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_钟飞迎

PPP项目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_钟飞迎

陕西华夏招标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PPP项目是当前社会发展那种一种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与社会建立起相互合作的融资模式,由于其具风险性高,在PPP项目的运行中审计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当前PPP项目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有助于PPP项目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PPP项目;审计;审计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新时代,PPP模式凭借着诸多的特点,在服务领域得到推广,不同于传统的项目结构模式,PPP项目在应用中能够推动政府部门的能力、促进市场活跃性特别是在风险的规避和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PPP项目的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的研究及成果都很少,缺乏相关的指导文件,必须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PPP项目的审计效率。

1相关理论概述

1.1PPP模式

PPP模式是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合作模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公共部门与私立部门之间的联系,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自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特点,促进项目的发展,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共同的目标和策略,同时承担对项目的风险和利益,实现盈利目的。PPP项目由于涉及到公共部分,所以在运行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以相互合作的模式,促进项目的发展。

1.2PPP审计

随着PPP项目的不断增多,其项目数量和投资额都在不断增加,其中涉及了建筑、水利、市政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审计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我国对于PPP项目的审计工作还未得到全面推广,只是在项目投资审计与政策跟踪审计方面有所涉及,结合PPP项目的整体发展来看,这些内容还远远达不到使用需求,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文件,造成PPP项目审计工作的落后。

2PPP项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PPP审计缺少审计法定授权

我国对于审计工作已经颁布了《审计法》其中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应该进行预算和决算的审计监督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共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公共项目的建设采取多种模式运营方法,在资金方面PPP模式得到发展,项目的资金来源不在以政府部门为主,而是融合了社会部分的投资,从整体的方向上来看,项目还是处于公共项目的位置,需要政府部门配合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这种新模式下的公共项目,相关的审计部门是否有权限进行监督,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定授权,PPP项目的运行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2.2PPP绩效审计机制缺失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PPP项目,但是在具体的运行中审计机关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没有发挥出自身在PPP项目运行中的监督职责,在升级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内容还不完善,比如: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运用的方法和过程都存在一定的确实,没有办法真正的进行PPP审计工作,虽然审计机关已经有了对PPP项目的审计意识,但是还没有展开相关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的不足。

2.3绩效审计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提高投资绩效的目的

绩效审计是当前PPP项目运行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审计方法,主要的中心内容在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政府投资效果得到良好的收益,相比于传统的审计工作,不仅做到了审计效果,还给予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绩效审计主要表现在最后的竣工计算阶段,虽然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事后评价并不能对项目的整体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仅仅做到时候的绩效评价,也就对项目的实质起不到什么作用。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存在严重的缺失,没有严格的审计标准和相关指导政策,没有起到投资效益的审计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全过程审计尚未实现

我国对于PPP项目的审计工作还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的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于建设阶段,虽然已经做出了提前的预判性审计,但是效果仍然不乐观,在公共项目资金运营的过程环节,并没有在审计的范围内。

2.5招投标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但提升,在招投标过程中,项目单位往往会通过降低报价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优势,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建设单位为了控制成本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缺乏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另外,为了加快PPP项目的建设,在没有进行招投标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建设,由于缺少相应的项目建设程序,PPP项目的审计工作遇到很大问题。同时,政府部门作为工程项目的监督部门应该具有一定的审核力度,缺乏对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视,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和监督调查制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工程造价工作的滞后。

3优化措施

3.1强化PPP项目合同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对于PPP模式下项目建设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没有一个健全的审计策略,在前期的合同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足,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审计单位根据合同中的内容,维护公共利益与投资方的合法权益,对合同的审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于合同条款所表达的正确意义,在维护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降低项目的成本费用,做好相关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合同在建立中,要根据法律法规中的内容进行编写,明确其中的内容、结构,切实做到与实际相符。对合同的审查要做到公正、合法、有效,确保过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2实施跟踪审计方式

PPP项目在运行中,如果审计在后期才接入,那么势必造成对前期问题的无法解决或调解起来造成一定损失,实施跟踪审计能够将审计工作融入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具有监督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做好全过程的项目审计监督。这种跟踪审计的方式,能够实现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及时发现PPP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发挥出审计特有的预警功能,对问题进行解决消除,降低项目运行中的风险,创造更多的有效收益。但是,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单位不能对项目建设直接造成干预影响,提出建议,并不是对此进行决策。

3.3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项目运行中首要的基本条件,在现代化的技术领域中BIM技术得到应用,对于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有显著提高。审计部门应用BIM技术进行项目全过程的数据信息整理,实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实现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做好审计工作的及时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审计部门利用BIM技术,建立PPP项目的模型,进行项目清单的核算和进度分析,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够掌握项目当前的信息,有助于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4投资绩效审计评价

PPP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方式提高审计水平,这种方法的运用需要有标准依据,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实现项目的审计评价,确保过程的效率性、经济性。主要可以分为前期的论证阶段,从项目立项到合同签订做好工作的梳理;项目实施阶段,做好过程中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的监督审计;后期竣工运营阶段,项目是否实现切实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好各个阶段的绩效审计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的项目建设虽然在我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应用,但是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发展的还不够成熟,PPP项目的运行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国家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审核是非常重要的,在审计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工作能力,在进行PPP项目的审计时也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风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PPP项目的审核应该进行更加科学的审计和监督,确保投入方能够收到很好的效益,从多方面的角度优化审计策略,对PPP项目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亓霞,柯永建,王守清.2009.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5):107-113.PH

[2]孙凌志,贾宏俊,任一鑫.2016.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3).

[3]严晓健.2014.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应用及审计重点探讨[J].审计研究(9).

论文作者:钟飞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PPP项目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_钟飞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