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李延兰 孙晓梅 (甘肃省武威市肿瘤医院药剂科感控科 7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中药理气的作用原理;方药及理气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中药理气的临床应用,方药作用原理,探讨中药理气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结果 通过理气活血方药的原理和临床疗效的研究,为提升中药理气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取得更佳的疗效。结论 中药理气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关键词】 中药理气 消化疾病 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70-02
理气是中医治则的一个大法,祖国医学中用理气法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理气药物的内容很广泛,如行气、破气、降气、补气等,本文主要谈狭义范围的理气方药(降气、行气方面)。
一、理气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
1.祖国医学把人体器官分为脏与腑两大类。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通为用。即然六腑以通为用,因此,理气疏通气机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而消化系统的胆、胃、小肠、大肠均属于腑,和气机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和肝虽属脏,但脾气主升发,肝主疏泄,都需要气机调畅,升降得宜才能执行正常功能。因此,理气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
2.消化系统疾病表现气机失调的症状较多,如肝气郁结则胁助不舒,少腹胀痛。脾胃气滞则脘腹胀闷,腹部隐痛:不思纳食。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呃逆。小肠气滞,不通则痛,腹胀、肠鸣。大肠气滞则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等。疏通气机常是治疗上不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
二、理气的临床应用
1.慢性胃炎:以中药辩证论治:重用理气药,如乌药、川朴、枳实等。临床上常遇到一些低酸性胃炎,有恶心、嗳气、上腹胀满等症状。脾胃虚寒,中焦气滞,胃气不降,常是此类病人的共同病机。理气药治疗可起到温中散寒、理气降逆的作用,使胃肠功能增强,逆蠕动减少而症状消失。
2.溃疡病:本病肝胃气滞型临床表现以脘腹胀痛,胁肋不舒,食后作胀,嗳气呃逆等。
3.理气药在临床用途较为广泛,用以治疗脾失健运、胃气不降、顽固性呃逆、神经性呕吐等都有一定作用。
4.根据古医文献记载:《内经》指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用和济生方》说:“脾虚则生寒,寒则四肢不举、饮食不化,喜意吞酸,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常多思虑……”。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夫脾胃虚弱……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综上所述,古代医籍描述脾虚症状比较集中在食欲减退,大便溏泄(或便秘),腹胀满:肠鸣、嗳气、吞酸、气弱神疲等。这于用理气药辩证治疗脾虚上有一定意义。
三、运用理气药的注意事项
1.理气药种类较多,需有一定针对性用药。气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虽极常见,但在辩证用药时,应注意气虚、气滞、气逆和中气下陷及气脱导等多病证之不同,应加以鉴别用药。
2.祖国医学认为理气药多属香燥之品,用之不当,容易耗气伤津,在使用时应妥善掌握,并加以观察其副作用。
3.理气药在临床常结合其它药物共同使用,如在理气行水、理气解表、行气活血、理气定喘、理气化痰、理气调经、理气开窍、理气攻下等,只有准确的辩证用药,才能在治疗上取得较大的效果。
四、理气方药作用原理的探讨
1.理气活血药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VEC)不仅具有屏障及物质转运功能,而且还可产生释放t-PA、PAI、PGI2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凝血及纤溶过程的调节。因此,VEC受损时,将导致机体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促使血栓性疾病或血瘀证的发生。有学者指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1]。根据中医理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观点,理气活血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治法,近年的研究表明,VEC损伤可能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CEC计数显示是目前活体内唯一可直接而特地反映VEC损伤的指示物,其数量可反映VEC损伤脱落的程度[2]。据相关实验报道:通过造摸后大鼠血中,CEC数量明显增多,同时VEC的凝血,纤溶功能也发生变化,表现为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强;PGI2含量明显降低,PAgTmax升高。表明VEC严重受损,脱落增加,其抗凝、纤溶功能降低,使血液呈现高凝、高聚,低纤溶的“血瘀证高流变性”状态[3]。
在临床实践中,理气活血中药主要用于气滞血瘀证。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根据血瘀证与VEC损伤密切相关理论,推测理气活血中药的疗效可能与调理VEC的功能有关。据实验研究显示,理气活血中药有一定的恢复纤溶,增强抗栓作用;表明理气活血中药能增强VEC的抗凝、抗聚集功能,其临床常用代表性药物,如檀香、枳壳、丹参、川芎等。其中PGI2对血小板功能的这种潜在影响,有利于维持VEC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VEC保护作用[4]。从而证明,理气活血中药不但可防治VEC损伤,而且能增强VEC的抗凝、抗纤溶功能,这可能是理气活血中药治疗血栓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5]。
2.有兴奋胃肠平滑机,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理气药物如枳实、枳壳、木香、砂仁、白豆寇、公丁香等大部分均有增强胃肠蠕动的药理作用。例如动物实验枳壳枳实煎剂对兔及小鼠等清醒动物的慢性胃瘘肠瘘都有一定兴奋作用,能使肠胃运动收缩节律整齐有力。这样对各种胃肠张力减退或功能减弱的消化系统疾病就将会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如近年来对胃溃疡发病学说研究进展之一是发现此种患者有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尤其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理气类药物有增强胃肠蠕动,从而减少胆汁逆流的可能。
3.抑制胃肠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已知乌药、陈皮、菖蒲、肉豆寇、霍香等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胃肠痉挛性疼痛,使症状减轻。
4.抑制消化液分泌或中和胃酸。目前,仍认为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最终形成溃疡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刺激胃肠道炎性病变产生疼痛的原因之一。天津市南开医院研究:中药理气开郁药能降低由结扎幽门所致的大白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率和减少胃液分泌,降低游离酸度。元胡、肉豆寇(大量时)、洋金花等有抑制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而降逆潜镇药代赭石、煅瓦楞、煅牡蛎等直接有制酸作用。
5.增加胆汁分泌和促使胆道括约肌松驰。柴胡、郁金、木香、制香附、厚朴等药物可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道括约肌松驰,因而有利于胆石的通过或胆道蛔虫的退出,达到治疗目地。遵义医学院等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发现中药“排石汤”可使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十二指肠乳头肌舒张。大量实验证明:木香、厚朴、枳壳、枳实、陈皮、青皮、香附、元胡、川楝子等理气药具有降低十二指肠和小肠平滑肌张力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胆石的排出。
6.抗病毒:抗菌或驱除肠寄生虫。柴胡、槟榔、厚朴、公丁香、木香、川楝子、升麻等许多理气药已发现分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抗菌或驱虫等作用。例如厚朴煎剂用试管稀释成1:320对肺炎双球菌。1:160对甲型链球菌。1:80对乙型链球菌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这样对胃肠道炎性疾病可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当前对理气药物的中草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还很不够,理气药种类很多,因而它的药理作用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机能、机转有待研究发现,如像对胃肠道激素的影响等,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发现,科学的不断进步将会更进一步的推动中医中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姜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血瘀证.中国中西医综合杂志,2000 ;20(2):154
[2].钱睿哲,龚永生,张明等,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血证时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12(5):451.
[3].陈可冀,马晓昌.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487.
[4].Sinzinger H,Rauscha F,Fitseha P,et al.Beneficiql effect of PGI2 on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Basic Res Cardiol,1988;83:597.
[5].赵建宏,林琳,曹卉等,理气活血中药防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2001;6(1)41.
论文作者:王建英,李延兰,孙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作用论文; 中药论文; 胃肠论文; 损伤论文; 内皮论文; 方药论文; 功能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