平卧,根据情况选择头位(偏向一侧)。实验组:采用改良半卧位方式,具体方法为:术后1—2小时给予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床头10°—15°,2---4小时抬高床头15°—30°,4小时后抬高床头到45°。

1.3 观察指标(1)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包括出血、水肿、感染);(2)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访视表,采用VAS量表,将患者咽部的疼痛情况量化;(3)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对术后1周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6.0%,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为3.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体位是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姿势,也是影响病人呼吸、循环功能、进而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4]。术后选择合适的体位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疲劳,提高舒适都均有很好的作用。

术后早期受麻醉吸入药物的残余作用,呼吸中枢仍有一定的抑制。术后给予平卧位,由于呼吸抑制,肺容量降低,呼吸功能不能尽快恢复,可导致潮气量减少9.2%[5]。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机体完全处于松弛的情况下经历手术,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已经造成身体受压面,受压点,部分伸展肌束的疲劳和血供障碍,术后如果继续维持同种体位,可导致损伤的积累,甚至发生局部损伤区域微毛细血管反应,聚积致痛物质,产生痛疼[6].目前全麻术后传统采取去枕平卧位,六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发生呕吐误吸导致窒息或者引发吸入性肺炎。其实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头部位置降低使咽喉部位置相对抬高,并不利于呕吐物、渗血的排出,反而使其更易倒流入咽部引起恶心、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手术时的强迫体位已经使患者很疲劳,术后继续6小时的被动卧位更加重患者的不适感,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加重患者的焦虑,使患者疼阈值降低,增加患者术后心理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加舌体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采取逐渐提高卧位的方法,既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了提供重要保障,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雍垂腭咽成形适应症(杭州)[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6):403-404

[2]张静,赵琦,陆蓓娜,等.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22,46(1)83-84

[3]李铮,全麻腹部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康复关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6,19(8)137-138

[4]王晓莉,于海荣,张燕南,孙雪梅,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早期低半卧位的应用效果2014,31(18)

[5]陈慕瑶,罗永丽,陈旭素.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体位护理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8-219

[6]苏桂芳.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2):156-157.

论文作者:宁荣,李春芳,冯海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改良半卧位在全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的应用论文_宁荣,李春芳,冯海江(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