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晁启军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晁启军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快,房地产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各省各地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起。在施工期间,要关注很多质量方面的问题,防水防渗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把控好防水防渗关,对提升建筑安全性、降低建筑建造成本、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我国建筑中出现渗水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分析合适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防水防渗;技术分析

一、出现渗水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施工过程不够规范,质量较低

理论上来说,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出现渗漏水的概率就能够降到很低的水平,难以发生质量问题。但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对建筑施工的需求增大,很多施工方通过削减管理程度甚至不加以管理来提高施工速度,赚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行为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后果,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这要求施工方提高管理强度,对不安全不规范的施工行为进行处罚,切不可出于利益或偷懒而放松管理。

(二)建材质量不合格

前些年,“豆腐渣工程”走红。这五个字的含义主要是讽刺一些建筑粗制滥造,容易损坏,就像豆腐渣一样。这个词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反映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低下、建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非常严重。

建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范围是很广的,只要有任何一项规定没有达标,都属于不合格建材。有的建材可能只是扭曲变形,虽不达标,但危害不是很大。但有些建材强度低、硬度差、防水性不好,是不适合投入实际使用的。建筑方使用这些次品建材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但使用劣质材料搭建的建筑,防水性能很差,严重影响到住户的日常生活体验。

(三)施工专业性和科学性不高

当前我国施工方普遍不注重在施工规划方面的投入,负责管理的人缺乏对施工进行把控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工程整体的专业性往往不高。此外,非专业、非科学的规划还会导致最终施工质量偏低,导致建筑渗漏问题时有发生。这对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中最容易出现渗水问题的位置有:厨卫、屋面、窗口外墙。针对这三个地点,笔者在此介绍相应的防水防渗技术。

(一)厨卫防水技术

厨房、卫生间中连接着很多下水管道,后者还时常会配置卫浴设备。当管道和这些设备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渗漏,随之导致室内渗水问题。除去材料老化的影响,不规范的安装和建设也会导致管道频繁发生漏水情况。因此,在建设厨房和卫生间的时候,除去基础的建筑防水工作,还要严格对管道的防水性能和接口进行把控,提高整体防水防渗水平。此外,对卫生间地面的坡度也要有科学的设计。如果排水口坡度较高,就会导致水在远离排水口的一侧淤积,甚至发生回流现象。

(二)屋面防水技术

屋面的渗水来源主要是雨水。因屋面结构存在很多节点,例如通风口、排水口等,这些节点是与屋内相连的开关,也是屋面结构较为脆弱的一环。一旦这些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渗水。此外,如果屋面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不合格,导致屋面出现裂缝,同样也会造成渗水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造过程中,应当对易发生渗水问题的节点进行防渗漏处理,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关。

(三)窗口防水技术

窗口积水的问题来源,一般是修建时因为疏忽导致窗台靠室内的一侧较低,靠室外的一侧较高,从而导致雨水在窗台上淤积。虽然外墙与雨水接触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长此以往,会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出现窗口处外墙面渗水的问题。在建造时,设计师就应当设计好窗台坡度,避免雨水淤积问题发生。此外,还要对窗口与墙面的接触缝隙进行一定的封堵处理,降低渗水问题发生的概率。

三、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的注意点

(一)使用先进科学技术,辅助施工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迅速发展的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新科学、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也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用。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BMI技术。

BIM可以将建筑目标可视化。通过BIM技术,可以在建造之前就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建造过程和最终结果。在模拟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构思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此外,BIM技术具有强大的可编辑、可模拟、可优化功能。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数字模型进行修改,且整个修改过程都是清晰可见的。最后,BIM技术还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在建立起目标的模型之后,所有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单位都可以即时的查看使用模型,并在整个工期中提出相应的修改优化意见,直到各方满意为止。由此可见,BIM在施工的每个过程中都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借助BMI技术,建筑工程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

(二)监督施工过程,保障施工质量

目前,很多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程意识不够而导致的。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障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开始前,应当对整体工程有科学、完备的规划,并在论证其可靠性后才动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技术、人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转情况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引导和指挥。一旦发现施工质量漏洞,要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对其进行处理。这些举措不光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还有助于科学、有效率的开展工程。

(三)做好材料检测,把控材料质量关

建筑材料检测是指对材料的各方面性质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剔除不合规定的材料。

建筑材料是影响建筑防水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能够保障建筑的质量,增加了建筑安全性,保障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够为施工的安全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依照规定,建筑时必须选用防水性达标的材料,避免出现因为材料原因导致的房屋渗水情况。

当下,有很多原料厂为了赚取利益,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偏低,不合要求,售卖的价格也较低。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很可能会大量购置并投入使用。如此看来,在事前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就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真.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73.

[2]李博.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居舍,2019(08):50.

[3]胡仁志.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205-206.

[4]黄毅鹏.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居业,2019(02):126+128.

论文作者:晁启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晁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