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10min与拔管后10min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手术时、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直肠癌根治术;麻醉疗效
直肠癌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1]。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直肠癌根治术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麻醉作为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往手术大都采用全身麻醉,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容易对患者的呼吸、中枢神经等系统造成干扰,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院对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7.9±4.7)岁;体重为45~75kg,平均为(59.3±4.6)kg。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58.4±5.1)岁;体重为46~76kg,平均为(60.2±4.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30min两组患者均给予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若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症状,可将阿托品更换为0.5~1 mg长托宁。对照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采用0.25 μg/kg右美托咪定+0.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依托咪酯+0.1mg/kg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诱导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并采用5~8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术中间歇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以保持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方法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方法具体为:患者取侧卧位,选取患者T11~12间隙垂直进针穿刺,注入3 mL 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试验,待确认无腰麻后给予硬膜外注射13mL 2%利多卡因,将麻醉平面维持在T8~L2,术中间断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分为优、良、差三级。优:肌肉完全松弛,无痛感,不需辅助用药。良:肌肉松弛尚好,可感觉轻微疼痛,但不需辅助用药。差:肌肉松弛效果较差,疼痛感激烈,服药辅助麻醉药物。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记录观察患者麻醉前10min(T0)、插管时(T1)、手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min(T4)的血压及心率变化。(3)记录观察患者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中,优18例,良15例,差2例,麻醉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中,优14例,良12例,差9例,麻醉优良率为74.3%;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
观察组中,T0、T1、T2、T3、T4的血压分别为(95.4±6.1)mmHg、(100.9±5.2)mmHg、(104.7±8.6)mmHg、(96.9±6.4)mmHg;T0、T1、T2、T3、T4的心率分别为(74.1±4.9)次/min、(76.4±6.1)次/min、(81.1±6.5)次/min、(74.3±6.9)次/min。对照组中,T0、T1、T2、T3、T4的血压分别为(96.1±5.4)mmHg、(109.9±5.9)mmHg、(108.9±9.1)mmHg、(97.2±6.3)mmHg;T0、T1、T2、T3、T4的心率分别为(74.2±5.1)次/min、(87.1±8.4)次/min、(89.3±6.9)次/min、(75.2±6.5)次/min。麻醉前10min与拔管后10min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手术时、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胃肠道反应、血压异常或心动过缓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胃肠道反应、血压异常或心动过缓分别有2例、3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肠癌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早期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直肠癌根治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法,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体动等现象,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以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以往收治治疗的过程中多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松弛肌肉,使患者意识及反射出现暂时性丧失,虽然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容易对患者的中枢神经及其他系统造成干扰,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且单纯全身麻醉需大量麻醉药物,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年来,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推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仅对交感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而且麻醉药物用量少,对患者机体功的损害较小,可避免患者产生应激免疫反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
在本研究中,插管时、手术时、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ee Taek-Gu,Lee Sang-Jeon. Transanal single-port microsurgery for rectal tumors: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under spinal anesthesia.[J] .Surg Endosc,2014,28(1):271-80.
[2]Liu Peng,Bao Haidong,Zhang Xianbin et al. Better operative outcomes achieved with the prone jackknife vs. lithotomy position during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J] .World J Surg Oncol,2015,13:39.
[3]Pei Lijian,Tan Gang,Wang Lei et al. Comparison of combined general-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effects on survival and cancer recurrence:a meta-analysis of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ies.[J] .PLoS ONE,2014,9(12):e114667.
通讯作者:侯东男,1982.4,男,汉族,辽宁省,硕士,主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研究方向:神经阻滞麻醉、心脏外科麻醉、危重症麻醉。
论文作者:张楠楠,濮雅楠,侯东男(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患者论文; 直肠癌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