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6462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创新历史教学是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肩负的任务和使命。从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任务出发,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和知识积累是初中历史教育并重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从学科核心素质入手,创新历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77-01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构建一个高效、多元的历史教学体系。下面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四个维度作具体探究。
一、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上进行创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将培养的目标由单一型的能力与素养向综合型的素养转变。如历史知识识记,在核心素养下既要让学生记得住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判断知识或结论的正确性与否,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只有放到历史核心素养下,转变原有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建立起素养课堂或素养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创新教学应通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转移到服务,最终形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到探索自己为什么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初中高效历史课堂的建设,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探究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内外两个班级的融合。初中历史课的内外融合,使历史教学摆脱了功利主义考试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创新为探究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历史素质。
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方式的转变上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丰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历史教师提供了三方面的创新思考: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新。创新教学情境,要从构建、理解与实效等出发,通过对学情的考察,以学生兴趣为情境基础加以创新。如对于当前的中学生而言,动漫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那么在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动漫的形式进行构建,从而达到创新历史教学的目标。其次是合作教学的创新。要维护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处理好师生教学中的关系,创新历史合作教学。以学生学习需求与历史探究为导向,对教材、教学内容与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引导、合作、探究式的历史教学新方式。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必须融入其中,形成导、学、究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才能保障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有机联系。最后是拓展教学的创新。合作教学的创新使得学生逐步走向探究式学习,那就必须带来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历史教师要通过拓展教学的创新,解决深度与广度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客观促进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美、英、法、德、日等国家为此提供了公费留学的指标。那么历史教师就要从侵略的本质对这种客观促进作用加以拓展,引导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本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三、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转变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创新教学手段,既要把多媒体、新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起来,又要使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联系,才能达到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师可以集中若干种信息手段,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内在的教学逻辑。如可以将微课、PPT、视音频等都制作成一个缺少教师的慕课形式,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准备定位,把教学内容、问题设置、教学互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全部融入到其中,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自然衔接,渗透其中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就如春风化雨浸入学生的心田。以“五四运动”为例,笔者在本课教学中,不仅制作了精美的PPT,而且还把电影《我的1919》中最精彩的部分——顾维钧演讲的片段创新性插穿到教学过程中,并提出探究的问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什么没有得到,反而还要被列强瓜分呢?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后,学生们就能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并结合“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探究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其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手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的帮助。
四、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转变上
只有创新历史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使历史学习在学生成长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要把人文学科的交叉实践与研学旅行等形式结合起来,通过人文学科交叉实践,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学习,才能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其价值。创新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以某一主题开展的相应活动。如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年,创新其教学实践不仅可以组织五四征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常规性的活动,检测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五四史实探究实践来还原五四运动及其意义。如通过网络远程查看北京、上海等地博物馆的五四运动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形成拓展学习的资料,这一过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有效。第二是通过VR技术及软件应用,开展实时探究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R设备与相应软件,在课余时间对学习的史实进行实地考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学实践发挥学习成果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反馈学习成果。
总之,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四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能满足学生历史学习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秀兰.初中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J].学周刊,2018,(20):77-78.
[2]张云.初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2):55-56.
[3]成玉丹.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J].名师在线,2018,(20):28-29.
论文作者:李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素养论文; 历史论文; 核心论文; 学科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